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7年恢复高考后,党和政府开始对高等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将过去单一的国家计划招生,改变为既有国家计划生,又有委托生、定向生、保送生和自费生的各种计划同时并存的新的招生体制。同时将过去由国家统一分配,改变为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供需见面、择优录取的分配制度。《决定》还指出在国家统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联系,建设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针对建国以来高校专业设置“重理轻文”的现象,经过几年的调整,理、工、农、医专业种数有所减少,文、财、法、师等专业有所增加,专业结构趋于合理。针对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政府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如接受海外爱国人士捐赠、接受世界银行教育贷款和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通过联合办学获得经费支持等。

——据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3 . 下列是1977年部分省市高考准考证和新生开学典礼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77年高考制度废止B.1977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C.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D.1977年中国教育全面复兴
2018-03-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据统计,农村的耕读小学在校学生达2400万人,占全国小学学生总数的20%;半工半读农业中学有5.3万所,学生310万人,占全国中学学生总数的25%。由此可知
A.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B.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
C.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D.高等教育实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关于新中国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C.1977年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
D.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发表。《决定》总结了过去几年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落后的原因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在《决定》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化,有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我国       
A.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7 . 进入20世纪后,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持这一历史观的政府应是:
A.晚清政府B.新中国人民政府C.北洋军阀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018-03-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千人桥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摘编自李康《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最主要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说出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建国初,中央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属的各级学校,开始把旧学校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新学校。其次,从帝国主义者手中收回各种文化教育、宗教慈善事业的自主权。第三,改革旧教育的重点是改革课程,改革学制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政务院要求高等学校课程的设置在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专门化。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3年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经过调整,各类高校的性质和任务更加明确,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

——摘编自张艺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首先,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次,调整中等教育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

——摘编自黄仁贤《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和新时期所推行的教育改革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2018-03-1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3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下图这张照片是邓小平1979年在游黄山时与几名复旦大学学生的合影,对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已经恢复高考制度
B.复旦大学已被列入“211工程”
C.邓小平已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图片里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希望工程”援助
2018-03-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