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世纪晚期,晚清学者陈虬在《经世博议》中说:“夫科目者,人材之所出、治体之所系也。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五科:曰艺学科;曰射;曰算……曰西学科,分光学、电学、汽学、矿学、方言学、化学六门,试以图说、翻译。”据此推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西学传播渠道的有序化B.说明科举考试的程序亟待完善
C.遭到封建统治力量的全面抨击D.迎合了国内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2 .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其中的“体”是指(     
A.科举制度和四大发明B.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
C.儒家思想和四书五经D.君主立宪和民主平等
3 . 据如表可知三次思想论战(     
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论战简况
论战名称论战内容
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以忠信为甲宵,礼义为干檐(盾牌)”抵御外侮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展开论战
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基本上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论战
A.双方在本质上并不对立B.实现了论战双方共赢
C.客观上推动近代化进程D.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4 .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2019-10-18更新 | 467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面临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洋务派秉持着“中体西用”的思想,用自己的脊梁支撑起没落中的清帝国,使得蓬勃一时的洋务运动,最终只能如同绣在屏风上的鸟几儿无法飞期,随着那个时代一起下沉。以下言论与洋务派思想一致的是
A.底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
B.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
C.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D.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6 . 如果仅仅作为一种应对外国列强侵略的临时性救国御侮方案,那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他们还无法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联系起来,希望通过补天式的批判与改革来延续旧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该方案反映的思想
A.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D.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
2019-01-30更新 | 1684次组卷 | 5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2019-01-30更新 | 2716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9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2019-01-30更新 | 1966次组卷 | 4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康有为维新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