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5 道试题
1 . 当气温低于-7℃时,让山刺玫在树枝上保持一段时间,使其果实内的水分结冰,然后在冰冻的条件下采收、榨汁,用上述山刺玫汁酿成的酒即为山刺玫冰酒,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山刺玫冰酒的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从代谢类型的角度分析,该生物是一类_________微生物。
(2)据图1中信息推测,制作山刺玫冰酒需要选育耐_________的酵母菌。
(3)在山刺玫冰酒的制作过程中,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结果如图2所示。

①请为以上研究拟一个课题:_________
②制作冰酒的最佳初始糖浓度约为_________°Bx,做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③当初始糖浓度超过26°Bx时,酒精度随之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2 . 棉籽饼中粗蛋白含量为34%~38%,可作为理想的蛋白饲料,但棉籽饼中含有的游离棉酚(一种含C、H、O的有毒有机物)限制了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某科研小组从棉花秸秆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分解菌,并研究其与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的关系,从而为开发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小组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从棉田中筛选到了游离棉酚分解菌,并在发现能有效降解游离棉酚的分解菌的6类优势菌群后,采用________法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待长出菌落后,根据菌落的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特点)等进行初步区分,从中获得能稳定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2种菌株,并命名为B1、B9
(2)欲比较B1、B92种菌株分解游离棉酚的能力,以每种菌株的发酵液中____________(填“游离棉酚”或“游离棉酚的降解产物”)含量的变化为依据比较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
(3)为研究游离棉酚分解菌与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的关系,该科研小组在混合培养前,对等量的每种菌株初步单独培养,然后将3种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等量的混合菌液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每隔4h测定样品的吸光度(OD600),得到如图所示的生长曲线(仅反映同种微生物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趋势,不反映真实的微生物数量),由图可知,微生物数量增长阶段,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_________(填“更快”或“更慢”)。

3 . 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置进行培养
B.无菌操作需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处理
C.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基中可加入一定量的酚红
D.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可设置相同菌液接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4 .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___。无菌技术主要包括______
(2)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填序号)。
①显微镜②培养皿③酒精灯④无菌水⑤接种针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图1)。图1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有关。图1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依据是___

(4)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如图2,推测菌株___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餐余垃圾在垃圾集中点采用生化+雾化+膜过滤技术处理后,可以达到无二次污染的标准。为筛选对抗生素有抗性、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提高“生化”处理的效率,研究人员将餐余垃圾机械化处理后加入装有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餐余垃圾浸出液,后续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培养基需以淀粉为唯一的碳源,且应添加抗生素
B.相比于X培养基,在Y培养基中,微生物的增殖速度更快
C.餐余垃圾浸出液在接种前通常需要进行湿热灭菌处理
D.若稀释倍数不够,则往往会使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活菌数低于实际值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B.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
C.由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可得到谷氨酸,谷氨酸经一系列处理后就可制成味精
D.将病原体的某个或几个抗原基因转入微生物细胞,获得的表达产物就可作为疫苗使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酱油是以大豆、小麦或麦麸为原料,依靠微生物发酵而生产的一种液态调味品。如图展示了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中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碳源的物质主要是淀粉
B.按发酵的操作方式来分,酱油的制作流程应该为液体发酵
C.在发酵池中需加入适量的抗生素除去杂菌以确保酱油质量
D.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8 . 传统发酵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果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果酒、果醋发酵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实现对微生物类型的控制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乳酸
9 . 某种物质A(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被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某研究团队成功地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物质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图中⑥过程为将M中的菌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平板上,初步估测M内1mL菌液中所含细菌数为5.4×109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时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平板上
B.乙为选择培养基,以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为对照可验证乙能起选择作用
C.若乙中的菌落均来源于一个细菌,则④过程中,应尽可能挑选菌落较小的单菌落进行接种
D.若丁平板上的菌落数平均为54个,则接种的菌液的稀释倍数为1×107
10 . 北京传统小吃豆汁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混浆操作通常是将老浆直接倒入绿豆乳中,混合浆的沉淀与酸化过程中,主要的产酸微生物为乳酸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混合浆发酵时所需的乳酸菌主要来自老浆
B.可用平板划线法测定混合浆中乳酸菌的含量
C.制作豆汁的过程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
D.绿豆乳中的蛋白质主要为乳酸菌提供碳源和能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