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所示为中国近代部分思想家著述内容节选。据此可知,他们
作者著作内容节选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进口贷少
王娟(我园文录外编》商富即国富,侍商为国本
郑观应《盛世危言》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A.发出了实行共和制的呼声B.发展了“工业救国”思想
C.论证了变法改良的必要性D.补充了“西学为用”思想
2022-04-06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2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了洋务派的哪一致命弱点?郑观应在学习西方方面与魏源相比有什么进步?
(2)材料二反映当时中国兴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的主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造出来,如“商务”“商战”“商业”“商办”“商局”“商部”“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体现
C.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D.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2021-10-21更新 | 57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畬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三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逝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摘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二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从新文化启蒙运动及其内容和性质的逐步深入发展转变这一全程来看,新文化启蒙动同以往的洋务派、维新派乃至革命派相比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和区别,这些不同和区别形成了它们没有而为新文化启蒙运动独有的特点,同时也正是这些独具的特点,使启蒙运动的文化思想达到了一个过去从未有过的高度和境界。

——摘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并分析产生这种认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经历了怎样发展转变?并分析这发展转变产生的重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世纪80年代,中国一批开明人士强调“泰西富强之道,在有议院以通上下之情,而他皆所末”,同时又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凡事虽有上下议院议定,仍奏其君裁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洋务运动弊端丛生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C.民主革命浪潮高涨D.中体西用实践破产
2021·广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士人“商战”观念的兴起直接原因应是西方重商主义的冲击。“商战”一词,最早见于1862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书函中。李璠引曾国藩成说,提出“商战”理论。薛福成认为西人追求富强,以工商为先。郑观应认为商战尤重于兵战,是无形之战。1894年甲午战争后,晩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通过“商战”御侮救亡。商人在1901年至1903年拒俄运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积极表现,都显示出绅商的民族主义已日益成熟。还应看到,国人在经历义和团武力排外失败后,正是在“商战”观念的荡激下,逐渐认识并采取一种理性的、文明的排外方式。在此语境下,“商战”观念成为影响全国的社会思潮,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春天的到来。

——摘编自张红蕾《晚清士人的商战观念研究》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扩大,日本优势产业中许多高端产品都对美国的市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发起了贸易战。由于日本的出口依赖于美国市场,在整体较量中,日本处于劣势。同时日本考虑到维护日美关系,并未进行坚决的反制,而是一味妥协。1985年,日本被迫与美、联邦德国、法、英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疯狂升值,使得日本出现大量经济泡沫。此时,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经济泡沫破裂,最终导致日本经济全线崩溃。最终,日本付出了惨痛代价,经济和社会都陷入了长期停滞。

——摘编自李婷婷《日美贸易战与中美贸易战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商战”观念的内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现代中日参与对外贸易竞争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1-05-01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此观点出自
A.魏源《海国图志》B.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C.严复《天演论》D.郑观应《盛世危言》
8 . 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近代以来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儒学……强调集体高于个人,权威高于自由,责任大于权利。……维护秩序和尊重统治者是其核心价值观……事实上,儒家社会和受儒家影响的社会并不欢迎民主。

——萨缪尔·亨廷顿

材料二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声气相通、人民与管理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才是英吉利真正的力量所在……我的观察是,英吉利的日常政治生活事实上实现了我国传统的三代政治理念。 

——王韬

材料三 中国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 

——孙中山

材料四 如果问儒家文化里面主要有什么东西,在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文明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我刚才就简单地提出了四点:第一,儒家文化中的平等思想;第二,儒家文化中的世界性和共通性;第三,儒家文化中对差异的尊重;第四,儒家文化中的“学”的重要地位。

——罗多弼《儒家文化与世界文明》


(1)材料一是如何理解中国传统儒学的?
(2)材料二、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四中作者强调的儒家文化对现实作用的依据是什么?
2020-11-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49年王韬初办报时“此足一失,后悔莫追”,时常隐匿编辑身份,鄙视报人职业。1867年漫游西欧后他将《循环日报》的宗旨定为“强中以攘外,课远以师长”,十数年后他成为“变法自强”与民族主义的“舆论领袖”。王韬的思想变化可说明
A.思想理性化在艰难中前进B.学习西政已成为时代潮流
C.士人仍视科举为终极目标D.报刊利于启民智挽救危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反传统的重商思想,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贫之理。所以地球各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也。……是故中国之于商政也,彼此可共获之利,则从而分之;中国所自有之利,则从而扩之;外洋所独擅之利,则从而夺之。三要既得,而中国之富可期。

——摘编自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

材料二   今朝廷欲振兴商务,各督抚大臣果能上体宸忠,下体商情,莫若奏请朝廷增设商部,以熟识商务,曾环游地球,兼通中西言语文字之大臣总司其事,并准各直省创设商务总局。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户政》

材料三   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口货多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

——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重商思想的主要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商思想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020-05-03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