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编辑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研究发现,敲除小鼠的P27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A.CDK蛋白可激活细胞有丝分裂
B.P27蛋白是CDK蛋白的活化因子
C.敲除P27基因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D.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
2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疟原虫感染引起疟疾。 疟原虫进入红细胞后,消耗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 通常这种受损 的红细胞被运送到脾脏,红细胞被裂解,同时破坏疟原虫。 可是,疟原虫却通过分泌把手形的蛋 白,穿透红细胞表面并固定在血管内壁上来逃脱这一命运。
几天后,感染者的免疫系统渐渐控制住了感染,可是一段时间内,一部分疟原虫改变了它们 的把手形蛋白,与那些引发免疫反应的疟原虫不同了。 感染这些疟原虫的细胞逃脱了免疫消 灭,接着引发感染。
科学家发现,疟原虫是通过抗原变异逃避被消灭的。 疟原虫每进行一次分裂大约有 2% 的 可变基因表达,这种不可思议的抗原变异速度,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正处于研究中的一种以 DNA 为基础的新型疫苗可能对这种疾病有效。 DNA 疫苗包括一个 质粒、来自病原体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该基因对病原体的功能很重要且不会改变。当质粒侵 入细胞时,它们携带的基因表达出蛋白质,但不会进入细胞核本身的 DNA。 病原体基因表达的 蛋白突出在细胞表面,使它有标记,然后被 T 细胞消灭。在以后的真正感染时,免疫系统可以立 刻反应。
(1)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被脾脏中的__________细胞裂解。
(2)根据文中信息解释,免疫系统为什么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疟原虫?   ______________
(3)短文告诉我们,新型疫苗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注射该疫苗后,最终引起 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型疫苗与现行疫苗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机体感染疟原虫后,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
2020-04-05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 届北京市首都师大二附中高三零模生物试题
3 . 艾滋病是由HIV(RNA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目前单纯依靠药物无法完全治愈。下图是HIV感染T细胞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HIV进入人体后,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表面的________并在CCR5的帮助下与靶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 HIV向胞内注入__________及能催化②过程的__________以周围游离的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相应产物。产物通过核膜上的___________(结构)进入细胞核并整合到基因组上。当靶细胞被激活后,整合的DNA会指导合成HIV的___________进行组装,释放出的子代HIV进而感染健康细胞。
(2)研究结果显示CD4分子是T细胞正常行使功能所必需的,CCR5不是其必需的
①科研人员为了阻止HIV对T细胞的侵染,提出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特定DNA片段碱基序列的一种生物技术)使___________ (填CD4或CCR5)基因丧失功能
②构建人源化免疫系统的模型小鼠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的HIV。当HIV在小鼠体内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组注射一定量未经基因编辑的T细胞,乙组注射等量经过基因编辑的T细胞,结果如下图。

由图可知,注射T细胞时间为感染病毒后第_______周。从第6周开始,与甲组相比,乙组小鼠体内的病毒载量__________,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体液中的HIV被抗体结合。此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3)基因编辑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应用于医学实践。日前某些科学家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体胚胎细胞中的关键基因以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请对此事件说明你的观点及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25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十五中2019-2020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0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4 .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有个孩子”,“没有什么比孩子更特别”。这是英国生理学家、剑桥大学名誉教授201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的名言。
自1978年首名试管婴儿诞生以来,全球已有超过500万试管婴儿降临人世,其中一半在过去6年中诞生。这说明体外受精技术已经成为不育治疗的“主流选择”。我们常常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叫“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促进了生殖医学、胚胎学、遗传学的发展。爱德华兹的贡献,树立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从社会伦理和为人类福祉的贡献来看,试管婴儿技术毫无疑问解决了数百万家庭因为不孕不育而丧失了生育权利的重大问题,不单为每个家庭带来了天伦之乐与美满生活,更为人类的未来,基因的延续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从对科学研究的贡献来说,体外受精通常是转基因、基因打靶、遗传修饰动物制备,胚胎工程等研究中的必需环节,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

技术名称

技术特点

适用对象

意义

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第一代试管婴儿

取出成熟的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

因为女性输卵管疾病的造成的不孕症

开创性的工作成就了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

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

采用显微操作技术对精子进行单精子注射

因为男性精子疾病等造成的不孕者

使试管婴儿技术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展

着床前胚胎遗传诊断(PGD)第三代试管婴儿

对体外受精发育成的胚胎进行遗传诊断和筛选

患有高风险遗传疾病者

不仅是适用对象的拓展,更能够提高生育质量


2016年,世界上首例“三亲试管婴儿’在英国顺利诞生。医生将患有线粒体遗传病的女性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植入女性捐赠者提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受精后再按照标准的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培育。这样诞生的孩子将会继承一位父亲和两位母亲的遗传基因,也就是所谓的“三亲婴儿”。
正如试管婴儿技术刚刚问世时所面临的质疑,“三亲婴儿”也面对诸多挑战。有一些批评者认为,这项技术的本质就是人造胚胎,相当于“设计”新生儿,甚至是在制造转基因人。依赖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胚胎实施基因改造,以干预新生儿的发色和成人后的身高,甚至可以修改智商、体质等特征。这标志着试管婴儿伦理道德的转折点。
而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辩解说,额外的线粒体DNA片段并不参与婴儿的基因重组与改造,而且这种“无害”的遗传物质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智力、性格发育,因此,这批婴儿的基因和基因组并未被修改,不能称其为“转基因婴儿”。
在人类文明和道德伦理框架的所有内涵和外延中,究竟是古老的法则更重要,还是个体的自由选择权更重要?
(1)试管婴儿培育级关键的两个技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婴儿技术可用于解决下列哪些生殖问题?____________
A.女性输卵管堵塞造成的不孕
B.男性精子活力不足造成的不孕
C.对有家庭遗传病风险的夫妻进行胚胎性别筛选
D.对胚胎性别、智商、体能等有要求夫妇,可进行量身定做
(3)“三亲试管婴儿”可以规避哪种遗传病的风险?________________
(4)“三亲试管婴儿”与2018年11月诞生的基因编辑婴儿有何异同__________
2020-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专题26 胚胎工程-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北京市)
5 . 下图是采用 CRISPR 技术对某生物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 sgRNA 可指引核酸内切酶 Cas9结合到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靶基因全部序列完全配对的 sgRNA
B.图中 sgRNA1 的碱基序列和 sgRNA2 碱基序列相同或互补
C.根据破坏 B 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 B 基因的功能
D.被编辑后的 B 基因不能进行转录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在果蝇体内重现帝王蝶毒素抗性的演化路径

帝王蝶是少数具有毒性的蝴蝶,它的毒性来自于食物马利筋。马利筋会分泌“强心甾”,专门和动物体内的钠钾泵结合,量大可致命。但是帝王蝶的钠钾泵发生了突变,所以能将马利筋的毒素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

研究者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能够抵抗强心甾的昆虫的钠钾泵均有突变,且为多次独立演化。所有突变中,111、119和122 这三个位点上的突变频率最高。通过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构建了含有这三个位点突变的转基因果蝇。检测发现,当单独引入111突变时抗性略有增加,单独引入119突变基本不变,111+119 双突变比111单突变的抗性要强,122单突变使抗毒性大幅增强,但还是111+119+122这三个突变同时存在抗毒能力最强,增加了几乎1000倍,和帝王蝶的抗毒水平持平,俨然成了“帝王蝇”。

研究者还对转基因果蝇进行了 “癫痫-瘫痪” 测试,将果蝇置于瓶内剧烈晃动,并记录其恢复站立所需时间,用以反映神经系统应对突发机械刺激的能力。野生型果蝇会在震动后立即重新站起,但122突变的果蝇90秒后才能重新站立,111突变的果蝇花费约50秒,而119突变的果蝇和野生型并无二致。111+119双突变和111+119+122三突变的果蝇组内差异较大,但平均值接近正常野生型果蝇。

研究者同时检测了纯合果蝇与杂合果蝇,结果显示在杂合果蝇中,突变钠钾泵和正常钠钾泵在表达量上并无差异;突变钠钾泵的抗性显著增加,纯合的抗性高于杂合;“癫痫-瘫痪” 测试中纯合却比杂合需要更漫长的恢复时间。

在此之前,演化学家通常将目光集中在现存的生物当中,但这项“真的重现了演化历史”的研究使人们知道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对突变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一步一步复原最有可能的演化轨迹。

(1)帝王蝶通过突变产生________,从而获得抗毒性状。其他种类的昆虫也存在通过相同的突变获得抗毒能力的现象,这从_______水平揭示了趋同演化的遗传基础。
(2)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请从文中选择材料填写下表。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________________

多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性状

_____________

(3)结合实验结果并联系生物的演化历程,研究者推测这三个基因突变的顺序可能是______
A.111—119—122               B. 122—119—111

C.                         D.   

(4)基因编辑可以使研究者用人工选择代替自然选择在实验室中用较短的时间重现几亿年的演化过程,但技术是把双刃剑,有人担心滥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自身的遗传信息会使人类加速毁灭。请谈一下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看法,打消这些人的顾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数在150字以内)
2020-01-22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是由于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
(1)某HD家系图(图1)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2。

①据图1判断HD是一种__________染色体遗传病。
②据图推测,当个体的所有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__________25次时才可能不患病。与Ⅰ-1比较,Ⅱ-1并未患病,推测该病会伴随__________呈渐进性发病。
③与Ⅰ-1比较,Ⅱ-1、Ⅱ-3、Ⅱ-4、Ⅱ-5的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均有增加,这表明患者Ⅰ-1__________过程中异常H基因的重复次数会增加。
(2)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筛选,HD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含人类突变H基因的模型猪,操作过程如图3。

①从可遗传变异类型来看,模型猪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
②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体细胞,将细胞核移植到__________中,构建重组细胞,再将重组细胞发育来的早期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获得子代F0,此过程体现出动物细胞核具有__________
③将F0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F1再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2。在F0、F1、F2中,更适合作为模型猪的是F2个体,理由是__________
2020-01-13更新 | 62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下列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获得果实更大的四倍体
B.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剪切掉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片段
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
D.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抗虫棉
9 . 农作物的产量与光合作用的效率紧密相关,科研人员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

(1)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存在着图1所示的代谢过程:在光照条件下,CO2被固定成C3之后,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将其还原。研究发现,RuBP羧化加氧酶还可催化C5与O2反应产生乙醇酸,乙醇酸中75%的碳又重新生成CO2和C3的光呼吸过程。该过程________(降低了/促进了/不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同时使细胞内O2 /CO2的比值________,有利于生物适应高氧低碳的环境。
(2)根据对光呼吸机理的研究,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手段设计了只在叶绿体中完成的光呼吸替代途径AP(依然具有降解乙醇酸产生CO2的能力)。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叶绿体膜上乙醇酸转运蛋白的表达量,进而降低________,从而影响光呼吸。检测三种不同类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回答:
①当胞间CO2浓度较低时,野生型植株与替代途径植株的光合速率相比________
②当胞间CO2浓度较高时,三种类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3)基于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________
2019-11-19更新 | 6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10 .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人生最重要的事事有个孩子”,“没有什么比孩子更特别”。这是英国生理学家、剑桥大学名誉教授201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的名言。
自1978年首名试管婴儿诞生以来,全球已有超过500万试管婴儿降临人世,其中一半在过去6年中诞生。这说明体外受精技术已经成为不育治疗的“主流选择”。我们常常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叫“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促进了生殖医学、胚胎学、遗传学的发展。爱德华兹的贡献,树立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从社会伦理和为人类福祉的贡献来看,试管婴儿技术毫无疑问解决了数百万家庭因为不孕不育而丧失了生育权利的重大问题,不单为每个家庭带来了天伦之乐与美满生活,更为人类的未来,基因的延续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从对科学研究的贡献来说,体外受精通常是转基因、基因打靶、遗传修饰动物制备,胚胎工程等研究中的必需环节,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016年,世界上首例“三亲试管婴儿’在英国顺利诞生。医生将患有线粒体遗传病的女性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植入女性捐赠者提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受精后再按照标准的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培育。这样诞生的孩子将会继承一位父亲和两位母亲的遗传基因,也就是所谓的“三亲婴儿”。


正如试管婴儿技术刚刚问世时所面临的质疑,“三亲婴儿”也面对诸多挑战。有一些批评者认为,这项技术的本质就是人造胚胎,相当于“设计”新生儿,甚至是在制造转基因人。依赖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胚胎实施基因改造,以干预新生儿的发色和成人后的身高,甚至可以修改智商、体质等特征。这标志着试管婴儿伦理道德的转折点。
而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辩解说,额外的线粒体DNA片段并不参与婴儿的基因重组与改造,而且这种“无害”的遗传物质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智力、性格发育,因此,这批婴儿的基因和基因组并未被修改,不能称其为“转基因婴儿”。
在人类文明和道德伦理框架的所有内涵和外延中,究竟是古老的法则更重要,还是个体的自由选择权更重要?
(1)试管婴儿培育级关键的两个技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婴儿技术可用于解决下列哪些生殖问题?____________
A.女性输卵管堵塞造成的不孕
B.男性精子活力不足造成的不孕
C.对有家庭遗传病风险的夫妻进行胚胎性别筛选
D.对胚胎性别、智商、体能等有要求夫妇,可进行量身定做
(3)“三亲试管婴儿”可以规避哪种遗传病的风险?________________
(4)“三亲试管婴儿”与2018年11月诞生的基因编辑婴儿有何异同__________
2019-10-23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