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94年初,已90高龄的邓小平第七次到上海过春节,在乘车经过浦东大桥等现代化建筑时,他欣然吟出两句话,正好是一副对联: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不能作为这副对联佐证材料的是
A.上海浦东开放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摆脱姓“资”、姓“社”的束缚,阔步前进
2019-10-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大理下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
A.系统梳理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
B.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C.抓住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中的主要矛盾
D.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020-09-15更新 | 127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4 .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此观点的原因不包括
A.“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C.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D.1985年,中共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5 .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主要任务——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2020-11-10更新 | 769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7 . 材料一:“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燎主义发展。文化大革命以前就这样。……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总的说来,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

——1978年9月邓小平对大庆和黑龙江省委同志的谈话

材料二:这次全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决定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张学兵《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货款的方式搞起来的。”“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1978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中共采取何种对策?概述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三,回答邓小平提出了哪些重要思想?并简述其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实践情况。
2019-07-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限时测评改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首先是思想解放,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的这篇讲话
A.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B.正式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C.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重要标志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地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回答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2)根据图二指出,毛泽东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
(3)读图三,联系中共十三大的有关知识,概括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10 .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曾高度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现在的农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来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用政治和法律来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民生问题便无从解决。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你看,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

——陈士榘《打土豪分田地》

材料三   可能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总结经验,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特别要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土地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对土地问题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中共成功探索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其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关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正确方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