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白菜是我国主要蔬菜之一,各地广泛栽培。为研究白菜的花色遗传规律,育种人员将三种花色的白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亲本F1F2
白花×黄花黄花黄花:白花=3:1
桔花×黄花黄花黄花:桔花=3:1
白花×桔花黄花黄花:桔花:白花=9:3:4
(1)亲本白菜的三种花色互为___,F2中出现不同花色的现象称为___
(2)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白菜花色受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组合一亲本黄花及组合三F1黄花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3)理论上,组合二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组合三F2黄花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
(4)将组合三F1与其子代白花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则白花为隐性纯合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水稻因穗颈过短造成的“包穗”会影响授粉进而影响产量,为进一步解决该遗传缺陷,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系列研究。
(1)对籼稻品种Z利用γ射线进行___________育种,从大量的子代群体中获得E-1和E-2两种长穗颈突变体。
(2)选取不同类型的籼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亲本

F1表现型

组合一

Z×E-1

均与Z品种穗颈长度相似(短穗颈)

组合二

Z×E-2

组合三

E-1×E-2

①根据组合___________可判断E-1和E-2两种长穗颈突变体为隐性突变。
②初步判断E-1和E-2所携带的长穗颈突变基因e1、e2为非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
③el、e2分别控制穗颈不同节间的伸长,将上表中的________自交,后代中短穗颈、E-1型长穗颈、E-2型长穗颈的比例为9:4:3,说明两突变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3)已知粳稻的5号染色体上存在长穗颈突变基因e,科研人员欲将该基因转育到籼稻Z中,用于对e1、e2基因的进一步定位。
①将粳稻和籼稻Z先杂交再____________,筛选获得e基因纯合的粳籼杂种植株。为排除上述杂种植株中粳稻的染色体,还需将其与_____________多代杂交(回交),由此获得e基因纯合的籼稻品系IR。
②IR与E-2杂交的F1表现为短穗颈,与E-1杂交的F1表现为长穗颈。请在下图中标注出e1和e2基因,以说明el、e2与e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

(4)若要利用E-1、E-2获得同时携带e1、e2两种突变基因且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品系,请结合(2)的相关信息尝试写出育种流程_______________
2021-04-17更新 | 4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3 . 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如下表所示。
方法提取液颜色提取液澄清度还原糖浸出程度
浅红褐色不澄清不充分
深红褐色澄清充分
浅黄色澄清充分
(1)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_______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经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2)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_________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_______,并且提取液________,有利于观察实验结果。
2024-0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4 . 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准确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结果如下表。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请回答问题:
(1)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__________________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_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色沉淀。
(2)据表分析,制备马铃薯提取液的三种方法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__________________,并且提取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5 . 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准确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请回答问题:
(1)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____________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____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____________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____________,并且提取液的颜色____________,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6 . 植物遭遇严寒时产生大量活性氧损伤生物膜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低温也会明显促进ABA(脱落酸)合成基因的表达。科研人员以红花玉兰为材料研究ABA在植物抗寒调节中的作用。
(1)ABA在植物体内的含量____________,对细胞分裂和叶片脱落的调节作用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这有利于植物进入休眠状态以提高抗寒性。
(2)科研人员对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红花玉兰分别外施等量的蒸馏水和ABA,检测其叶片组织中SOD活性,结果如图。

注:SOD是抗氧化酶、能清除活性氧
曲线_____________为外施ABA组的实验结果,说明ABA可有效降低低温损伤。
(3)M基因是植物抗寒调节的关键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促进SOD基因的表达。为探究ABA对M基因的作用,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红花玉兰植株并检测其M基因表达量,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M基因表达量

1



2

4℃+蒸馏水

++

3

25℃+ABA


4


++++

注:“+”的数目代表M基因表达量的多少
实验研究表明,ABA可明显促进M基因表达。请补全表格信息,使之能解释上述结论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完善答题纸上的概念图,以说明ABA在植物抗寒调节中的作用途径。请用箭头连接关键词,用“+”和”-”分别代表“正向”和“负向”作用___________
2024-02-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玉米是典型的雌雄同株、雌雄异花植物。研究人员利用化学诱变法获得纯合突变体M,为进一步解析玉米花“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野生型玉米雄穗中的雌蕊发育不久即退化消失,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细胞的___________
(2)突变体M的雄穗中雌蕊发育,雄蕊退化,即雄穗雌性化。用上述纯合突变体M与野生型杂交,所得的F1、F2代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所示:

亲本

F1

F2

M×野生型

全部表现为雄穗正常

雄穗正常

雄穗雌性化

115株

35株


据表分析,突变体M雄穗雌性化的表型受_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基因的传递遵循___________定律。
(3)玉米1号染色体上有一特定位置的标记序列——S序列,不同品种S序列长度不同。科研人员利用S序列对突变体M的雄穗雌性化基因进行定位,设计引物扩增(2)中的亲本及F1、F2中若干个体的S序列,电泳结果如图1。

推测雄穗雌性化基因与S序列均位于1号染色体上,理由是:图1所示的电泳结果中,只出现突变体M的S序列的植株均表现为____________,且F2中的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均表现为雄穗正常。
(4)进一步研究发现,雄穗雌性化基因的定位区间中包含已知的性别决定基因T(该基因表达产物是抑制雌蕊发育的信号),推测突变体M的表型是T基因突变所致。为验证这一推测,科研人员设计引物扩增突变体的T基因序列与野生型对比,其中该基因的非模板链部分序列及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图2所示。

①请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阐明突变体M雄穗中雌蕊发育的分子机制_____________
②发育中的雌蕊会产生赤霉素,过量的赤霉素抑制雄蕊发育。由此可知,T基因突变使得玉米的内源赤霉素含量______,最终产生雄穗雌性化的表型。
(5)科研人员向野生型玉米的T基因中插入片段使其功能完全丧失,构建了纯合突变体M1。突变体M1雌性化完全,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突变体M雌性化不完全,能产生少量有功能的花粉。若要进一步验证M是M1的等位突变体,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
2021-01-29更新 | 7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 生物试题
8 . 降水不均或灌溉不当常引发低氧胁迫影响生长发育。研究人员以不同溶氧量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幼苗,6天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

项目

组别

根系干物质量(g/株)

茎叶干物质量(g/株)

NR酶活性(μg·h-1·g-1

低氧组

0.59

2.27

0.28

正常组

0.72

3.52

0.15

注:NR是植物细胞内氮代谢的关键酶,催化体内NO3-向NH4+转化。
(1)正常情况下,植物根细胞吸收的氧气会在________(填细胞结构)处与________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2)表中数据显示低氧组的根系、茎叶干物质量均__________对照组,推测原因是:一方面低氧组根系________,造成根系能量缺乏,进而影响根系生长和向茎叶输送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低氧组无氧呼吸时产生_______等物质毒害植物细胞。
(3)NH4+是植物重要的氮营养形式,直接参与多种重要氨基酸的合成,植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NH4+。由表中相关数据可知,低氧诱导NR酶________,这一变化使植物短时间内缓解低氧胁迫的伤害,原因是___________
9 .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常会产生无助感或无用感,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为探索抑郁症的发生与5-HT含量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突触前神经元将5-HT释放到突触间隙,与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HT发挥作用后少部分被______,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摄取回突触前神经元。
(2)研究者提出的假设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下列能支持此观点的现象是______。
A.抑郁症患者脑神经元间5-HT含量降低
B.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表达量提高
C.5-HT受体基因的突变对抑郁症发病无影响
D.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
E.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逐步提高

(3)释放5-HT的神经元主要聚集在大脑的中缝核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中结果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数量

中缝核miR-16相对含量

中缝核SERT相对含量

对照组

10只

0.84

0.59

模型组

10只

0.65

0.99

(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
(4)研究者进一步测定了中缝核处miR-16与SERT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如下图。据图可知中缝核miR-16可____________SERT的表达。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上研究,请写出抑郁症患者产生情感低落等抑郁行为的分子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造血干细胞(HSC)在骨髓中产生,可分化和发育为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当受到某些细胞因子刺激后,骨髓中的HSC 释放到外周血中,此过程称为 HSC 动员。收集外周血中的 HSC,可用于干细胞移植及血液疾病治疗。

(1)图 1 表示 HSC 动员的机制。由图可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骨髓中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促进神经纤维末梢___________,CGRP 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作用于__________,促进 HSC 迁移至血管中。
(2)研究人员用 RTX 药剂使小鼠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失活,未处理的神经元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及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注射物质

CGRP 相对量

外周血中 HSC 的相对量

RTX 组

溶剂

0

IV

RTX 组

CGRP

6

III

对照组

溶剂

6

II

对照组

CGRP

15

I

表中实验结果支持了图 1 中的过程,请完善表格,Ⅴ处注射___________刺激小鼠,Ⅰ~ Ⅳ处数据依次为___________(选填数字“3、10、10、20”)。
(3)R 蛋白是 HSC 上受体的组分之一。为研究 HSC 动员对骨髓造血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野生型小鼠及敲除编码 R 蛋白基因的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及检测结果如图 2、3 所示。
   
①图 2 结果表明___________
②图 3 显示,___________,由此可知,HSC 动员对骨髓中 HSC 的存储量无影响。
③综合图 2 和图 3 实验数据可知,G-CSF 刺激后,野生型小鼠体内 HSC 总量明显高于敲除组,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
(4)辣椒中富含辣椒素,辣椒素也可作用于伤害性感觉神经元。请提供实验思路,探究其能否增强由 G-CSF 刺激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并预期可能的结果___________
2023-10-14更新 | 4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