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新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是正统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人民民主专政”,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一起在其中为统治阶级。在采用这个概念时,中共摆脱了流行的苏联关于国家形式的正统观念。这反映了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结合国情进行政权建设
C.创设人民民主国家概念D.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2022-04-12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实战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2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当前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这篇文章论述的是
A.抗日战争的前途问题B.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C.中国革命新道路问题D.社会主义的改造问题
2022-04-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2年5月,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这一精神
A.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
B.明确了革命文艺工作者创作方向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对文艺工作的指导
D.体现了中国革命重心转移的要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4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演变简表

时期内容
192419291927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富农对农民协会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929年,《中央通告第二十八号》指出“同情革命的富农,必须吸收到反地主阶级的战线之内。…摇摆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那不必故意加紧对他的斗争,而使之中立”。
1929年,《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2919351929年,共产国际指责中共所实行的路线,被机会主义的“联合富农”的路线所代替,中共接受了批评。
19302月以后,中央苏区普遍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二七”会议更提出了没收自耕农土地的政策。
19351949193512月,毛泽东签发的《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
1939年,毛泽东指出“不应把富农看成和地主无分别的阶级,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
1948年,毛泽东提出要区分新富农和旧富农,强调对待地主和富农应依照土地法大纲加以区别。

——摘编自秦宏毅《四个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


根据材料,围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5 . 自古以来,我国众多有识之士往往怀揣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士大夫鉴前代士人之失,矫厉尚风节:“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他们讲求“内圣外王”,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强化了社会所需要的理性价值体系;他们在内心开掘个体生命的意义,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不懈地追求人格精神的自由。……他们与曾经活跃在六朝隋唐的士族知识分子在生活经历与出身背景方面有巨大的差异,其政治态度、伦理主张、文化品格与思想倾向亦与以往的士大夫领袖们有明显的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明末清初,一些忧时救世、思想敏锐深沉的学者开始反思心学弊端,他们反对政治与学术上的专制,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这其中,顾炎武的言论最为激烈。他在《日知录》中说,宋明以来学者不学习六艺,不考证百王之典则,不了解当代之事务,整天倡导“明心见性”这样的空话,不为“修己治人”的实学,最终只能导致“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福州荡覆,宗社丘墟”的结果。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便是以有俾实用为目的的著作,该书详细记述了各地疆域、形胜、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情况。

——改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本)》

材料三   在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为视角,指出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社会氛围。两宋士大夫“讲求‘内圣外王’,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请结合朱熹的相关学说加以扼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顾炎武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指出顾炎武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并简述19世纪40—60年代顾炎武这一思想在爱国士人中的发展和运用。
(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并高度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使全党认识达到一致并增强全党团结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在推动革命进程方面所起的作用。②回顾历史,写出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持者及通过的会议。以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党的思想建设为视角,扼要阐述该《决议》的重要历史贡献。
2022-03-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这一认识
A.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D.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 . 1930年5月,毛泽东利用红军分兵发动群众的机会,在寻乌县委书记的帮助下,接连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会后撰写了共五章三十九节,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报告)。毛泽东回忆说:“我做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由此可知,该调查报告
A.以根据地巩固为撰写前提B.反映了革命形势发展迅猛
C.体现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D.兼具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
2022-03-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地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读书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仅仅会写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限于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做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这样的人。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古为今用”指弘扬古代的精粹,为今天所用;“洋为中用”指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19649月,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某学生的来信作出批示,毛泽东在批示中正式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毛泽东认为,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但是这种尊重……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毛泽东还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不仅内在地要求继承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外文化,而且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借鉴必须结合起来,既要汲取积极合理成分,也要摒弃和抵制消极落后的因素。

——摘编自邓纯东、冯颜利《深刻认识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在“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得到拥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的意义,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传统“经典”的认识。
2022-03-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仁宗(1022-1063在位)时期,面对社会挑战,许多士大夫萌发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便由佛老的虚无本体之学转向以气为本体的实体之学,崇尚词赋的浮华之风转向“明经致用”的经世之学。宋儒针对“重义轻利”的思想传统,大力提倡“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 熙宁改革”,都是在实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明清思想家将实学推向高潮,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他们在明王朝覆亡的痛苦中,反思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顾炎武强调学术一定要从经书和实际生活中得来,强调学者一定要去关注那些事关国家兴衰治乱之源和生民根本之计的问题,后来乾嘉学者进一步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光大。梁启超指出“有清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饶有科学的精神。”

——摘编自葛荣晋《论宋代实学》

材料二  1930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当中,毛泽东郑重发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时代呐喊,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一系列闪耀实事求是璀璨思想光辉的精辟论断。……从1942年到1945年,毛泽东相继写下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强调反对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重要著作,从人民战争的客观规律出发,精确研判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对解放战争不同阶段的作战方针和相关工作作出实事求是的战略安排和顶层设计,推动解放战争逐渐走向胜利。

——摘编自武文豪等《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及其新时代意蕴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实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实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核心要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带领全党同志继续发扬实事求是优良传统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
10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中国人民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篇文章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井冈山的斗争》D.《论人民民主专政》
2022-03-14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