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蔡元培(1868年一一1940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2年1月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奠定了民国教育的基本规模,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他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说:“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发扬学生自动之精神,而引起其服务社会之习惯”。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沟通文理,废科设系,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40的年3月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据材料,概括蔡元培在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说明其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2017-05-06更新 | 1227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二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粱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自陶奠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两者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诞生于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并且深深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的印记……他们能够以先知先觉的姿态站到时代的最前沿……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眼前的“乱世”,更重要的是“知识”也使他们学会了用理性反观自己。通过反思……他们产生了”拨乱反正”的使命感、责任感,希望用他们掌握的知识“经世致用”,挽狂澜于既倒。

——摘编自列瓦雷士《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士”,集正统与道统于一身……他们必须既议政又参政。民初知识分子大体上认同于‘士”这一社会角色,也力图继承士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相对要超然一些,多数人都如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即停止在议政阶段。作“社会的良”,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更有人试图将学术与政治分开,干脆钻进象牙塔,像胡适所说的“回到故纸堆中去”。不问世事。

——摘编自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对待社会政治活动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民国初年知识分子在处理社会政治活动方面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
A.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
B.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
C.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
D.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以下结论不能体现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是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开始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到一批历史文献,标题如下:
①《明末他最狂-------大儒李贽的愤青生活》
②《通向至善之路-------苏格拉底的人生境界论》
③《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
④《汉代儒学地位和儒家心态的变化及其今世之鉴》
⑤《“师夷长技”与魏源的民族意识》
⑥《匠人还是大师-----试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地位》
⑦《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
⑧《墨家的尚同及其实践精神》
⑨《理解严复-------纪念<天演论>发表100周年》
⑩《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假如你参与此研究小组,请从中选取相关文献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2016-12-12更新 | 53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田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