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B.学习西方的同时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C.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D.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A.维新变法B.师夷长技C.实业救国D.中体西用
2022-01-12更新 | 4683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898 年,张之洞编写的《劝学篇》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张之洞将《劝学篇》分为内、外两篇,外篇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内篇概括为经、史、子、集,内篇为“明 纲”,三纲五常是本原。据此可推知,当时
A.汉族地主得到了重用B.慈禧太后默认了变法
C.洋务派支持君主立宪D.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
4 . 如图为1898年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提出的“五知”。这表明他
A.倡导改革传统的政治制度B.基本接受西方的政治学说
C.支持康梁等人的维新活动D.主张进行温和的社会变革
2021-03-05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国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
A.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
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6 . 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在于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
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
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
7 .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2016-12-11更新 | 1473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变局论”流行开来,以下属于这一时期“变局论”思想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D.“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   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