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分析国际局势说:“方今各国争雄,外托和好之名,内存兼并之志。”我们不可夺人,或被人夺。据此可知,郑观应(     
A.主张国家主权不可侵犯B.期盼光绪帝能“明定国是”
C.反对欧美列强争霸战争D.希望国内不同势力消弭纷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60年代,容闳、冯桂芬、王韬等都对传统经学教育进行批判,极力推崇西式教育。然而此后30年间,他们对全盘改革旧教育、建设新的现代教育闭口不提,见到的仅是补缝堵漏的主意。思想敏锐而行动怯懦成为思想家们的典型性格。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整体环境不适应变革需要B.士人对社会变局存在矛盾心态
C.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尚未成熟D.经济结构落后制约着人才需求
3 . 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由此他主张
A.学习西方先进科技B.统一军事指挥权
C.建立装备精良海防D.尽快发展工商业
2021-05-24更新 | 305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孙中山
D.胡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薛福成认为虽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但“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据此可知,薛福成
A.认为国际外交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B.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弱国无外交的真实状况
C.主张中国应该在外交上合理运用国际法规
D.延续了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
2019-05-13更新 | 105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对该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肯定明治维新文明开化B.客观指出明治维新不足
C.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D.反映甲午战前国人观念
8 .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9 . 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
A.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B.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C.维新思想应运而生D.戊戌变法运动开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