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861年改革使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1861年改革中“俄罗斯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A.经济工业化同时实现政治民主
B.建立共和制同时保留封建残余
C.废除农奴制同时保留沙皇专制
D.实行邦联制同时建立议会制度
2 . “每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下列说法能印证其观点的有
①“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结局大为不同
②俄国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③日本天皇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④康有为上书:“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敌机遍伏,即无强敌之副,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8-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六校2013-2014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如果变更给新主人,他们也随之被转让。……”下列规定中改变他们这种境遇的是
A.设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C.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D.加强村社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2020-08-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六校2013-2014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支柱的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地主的半数,他们占有全国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中叶,当欧美的旅行者注意到日本这些与世隔绝的岛屿的时候,他们很难想象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个神秘的“帝王之邦”将把自己变为现代世界的主要国家之一,而且曾经试图搞军事扩张。起初很成功,结果却把自己的城市变成核战争的最早目标,明治以来的近代成果付之一炬。战后,日本走上了一条“重经济、轻武备”的崛起之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金熙德《21世纪的日本与东亚》


(1)根据材料一,说明俄国上层社会对农奴制的共同态度;指出他们持有这种态度的出发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日本两次崛起的方式及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重经济、轻武备”的崛起之路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1年改革推动俄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具体表现是
①模仿西方建立地方自治机构   ②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③符合俄国知识分子改革派愿望   ④自上而下用改良方式推动变革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 . 材料 村社是俄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农村基层管理机构,在农奴制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新变化,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家长代表制原则日益受到削弱,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甚至在一些村社还提出开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申请。村社制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

——摘编自(俄)普·恩·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发展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由于当皇太子时就深知官僚制度的专横,加上当时自治思想风行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决定以地方自治来抗衡官僚政治。1864年,沙皇政府开始在地方设置自治机构。这些机构由地主、市民和农民选举的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食品供应等公共事务。地方自治机构的活动为改变当地落后的生活条件和陈规陋习起了良好作用,但它没有政治权力,一切听命于省长的裁决。在进行地方自治改革后,政府实际上允许了不依赖国家的、独立的公民社会的出现。但当自由主义者强烈要求建立一个全俄国的代表机构——杜马时,亚历山大二世无论如何都拒绝对此作出让步,从而制止发展到君主立宪政体的倾向。革命的道路于是不可避免。

——摘编自曹维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进行地方自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影响。
8 . 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强调了这次战争的残酷性   ②预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③揭示了这次战争胜负原因   ④指出了交战双方武器的落后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04-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记录的某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过程,其中正确运用历史学习基本方法、论证过程科学准确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A史实依据:1860年一1890年,俄
国生铁产量增加2倍,钢产量和棉
纺织业的产量增加3倍,煤炭产量
增加19倍,石油增加200多倍。
   提出观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查阅资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
   法颁布。
得出结论: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迈入资本主义阶段
C 摘引资料:1898年光绪帝颁布变
法诏书,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确定主题:《中国科举制的终结》
D收集数据: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已与苏联、朝鲜、保加利亚、瑞典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形成观点:“一边倒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A.AB.BC.CD.D
2020-04-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二诊模拟历史试题
10 .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的经济无法支持沙皇的扩张主义,而克里米亚战争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军事上的挫败迫使沙皇政府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社会秩序,并实施了大范围的改组计划。……在19世纪后30年的时间里,反政府的抗议和革命活动有所增加。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沙皇政府实施的“改组计划”中的关键举措。并分析这一措施对俄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现代化主张。
2020-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