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维新变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 . 近代教育之变

王韬(1828—1897),江苏甪直人,自幼跟着父亲熟读古书。1848年来上海,《墨海书馆》编辑。1862年到香港。1867年,受邀去英国讲学,并游历了法、俄等国。1870年回香港。1879年,出游日本。1884年,回到上海,出任上海格致学院掌院。

材料一、古者里有塾(私塾),党有庠,乡有校,读法悬书,月必一举。苟有不洽于民情者,民皆得而言之,上无私政,则下无私议。以是亲民之官,其为政不敢大拂于民心。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改科举莫若合《五经》《四书》为《六经》,而增入西学以试士。西学者,西国之几何学、化学、重学、热学、光学、天文地理学、电学、兵学、动植学、公法学等是。

——王韬《弢园文新编》

材料三、(格致学院考题)考泰西于近百十年间,各国皆设立上下议院,藉以通君民之情,其风几同于皇古。《书》有之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又曰‘众心成城’。设使堂廉高远,则下情或不能上达,故说者谓中国亦宜设议院以达舆情,采清议……苟或行之,其果有利益欤?或有悉期间利害若何,能一一敷陈之欤?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


问题
(1)“《六经》”主要体现了什么学派的思想?
(2)依据材料,概括王韬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变化?
(3)简述促成王韬不同时期教育思想的主要因素。
2019-06-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据《清季外交史料》所记,“主权”概念最早出现在1860年代,从1875年至1894年,每100页文件只出现1次“主权”一词;从1895到1899年,每100页出现2.5次;从1900年到1901年,每100页出现8.8次;从1902年到1910年,每100页出现22次左右,其中1909年每100页出现37次。该史料反映出
A.“主权”一词使用频度与近代社会变迁相关
B.洋务运动催生了国人“主权”意识的出现
C.维新变法运动促使民众“主权”意识高涨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主权”一词的广泛使用
4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新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J斩”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映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晃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九明。”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任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许多人,都对封建文化旧思想进行过抨击和批判。他们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学术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一1919》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2016-11-14更新 | 378次组卷 | 3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