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转变了人们的观念,在长期万马齐喑的思想界撕开了一道口子。”其中“撕开了一道口子”表现为新文化运动
A.号召推翻清王朝统治B.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C.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D.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7年,胡适从美国寄信给陈独秀:“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文学)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推广新文学为宗旨B.主张渐进、温和的社会变革
C.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D.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变化
3 . 陈独秀指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此论述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完全脱离实际B.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
C.广大民众思想的彻底解放D.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反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蒋廷黻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就成了这个阶段的主题。他提出回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恳途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第人领子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化方案,以义和团逝动或日辱逝动为第三个近代化方蒙。这些方案最后都失败了。于是他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细是不中用的。换句语说,我国到了近代要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恩,解述须史论结合)
5 . 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科学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
B.民族工业萧条技术无用武之地
C.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
D.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科学指导
6 .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学观点是
时期孔子遭遇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末年(李贽)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晚清时期(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
民国时期(袁世凯)“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
改革开放以来“孔子热”(海外众多孔子学院的建立)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7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周——《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2019-10-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验收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9 . 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已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这一变化
A.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B.是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
C.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
D.表明西学东渐下中学渐趋式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新青年》经常介绍生物、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A.主张维新变法
B.倡导民主共和
C.提倡科学思想
D.批判封建伦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