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1884年,郑观应在《南游日记》中写道:“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难臻富强。”这种认识
①否定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看到了西方制度的长处
③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④指出了洋务运动的问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2-12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某学习小组在做近代人物的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资料中有:此人曾任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买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明确提出了“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等主张。这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郑观应D.康有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商务》篇中指出:“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他意在
A.批判清政府对外政策B.发展贸易和西方进行商战
C.改变传统的贱商观念D.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4 .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5次大的侵略战争,虽然每次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中国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不但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勇敢拼搏,而且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还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郑观应等发出通下情、开议院的议论开始,到戊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从1900年孙中山惠州起义,一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英雄行为,并不比欧洲资产阶级逊色。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第二章大地之子——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第四章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乘凉梦成真

第五章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

第八章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级横世界体坛;追梦奥运……

——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李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思想文化,顺应时代、兼容并包则生发,悖逆潮流、固守排异则衰败。

材料一   作为炎黄族类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自李宗桂著《从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看中国传统心理》

材料二   如图为《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1)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学说思想的特征,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理学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指出材料三评价理学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评价以下两个观点:

观点一:冯桂芬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观点二: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

材料四   18世纪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述说与评价

伏尔泰孟德斯鸠
关于政治“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雍正降旨,帝国各地处理重罪案件,未呈皇上本人亲览,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颁布这一敕令理由有二。两者均与敕令同样可敬。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

——(《路易十四时代》)

“中国是一个以畏惧为原则的专制国家。在最初那些王朝统治时期,疆域没有现在那样辽阔,专制精神可能略为逊色。可是,如今已非昔日可比了。”

——(《论法的精神》)

关于儒家思想孔子并不以神或弥赛亚自居,他“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宗教说辞)”。中国是最有道德的国家,中国实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理想。中国“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中国的皇帝是掌握教权的君主,皇帝的意志便是法律,臣民的生死予夺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中国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这种礼教而获得了成功”。


(3)阅读材料四,概述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的看法,并评价。简要分析二人关注中国的动机。
2020-04-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
A.受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影响B.是对“中体西用”主张的反思
C.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D.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郑观应广东香山县人,曾任上海织布局、轮船超商局的总办。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下列选项中对其评价准确的有
①是主张开眼看世界群体中的一员
②倡导力师西法以期维护礼教纲常
③从关注工商科技推演到制度文化
④逐步深入反思中西文化体用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近代中国国势沉沦,救亡图强成为时代最强音。下列人物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郑观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郑观应主张与西方国家要进行:洋布战:发展中国新式棉纺业、抵制进口洋纱、洋布;诸用物战:东西法制造各种日用品;……洋钱战:中国自行铸金、银币、以抵制在中国境内流通的洋钱。郑观应的这些主张
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C.首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郑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A.依法治国
B.维护专制
C.主权平等
D.公平贸易
2019-09-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