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019-01-30更新 | 1682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的态度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
D.材料的“意义”在于强调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2019-01-28更新 | 1579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大致历经的顺序是
A.思想文化—制度一器物
B.器物—制度一思想文化
C.制度一器物—思想文化
D.思想文化—器物—制度
4 . 钱穆在《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中说:“……果一依白话为主,则几千年来之书籍为民族文化精神之所寄存者,皆将尽失其正解,书不焚而自焚,其为祸之烈,殆有难言。”这表明钱穆
A.反对随意曲解书籍
B.强调焚书的危害性
C.反对白话代替文言
D.重视保存文化典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2年,民主人士张君励曾说:“吾国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由我决定,由我民族精神上自行提出要求。若谓西洋人如何,我便如何,此乃傀儡登场,此为沐猴而冠,既无所谓文,更无所谓化。”这表明张君励
A.否认了继续引进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B.强调应当重新审视中西文化
C.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存在绝对化倾向
D.赞成一味肯定中国固有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
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
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2019-01-11更新 | 515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平行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B.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C.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D.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2019-01-08更新 | 25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A.改造国民思想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建立民主政体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l号。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D.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2018-12-18更新 | 299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