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觉醒”的先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铁路是近代中国内外关系发展的晴雨表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主要铁路修建情况

铁路连接点修建时间建造国
中东铁路北线满洲里—绥芬河—海参崴)(俄国)1897—1902俄国
南线哈尔滨—旅顺口
南线支线丹东—沈阳1904—1905日本
京奉铁路北京—沈阳1881—1912中国
胶济铁路青岛—济南1899—1904德国
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1905—1909中国
津浦铁路天津—南京1908—1912英德两国
芦汉铁路北京—汉口1898—1906中国
粤汉铁路汉口—广州1900—1936中国
沪宁铁路上海—南京1905—1908英国
滇越铁路海防(越南)—河口—昆明1901—1910法国

材料二   第十四条   日本应将青岛济南铁路(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并一切附属产业:包括码头、货栈及他项同等产业等项,移交中国。

第十五条中国担任照上述铁路产业之现值实价,(以中国国库券)偿还日本。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1922年)

材料三   中东铁路先后经历以下主要阶段:沙俄控制期;沙俄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将长春至旅顺口段割让给日本,形成日俄分管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国际共管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控制,统称“满铁”;日本投降后一度定名为“中国长春铁路”。

中东铁路沿线地形复杂,北线共建桥梁62座,多个跨江大桥,隧道总长1018丈。南满支线线沿线共开凿山洞24座,建设220座铁桥。中东铁路的修建推动了国内国际人口流动,仅1890年,沙俄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招募10万民工,1907一192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领事馆多达20余个.中东铁路链接了哈尔滨、长春、沈阳等重要城市,铁路的附属事业如海运,矿山、鞍山钢铁厂、电气享业和地方教育等,都由中东铁路的建设而兴起。

——摘编自崔卫华《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指出铁路问题是近代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牵引点”之一阅读材料并结合20世纪20、30年代的史实,从外交和军事角度各举一例说明此观点。
(3)铁路既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窥探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重要对象。阅读三则材料,结合所学,有两个角度可供选择讨论:①请以铁路人詹天佑和孙中山为例,说明他们对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贡献。②中东铁路是近代中国重要铁路线,它的发展史被称为中国的半部近代史,简述中东铁路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
2020-06-1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甘地)认为“真理是神”,是“博爱”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不仅要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生物,而且还要爱敌人。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人们可以通过爱,通过耐心、普良、自苦和自我牺牲来感化敌人。认为印度要获得自治,也必须用“非暴力”的方式同英国做斗争。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

——甘地

材料三   “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材料四   “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教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

——尼赫鲁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斗争目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三阶段中有哪些重要行动?
(3)根据材料二、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20-05-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新高潮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是民主革命时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国家统一运动的纲领性理论。他认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形成的凝聚力和统一观念正是维系中国国家统一的心理基础,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消除内乱,实现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故中国有识之士“喜闻保全之论;而恶分割之言也”。他指出:“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和平统一。如果没有统一,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民权、民生两大目标也难以实现。”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虽然屡次革命失败,国家统一运动一再受挫,但孙中山从未气馁和动摇,1923年,他与来访的苏俄友人谈到:“倘若中国国民无统一之能力,东亚便要大乱不已,世界便不能和平。”他甚至号召周边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国家。

——摘编自贾孔会《试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二   在新时代下,澳门已被纳入国家发展大局。与香港经验相比,澳门回归20年来实践“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包括:有机结合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维护宪法与基本法作为特区的宪制基础、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的宪制责任、积极推行国民教育。澳门特区政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这个方针也是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基本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2018年,港珠澳大桥已开通,将为澳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拓宽更广阔的空间。

——摘自邹平学《澳门“一国两制”成功经验与深层规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简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
4 . 救亡图存是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的主题,詹天佑和孙中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詹天佑早期经历(部分)


——摘编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材料二   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 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于为国之外,无其他杂念,可谓纯洁之爱国者。 中山先生真实行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以中国今日之情形言,人才少, 奸佞多;有所措施,每反初愿,不能尽如人意;此乃社会之孽,而非中山之罪也。故以有名于世者, 中山先生诚中国一人而已。

——摘自李菁《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詹天佑“科学报国”思想形成的背景,并简述詹天佑回国后的报国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说明“中山先生诚中国一人而已”。
2020-03-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

——摘编自《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参议会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开宣布中华民国一切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临时约法》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复制到中国,建立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逐步清除长期君主专制政治的消极影响。但资产阶级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最终归于失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三:“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近代资产阶级共和国与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了确保民治得以实施建立了哪些制度?
2019-08-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多次组织民众,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终实现了民族的独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群众的力量一旦解除封印,释放出瓶子,就无法再收回。甘地本人也清楚这点:“我知道,政府唯一害怕我的,只是貌似在我控制中的民众。但英国人决不知道,我其实比他们更害怕。”因而他一面呼吁起民众的热情,上街游行,另一面又对他们的街头牺牲表示冷漠。安姆贝加尔就觉得圣雄对贱民是假惺惺的怜悯,斥责他表里不一。

——摘编自阿瑟·赫尔曼《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

材料二   甘地的非暴力抗争何以能成功?……甘地在内的国大党一直与英国保持亲密关系,随时和总督进行亲切交流,夫人们则和总督夫人对应联谊。甘地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同时,甘地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不能忽视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印度都坚定站在英国一边,虽然甘地会时不时发动静坐示威类的群众运动,但他在原则上的正确站队,让英国很领情,这才是甘地政治智慧中难得的闪亮点。所以,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说得很刻薄: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美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摘编自陈祥《被夸大的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对民众运动的态度,并举例说明。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的“非暴力抗争”成功的原因。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国在海洋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孙中山认识到国家的领土不仅仅是陆地,还应包括海洋,认为海洋之于国力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判断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海军的强大与否。一个国家如果失去雄厚的海军力量作为保证,海上权益势必将受到威胁。”他认真分析了中国海洋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并关注世界先进国家的海洋运输业发展情况。他认定一个国家要想驰骋于世界海洋之上,就必须拥有一支可以航行海外的强有力的商船队,同时还要有数量众多的浅水运船,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及有力支撑。为了能够对世界造船业发展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孙中山曾多次赴日本神户及大阪造船所进行实地考察。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是经过对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进行客观分析后得出的科学理论,其中所提及的许多主张都可以为我们当前的海洋建设吸收利用。

——摘编自《浅析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海权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海权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2019-03-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外国从前只有三权分立,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五权分立呢?其余两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两个权是中国固有的东西。中国从前实行君权、考试权和监察权的分立,有了几千年,外国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有了一百多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壁,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政府替人民做事有五个权分成五个门径去做工。人民管理政府的动静有四个权分成四方面来管理政府。政府有了这样的能力,有了这些做工的门径,才可以发出无限的威力,才是万能政府。人民有了这样大的权力,有了这样多的节制,便不怕政府到了万能没有力量来管理。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提出“五权分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
2019-03-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五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高考文综(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甘地将非暴力由个人信仰提升为社会政治变革方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暴力与非暴力的竞争,不仅是一种道义的竞争,而且是两种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争夺:精神力量对物质力量。暴力试图激发的是人的善性和野蛮性。非暴力是要通过已方的一系列道德行为来改变环境,激发对方的道德能力和良知,感化对手,促使其改变态度,重建良善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黄迎虹《“精神的力量”:论甘地非暴力反抗运动的理论基础》

材料二   当世界横道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圣雄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暴力与非暴力的竞争”的实质,甘地选择非暴力抗争的要旨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所建议的社会政治变革方式。谈谈你对“精神运动取代武装暴动”方式的认识。
2019-07-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42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摘编自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走向全球的名片,必将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
(2)材料二作者认为修建铁路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据此指出作者的立场。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并据材料三,指出“崭新的时代内涵”是什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