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掘坟开棺使得杜丽娘复活。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两人在金銮殿之上终成眷属。
——《<牡丹亭>简介》
材料二 “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魏良辅《南词引正》
材料三 在“生”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官生与巾生的表演有所不同:巾生饰演风流儒雅的年轻书生,清洒飘逸,歌唱要求真假嗓结合,假嗓成分较大,清脆悦耳;官生在表演上要洒脱大方,大官生更要富于气派,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结合,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时更高的音域,以洪亮为美。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昆曲的角色行当昆曲六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牡丹亭》的文学风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2017-11-22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3 第3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B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1599年,英国伦敦的环球剧院落成,已名利双收的莎士比亚成为股东,并为他那杂货商出身的家庭赢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这是莎士比亚值得举杯庆祝的一年。同年,中国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弃官归隐临川故里的汤显祖在新居玉茗堂演出自己的新作《牡丹亭》,以贺五十寿辰。

《牡丹亭》中,情之所至,少女杜丽娘一梦而亡,生为情死,死为情生,这是全剧最璀璨的华章。杜丽娘一缕香魂,碧落黄泉,惹得柳梦梅这等孱弱书生竟能奋不顾身,逾越阴阳,痴情始终,实在令人动容。故而该剧又名《还魂记》。但是,“还魂”之后,杜、柳要终成眷属,尚赖于状元及第、皇帝赐婚。是以,《牡丹亭》的“情魂”走不出“遵理复礼”的藩篱,走不进“以情代理”的阳光。这种中国式的理想主义,其底色是悲凉无措的现实主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位青年男女相恋,却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后两家和好。

——《临界1599: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时空对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对人性的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汤显祖人性思想的时代价值。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材料二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受乾隆帝所宠爱。后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2017-11-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连线题

2017-10-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
忠孝类 节义类 功名类 风情类
1.苏武:《牧羊记》
2.蔡伯喈:《琵琶记》
3.苏茧:《鹦鹉记》
4.刘殷:剧名不详
5.五伦:《全备记》
6.姜诗:《跃鲤记》
7.凯文:剧名不详
8.杨显:剧名不详
9.玉箫女:《玉环记》
10.刘锡:《宝莲灯》
11.朱寿昌:剧名不详
12.赵氏孤儿:《八义记》
13.蔡端明:《洛阳桥记》
14.三省半:剧名不详
15.孟道:剧名不详
16.杨氏:《杀狗记》
17.杨正卿:剧名不详
18.李彦贵:《卖水记》
19.文俊:剧名不详
20.王十朋:《荆钗记》
21.孟琰:剧名不详
22.包文拯:《包公案》
23.韩朋:《十义记》
24.冯京:《三元记》
25.薛仁贵:《白袍记》
26.韩信:《千金记》
27.曹彬:剧名不详
28.班超:《投笔记》
29.苏秦:《金印记》
30.刘知远:《白兔记》
31.吕蒙正:《破窑记》
32.傅春卿:剧名不详
33.薛登山:《薛家将》
34.文显:剧名不详》
35.朱买臣:《渔樵记》
36.《拜月亭记》
37.梁山伯:《同窗记》
38.陈三:《荔镜记》
39.薛荣:《合钗记》
40.《西厢记》
14种 10种 11种 5种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6 . 材料一

图1傩仪面具图2元代杂剧陶俑图3京剧脸谱

材料二请看三副关于戏曲的对联:

对联一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道,何须阅全部史书。

对联二抬起头来,看几个仁人义士,或全忠、或全孝,当场奉为师表;转回身去,想那些贼寇奸臣,谁报速、谁报迟,归家说与子孙。

对联三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材料三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已从2005年开始实施。从2005—2009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一千多万元作为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艺术的专项资金。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戏曲形式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的三副对联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的?

(3)你从材料三中获得哪些有效信息?

7 . 材料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因此被誉为“徽班”。徽班角色艺,融合了“京、秦二腔”逐渐享誉江南。客观上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京剧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其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居,创奇,有的源于小说神话,情节中的是非善恶依从传统道德——核心是“忠孝仁义”。

结合材料归纳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形象,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忠”,他们的忠君行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

——摘编自闫红艳《明前期教化剧研究》

材料二   无论是孔孟的仁政王道,还是后世儒者倡行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存理灭欲的一整套道德纲常秩序,都嵌入每一时代的仪典制度,以正统意识限制、筛选、整合、打压违背官方意志的戏剧活动。……祀神演剧因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安宁,成为民间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秩序。……而这恰恰是官方正教对与宗教同源同体而“同罪”的民间演剧活动严酷禁毁的原因。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敢于面对人性,切入人的真实生命状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这就是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产生于庶民社会的戏剧活动,作为中国戏剧非常珍贵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却因为它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

——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

材料三   光绪六年(1880年)《申报》报道:“香港华人近投禀于英总督铃辕,请准女伶在戏馆演戏。按此说殊不可解。香港既为英管辖,自当事事悉从西律。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登台,从未申禁。则居港之华人,何须多次喋喋也。”……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京剧女班戏园——美仙茶园……以后陆续又有‘霓仙’‘群仙’‘女丹桂’‘云仙’‘玉仙’等女戏园开班”,沪上女伶渐多,女班遍地。——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化剧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教化剧着力塑造“忠臣、孝子、节妇、义士”这些形象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官方禁毁部分戏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上海出现“女伶渐多,女班遍地”的原因。

9 .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平民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小戏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

2017-05-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初期,梅兰芳投身于京剧改良运动,结识了一批接受新思想的文化人,创排了多部新戏。他的戏不再局限于才子佳人、忠孝节义,他扮演的角色也突破了受苦的小姑娘、受难的小媳妇的框框,而将具有历史文化内容的人物如嫦娥、西施、虞姬、杨玉环作为戏的主人公。他在展示人物的外像时,更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在展示戏的本身时,更注意将戏和历史结合起来。据说,当时来华访问的外国人到北京必看梅剧。

1930年初,梅兰芳率团赴美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美国观众对梅兰芳的表演惊叹不已,梅兰芳并非单纯地模仿女人的一姿一态,而是艺术地传达出中国女性的端庄、温柔、秀丽和高雅,透过梅兰芳饰演的各种中国妇女形象,大大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妇女的认识。“梅兰芳热”在美国迅速兴起。

——摘编自李伶伶《梅兰芳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剧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梅兰芳赴美演出的历史作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