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
2 . 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自相矛盾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2021-01-13更新 | 18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3 .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
2021-01-09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B.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尊孔复古”受到批判D.“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2021-01-08更新 | 97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问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魏源和张之洞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们这一观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并发表演讲,认为“近世文明,专尚物质,并不为贵。亚洲民族,自具可贵之固有的文明,宜发扬而光大之”。梁启超、徐志摩等人对此大加礼赞,同时陈独秀、郭沫若等则要“激颜厉色送他走”。这表明
A.文化革新不符合中国国情B.应以儒学的复兴推动救亡
C.推广科学思想仍任重道远D.探索救亡道路的艰难曲折
2021-01-07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猛烈地批判传统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但从本质上说,其仍然是儒家文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传统的再生。该观点主要是基于新文化运动
A.普及了近代西方民主科学思想B.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
C.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文化的精髓D.宣传西方思想挽救民族危亡
8 .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适:“我们若想替中国造新文化,非从求高等学问入手不可。我们若想求高等学问,非先求得一些求学必需的工具不可。外国语、国文、门径科学,这都是求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应该拿着这种切实的工具,来代替那新名词的运动,应该用这种工具,去切切实实的求点真学问,把我们自己的学术程度提高一点。……我希望北大的同人一齐用全力向“提高”一方面做工夫。要创造文化、学术及思想,惟有真提高才能真普及。”

——桑兵《〈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一、新化运动是继续五四运动传播新文化于全国国民的作用,其进行方向在唤醒国民,改良社会,发展个人,增进学术,使我国社会日就进化,共和国体日形巩固。

二、新文化运动要文化普及于大多数之国民,不以一阶级一团体为限。

——民国江苏教育会《解释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新青年》派的一大功绩便是“破坏中国旧偶像”。对此,张东荪曾以瓶中空气为喻进行批评,认为输入新空气,便能把旧空气逐渐挤了出去,不然即使“终日拿这个瓶来摇去,那旧空气依然不出去”。所以,他认为只要尽量充分地把新道德、新思想、新文艺输入,“不要与那旧道德、旧思想、旧文艺挑战,因为他自然而然会消灭的”。……傅斯年以水为喻,认为“浊水”“清水”占据同一空间,不把一种倒去,别一种便无法进来。

——周月峰《折中的“重估”——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提出看五四新文化的多重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胡适实现新文化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并指出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指出张东荪、傅斯年对此时新旧文化看法的异同。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9 . “五四”的思想解放包括两种解放:“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对传统求解放”,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反省、批判和霞新估定其一切价值;“对西方求解放”要求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关系,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观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这两种思想解放
A.重新评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B.具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
C.进一步推动民众的思想启蒙D.使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选择
10 . 在1920年,作为现代“国语”的白话纳入官方教育体制。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这体现了
A.白话文利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B.白话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
C.北洋政府废止了文言文的使用D.白话文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