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试纸条,待测样本加入样孔后,样本沿着硝酸纤维素膜向前移动,如果样本中含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有N蛋白),首先会被结合垫上的金标抗体(N蛋白抗体—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新冠病毒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继续向试纸吸水垫方向移动。在T线(检测线)上被T线抗体截获后,T线呈现红色,试纸中金标抗体数量是富余的,会继续向前移动到C线(质控线),被C线抗体截获后,C线也呈现红色。下图为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蛋白应是新型冠状病毒中保守性较高的蛋白质
B.试纸条C线的抗体为N蛋白抗体,T线的抗体为抗N蛋白抗体的抗体
C.若该试纸条C线与T线都不出现红色,说明被检测者尚未感染新冠病毒
D.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在过冷、过热或过度潮湿环境中会导致检测结果异常
2 . 全面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大规模传染。新冠疫苗有多种类型,如灭活疫苗、重组疫苗、mRNA疫苗等。重组疫苗的研发可以利用腺病毒作为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依赖其表面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而最终实现感染。ACE2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该结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功能。
(2)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研制疫苗时,需利用RT-PCR技术获取S蛋白基因,该过程除逆转录酶外,还有______________酶参与,此酶需要______________(离子)的激活。PCR的最后一个循环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在72℃维持7min左右,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3)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基因组中的E基因与其复制有关。将其作为运载S蛋白基因的载体时,需对腺病毒进行的改造是______________,以提高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4)接种灭活疫苗一般需2~3次,而接种重组DNA疫苗一般只需1次,根据疫苗作用原理和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在基因组中敲除并整合基因,其技术流程通常如下图1所示。

①利用大肠杆菌DNA进行PCR,无需从细胞中提取DNA,可在培养出菌落后直接挑取菌落进行,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DNA得以释放。
②利用PCR获得对应产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设计。
③PCR5时需要加入的引物是______________
④利用电泳技术鉴定PCR产物,结果如图2。其中阳性泳道使用的样品是荧光基因M,可与待测泳道中DNA进行对比;标准泳道使用的样品是不同已知长度(大小)的DNA片段,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 .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如图为其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过程及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图),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g代表免疫细胞

(1)新冠病毒的 _____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后,通过过程①、②侵入细胞并释放出病毒的RNA,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经③_____、④_____过程合成子代病毒。
(2)图(乙)中b细胞,在接受到抗原信号和 _____的信号(第二信号)刺激,同时受到 _____的促进后,开始增殖分化为c和d。细胞f是 _____
(3)新冠肺炎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间隙,出现间质性肺水肿。试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出现间质性肺水肿的原因是 _____
(4)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检测原理应更改如下: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由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此方法可以检测抗原或者抗体,其原理是 _____。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 _____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 _____,结果为阴性。
4 . 新冠病毒(+RNA)的棘突蛋白S通过与人体黏膜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是宿主抗体的重要作用位点。下图1是科研人员利用新冠病毒的+RNA提取S蛋白基因和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基因作为抗原基因序列,研制新冠病毒双抗原疫苗的技术路线。已知PCR1与PCR2要分别进行,然后将产物混合,使用引物1和引物4进行PCR3,最终获得大量S-RBD融合基因(1300bp)。

(1)PCR3过程中,片段1与片段2连接形成S-RBD融合基因,需要使用_______酶,该酶的作用是_______
(2)为使S-RBD融合基因在工程菌中表达时,先合成S蛋白,在重组pX质粒中,引物4对应的区段要连接在靠近_______(填“启动子"或“终止子”)的部位,原因是_______
(3)为初步检测过程B构建是否成功,对重组pX系列质粒及其酶切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酶切时用到的酶是_______,重组质粒pX2和pX5构建成功的依据是_______

(4)在工程菌的筛选时,可先后用两种抗生素进行影印培养实验(将首次培养的菌落用灭菌绒布沾取印到新培养基上培养),在第二次培养时存活的菌落是否含有目的基因_______(填“是”或“否”)。鉴定pX质粒是否导入工程菌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5)试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此种双抗原疫苗比常规S蛋白疫苗更具优势的原因_______
5 . 新冠病毒的流行给人类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接种疫苗和病毒筛查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常见的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腺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下图所示为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技术路线,箭头表示限制酶BamH、Nhel,SphI、NcoI的酶切位点(四种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详见下表)。

限制酶种类

BamHI

NheI

SphI

NcoI

识别序列和切制位点

5′-G↓CTAGC-3′

5′-G↓GATCC-3′

5′-GCATG↓C-3′

5′-C↓CATGG-3′


(1)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抗原主要为S蛋白,是研制新冠疫苗的关键起点。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使用限制酶__________对图中的质粒进行切割。结合图示分析,S蛋白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模板链是__________(填“a链”或“b链”)。
(2)S蛋白表面具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能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由同一抗原诱导产生的针对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可直接从免疫动物的血清中分离出来。而只含有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单克隆抗体的过程,S蛋白的纯度对__________抗体的纯度影响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
(3)判断个体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下图所示为抗原检测部件:金标垫中含有大量且可移动的金标抗体1,T线固定了抗体2,C线固定了抗金标抗体1的抗体,抗体1和抗体2可与同一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发生特异性结合,当金标抗体1聚集在T线和C线时则呈现红色。将待测样液滴加到样本垫处并向前(下图右侧)移动,若T线和C线的显色情况是__________,说明样液中含新冠病毒,即检测结果为阳性;若T线和C线的显色情况是________,则检测结果为阴性;若出现其它显示情况,则检测结果无效。
6 . 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然而病毒的不断变异对现有疫苗的接种效力提出挑战。
(1)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蛋白ACE-2结合而侵入细胞,S蛋白作为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免疫反应,其中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通过结合S 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中和病毒,进而阻断其侵害过程,因此RBD是疫苗开发的重要靶点。
(2)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在RBD区域出现突变。研究者比较病毒野生型和最具代表性的5种突变株的RBD氨基酸序列,找到一小段保守序列RBD9. 1,并展开研究:
实验组小鼠:注射含RBD9. 1的缓冲液;
对照组小鼠:注射含野生型病毒RBD蛋白或乙肝病毒抗原的缓冲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
实验一:取各组小鼠的血清与ACE-2蛋白和野生型病毒RBD蛋白混合,检测RBD和 ACE-2结合情况。
据图1分析,乙组和丙组阻断率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但由于_______,导致丙组的阻断率低于乙组。
为进一步评估RBD9. 1血清对病毒的中和能力,研究者将各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病毒 野生型、5种突变株混合,检测ACE-2过表达细胞的病毒感染率,发现_______,说明 RBD9. 1血清能有效中和野生型病毒及其突变株。

实验二:用RBD9. 1刺激各组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发现仅乙、丙两组检测到细胞毒性T 细胞比例、IL-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明显提高,表明RBD9. 1可以诱导小鼠产生_______免疫记忆。
(3)某些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引发ADE效应(图2),加重病情发展。 为探究RBD9.1抗体能否通过Fc-FcγR相互作用介导最新流行突变毒株产生ADE效 应,请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①Fc段突变的RBD9. 1抗体;②RBD9. 1抗体;③FcγR抗体;④表达FcγR的 细胞D ;⑤FcγR基因敲除的细胞D;⑥最新流行突变毒株 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

实验组

I 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 II 细胞培养瓶中

细胞的病毒感染率

对照组

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 V细胞培养瓶中


____________
(4)依据本研究,你是否支持针对RBD9. 1进行新型疫苗研发,请说明理由_______
2023-01-09更新 | 4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减毒无荚膜肺炎链球菌(SPY1)作为减毒活疫苗经鼻腔滴入使小鼠免疫,对成年鼠的保护效果较好,但对幼鼠的保护效果有限。
(1)经鼻腔滴入的 SPY1 减毒活疫苗入侵机体的第一步,是突破作为人体第__________ 道防线的鼻黏膜。随后抗原呈递细胞对其进行__________ 并呈递抗原,引起机体发生___________ 免疫反应。
(2)使用佐剂(免疫应答的辅助物质)是提高疫苗效果的有效手段。经典佐剂CT 毒性较 强,不适于婴幼儿疫苗。科研人员以幼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以   C48/80 为佐剂的 SPY1 ,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组别滴鼻免疫幼鼠免疫保护监测
第一组免疫后2周,每组随机取6只幼鼠,在鼻腔内滴入等量的D39肺炎链球菌。3天后,统计气管除D39的数目
第二组CT
第三组C48/80
第四组SPY1
第五组C48/80+ SPY1
第六组CT+SPY1

注:佐剂 CT 等需溶解至磷酸盐缓冲液(PBS)中
第 1 组的操作是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将同等菌量的   D39 和 SPY1 对幼鼠滴鼻并记录幼鼠存活情况,结果如 图 2。并检测了 CT 和 C48/80 滴鼻对幼鼠肺组织的影响,组织切片结果如图 3。

上述两实验的目的是_____
(4)综合以上研究,研究者认为佐剂 C48/80 和 SPY1 联合制备的肺炎疫苗具有很好的应 用前景,请说明理由_____
8 . 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受体结构域(RBD),与人类细胞膜上受体(hACE2)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我国科研人员利用RBD的mRNA,制备新冠病毒的疫苗。
(1)该mRNA疫苗进入细胞指导合成_________,该物质分泌出细胞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进而产生抗体。
(2)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安慰剂组RNA应与实验组RNA的碱基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并且安慰剂组的RNA不能合成蛋白质。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不同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②已知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释放淋巴因子IFNγ。取安慰剂组和疫苗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分离出T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后,检测IFNγ的含量结果如图2。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否长时间存在保护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

①请完善图中的实验操作:A_________,B_________
②除取血检测抗体外,为进一步评估疫苗效果,又进行了血清转移实验。将上述实验收集的血清分别注射到3组转hACE2基因小鼠体内,1天后小鼠鼻内吸入新冠病毒,5天后处死小鼠,检测肺内新冠病毒的有无。请从下列表格中选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选填字母)________,说明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实现长达26周的有效保护。

选项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A

B

C

D

(4)除检测mRNA疫苗的有效性外,还需要对其_______进行评估。
2023-01-05更新 | 49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呼吸道黏膜能阻碍SARS-CoV-2等病原体的入侵,是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呼吸道黏膜的部分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___________等功能。呼吸道黏膜的免疫类型有________
(2)SARS-CoV-2借助气溶胶进入呼吸道后,黏膜DC细胞摄取、处理病毒,并将抗原肽呈递到细胞表面,通过与Th细胞接触,促进Th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后者进一步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能分泌分泌型IgA的___________细胞和记忆B细胞;同时启动细胞免疫获得___________等特异性细胞。
(3)陈薇院士团队已研制出可雾化吸入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通过改造人类5型腺病毒,在阻止___________,降低病毒毒力的同时,通过向病毒载体中插入___________序列,在人体细胞中合成S蛋白,诱导黏膜免疫。
(4)与肌肉注射疫苗相比,雾化吸入疫苗的应用优势有___________。雾化吸入疫苗不能选用灭活病毒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而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升高会抑制粘液和分泌型IgA的产生。生活中我们发现,长期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的人更容易患感冒,原因是这类人___________
10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隶属于β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分析回答: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树突状细胞对病毒____________,并将抗原呈递给____________细胞,刺激其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后者产生抗体,抗体和病毒结合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2)“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机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T细胞产生大量的GM-CSF等细胞因子,GM-CSF等进一步激活炎症性单核细胞,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形成炎症风暴,严重者可导致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该过程的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调节。临床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细胞因子风暴”进行治疗,由此推测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三大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若____________,则说明待测者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此种方法属于上述三大类方法中的____________
(4)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方法,我国某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疫苗,为研究该疫苗的有效性,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接种方法对小鼠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和产生IFNγ的T细胞的比例,14天后对实验小鼠接种新冠病毒,72小时后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毒含量,其结果如下图。

注:IFNγ是一种能增强细胞毒性细胞活力的细胞因子
①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据图结果分析,该疫苗最适合的接种方式和剂量分别为____________
(5)注射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目前需要接种三剂,三剂之间间隔时间如下:
第一剂第二剂第三剂
第三剂与第二剂间隔时间较第二剂与第一剂间隔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