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92 道试题
1 . 已知果蝇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只新的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F1果蝇自由交配,后代表现为_____,说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选择F2暗红眼果蝇自由交配,F1亮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
(2)已知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灰体(H)对黑檀体(h)为显性,棒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残翅(v)、黑檀体(h),正常眼(b)三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3号和X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以四种突变型果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其他性状均为野生型)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方案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子代表现型

亲本组合

组合一:

亮红眼×残翅♀

组合二:

亮红眼×黑檀体♀

组合三:

亮红眼×正常眼♀

F1

暗红眼灰体

F2

暗红眼灰体:暗红眼黑檀体:亮红眼灰体=2:1:1

①组合一果蝇杂交,F2中出现的结果为_____
②组合三果蝇杂交,F2雌果蝇中b基因频率为_____
(3)减数分裂时,雄果蝇3号染色体不发生互换,雌果蝇发生。为进一步确定亮红眼基因位于3 号染色体上,将组合二杂交产生的F1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测交,若实验结果为_____,说明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4)果蝇的眼色与色素合成细胞产生的眼黄素有关,眼黄素中色氨酸经过酶促反应合成。研究发现亮红眼果蝇眼睛中眼黄素显著偏低,而色氨酸酶促反应途径没有受到影响。由此推测,亮红眼基因与色氨酸_____有关。
(5)将野生型暗红眼和突变型亮红眼基因进行测序,下图为基因cDNA(转录的非模板链)的部分测序结果。

已知转录从第1位碱基开始,据图可知亮红眼突变体的基因内发生_____,造成蛋白质翻译到第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2024-05-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考生物研学馆高三选考科目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
2 . 番茄是两性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形突变体甲,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基因____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番茄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雄性可育,F2出现1/4雄性不育,将F2植株自交,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EMS诱变野生型番茄,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体乙(甲、乙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亲本组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使用EMS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__,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可能产生有害的基因,需及时处理非入选番茄。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4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会死亡。现有A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产生的A25-基因,效果未知。将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得到F1,提取F1各植株的DNA后进行PCR,选择的正向引物(从左到右)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从右到左)在其下游0.5kb处。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发现各组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条带,原因是___________,其中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则较暗条带代表的植物比例为____________
(4)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一个A基因导入到基因型为A25-A25-的6号染色体上,A25-与导入的A基因之间的遗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3 . 番茄是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为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位于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性突变体,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番茄野生型为雄性可育,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均为雄性不育(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根据杂交组合一和二可知,雄性可育性状是由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番茄的宽叶、窄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择纯种宽叶番茄与窄叶番茄杂交,F1全部为宽叶,F1自交,F2中宽叶:窄叶为9:7
①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____,F2的窄叶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若F2的宽叶自花传粉,则子代中窄叶的比例为___________
②自然界中存在“自私基因”,即某一基因可以使同株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另一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从而改变子代的表型比例。若宽叶、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的比例为9:7是“自私基因”作用的结果,则此比例出现的原因是:F1中携带___________(填“A”或“a”)基因的雄配子,有___________的比例死亡。
(4)我国科学家在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到154个在雄蕊中特异表达的基因,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S1STR1作为靶标基因(T表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番茄的S1STR1基因进行定向敲除获得雄性不育系(tt,绿色)。将正常功能的S1STR1基因(T)和控制花青素合成的SIANT1基因(A表示)连锁在一起,共同转回到雄性不育系中,从而获得了紫色的转基因保持系(如图)。关于该转基因保持系制备过程及在农业生产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___________

A.转基因保持系通过杂交可产生雄性不育系又可产生转基因品系
B.可通过幼苗颜色准确鉴定不育株用于杂交种子生产
C.该技术用于杂交制种的不育系并不含任何转基因成分
D.该研究策略易推广到其他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 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O2生成速率来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收集的气体体积记录如下表。请利用所给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2%的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马铃薯,滤纸片、注射器、橡胶盖若干,研钵,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所加溶液的具体量不做要求)
(一)完善实验步骤:
制备马铃薯匀浆。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研钵充分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备用。
(1)取__________的滤纸片若干放在盛有马铃薯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流尽多余的匀浆。
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2)每支注射器先分别吸入等量的__________溶液:然后再用针筒吸入__________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二)记录实验结果:
(3)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以记录0.5min和1min时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
(三)分析与讨论
(4)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5)如图中20min后,收集的气体体积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某同学将其中一支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中的曲线1,他想改变某一条件,让实验结果变成曲线2,则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A.增加滤纸片数量B.将温度提高到80°C
C.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D.将针换成更大容积的
(6)若实验中只有一个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___________再冲洗一遍,目的是___________
5 . 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分别由基因A、B、D控制。从野生型果蝇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进行一系列杂交试验,实验结果见下表。其中甲为黑体、乙为残翅、丙为焦刚毛,三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亲本F1表型及比例
灰体长翅直刚毛灰体长翅直刚毛
灰体长翅直刚毛灰体长翅直刚毛
灰体长翅直刚毛灰体长翅焦刚毛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具有多个稳定、可区分的性状。每种性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
(2)杂交组合一和二的交配方式,在遗传实验中称为_____;由F1可知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取组合一和组合二的F1各自随机交配,得到F2均为黑体长翅:灰体长翅:灰体残翅=1:2:1,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_,体色和翅型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焦刚毛的遗传方式是_____,请用遗传图解说明理由_____(不考虑体色、翅型)。
(4)杂交组合三中,F1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让它与组合三的F1雄果蝇交配得F2,取F2长翅果蝇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残翅焦刚毛果蝇占_____
6 . 野生型二倍体拟南芥基因型标记为WW,不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表现为对潮霉素敏感。转入外源H基因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对潮霉素抗性,基因型标记为RR;另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对潮霉素敏感,基因型标记为SS。这些植株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后,获得四倍体拟南芥,基因型分别标记为WWWW、RRRR和SSSS。为研究转基因拟南芥对潮霉素敏感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相关实验。
(1)选择上述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F1自交得到F2,杂交结果如下表。

杂交一

杂交二

杂交三

P

RR

SS

RRRR

WWWW

RRRR

SSSS

F1

均表现为潮霉素抗性

抗性

敏感

抗性

敏感

抗性

敏感

F2

3/4

1/4

35/36

1/36

3/4

1/4

①由杂交一结果可知,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②杂交二中,F1植株的基因型标记为_________。杂交二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联会后平均分配,随机移向细胞两极,产生的三种生殖细胞基因型标记为_________
③与杂交二的结果相比,杂交三的F2中敏感型植株所占比例高于预期。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一种假设。
假设:四倍体中,潮霉素抗性植株RRRR的H基因处于激活状态能表达,潮霉素敏感植株SSSS中位于相同位点的H基因被甲基化而处于沉默状态不能表达。甲基化的H基因可能会诱导未被甲基化的H基因发生甲基化。
请依据上述假设,在答题卡上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杂交三的F2中敏感型植株占1/4。
(2)研究者设法去除SS植株中H基因的甲基化,发现DNA甲基化抑制H基因转录,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
(3)请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和表观遗传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基因与性状关系”的认识:_______
7 . 某植物花腋生对顶生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杂交组合亲本表现型后 代
腋 生顶 生
顶生×顶生0804
腋生×腋生807270
顶生×腋生295265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该植物花腋生和顶生这一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根据杂交组合_____做出判断,判断依据是_____
(2)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组合三中顶生的基因型是_____
(4)表中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组合的是_____
(5)若杂交组合二的子代腋生植株自由交配,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8 . 光抑制是指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所需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现象。光合复合体Ⅱ是光反应中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的一个重要场所,D1是其核心蛋白。在光能过剩时活性氧(ROS)的大量积累可直接破坏D1蛋白且抑制其合成,被破坏的D1降解后,空出相应的位置,新合成的D1占据相应位置,光系统Ⅱ得以修复。为探究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以野生型番茄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在实验第3天时测定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R酶参与碳反应)
组别温度气孔导度
(mol·m²·s¹)
O₂释放速率(μmol·m²·s¹)胞间CO₂浓度(μmol·mol-¹)R酶活性
(U·ml-¹)
25℃99.211.8282172
40℃30.81.140351

(1)光合复合体Ⅱ位于叶绿体的_____,该复合体由蛋白质、电子传递体和_____组成,其吸收的能量用于光反应阶段。
(2)叶肉细胞吸收的CO₂,在_____被固定形成三碳酸,接受_____释放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并进一步合成淀粉。
(3)由表中数据可知,CO₂浓度_____(是/不是)限制乙组番茄植株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理由是_____
(4)高温胁迫下番茄植株光反应速率减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_____
_____
实验二:已知叶绿素酶(CLH)能促进被破坏的D1降解。研究者以野生型番茄植株和CLH基因缺失的突变体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注:第1天之前为25℃,第1~3天为40℃,第4~5天为25℃)。

   

(5)结合实验二曲线图,从D1蛋白的角度分析,突变型植株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
(6)研究者补充设计以_____的突变型番茄植株为实验材料重复实验二,实验结果为上述结论提供支持证据。
9 . 下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表一表示小麦受镉浓度影响的相关测量数据,表二表示两种植物受光照强度影响的相关测量数据,请根据图表回答。

镉浓度

(mg·L-1

气孔导度

(mmolCO2·m2·s-1

胞间CO2浓度

(μ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0

154.75

256.50

11.05

0.01

133.50

264.50

9.07

0.1

141.50

236.75

12.02

1

121.00

277.00

8.37

10

93.75

355.00

3.52

表一
(1)①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
(2)若该小麦长期缺Mg,则提取该小麦的色素经__________分离后,滤液细线自下而上第__________条色素带明显变窄。
(3)④过程产生的[H]来源是__________(不考虑中间产物)。
(4)据表一分析,高剂量(≥1mg·L-1)镉会使气孔导度明显下降,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表二取阳生和阴生两种长势相似的植物,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瓶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光强μmol光

子/(100g·s)

0

10

30

50

100

200

450

500

放氧速率μ

molO2/(100g·s)

植物A

-20

-10

-5

-1

5

15

29

28

植物B

-2

-0.5

1.5

3

6

10

10

10

表二
①光强由200μmol光子/(100g·s)突然变为450μmol光子/(100g·s)时,阳生植物短期体内的三碳酸和RuBP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影响。
③光饱和点时,阴生植物的呼吸熵为0.8(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速率/呼吸作用O2的消耗速率),则该植物要从外界吸收CO2的速率是______μmol/(100g·min)
10 .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产生的能量。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能量供应不足
B.“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
C.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产生“气”的同时都有CO2产生
D.出现“气衰”症状时,机体肝糖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

(2)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占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多小便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多选)。
A.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消渴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大脑皮层形成渴觉
B.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吃食多而消瘦”是因为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C.糖尿病患者的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调节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
D.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小便”是因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异常升高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等炎症反应与II型糖尿病密切相关。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3)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_____反射,与缩手反射结构相比,该过程需要_____(填结构)参与。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刺激上图相应穴位产生的兴奋在Prokr2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单向/双向)的。
(4)研究发现,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_____传向脑的特定区域(延髓)。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
(5)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增加,该过程属于_____。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一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6)同等强度电针刺激小鼠手三里穴可引起相同抗炎反应,刺激腹部的天枢穴,却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手部存在_____ ,而腹部不存在。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刺激特定穴位才有效提供了解释。
(7)图2中甲、乙分别为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当粗针扎穴位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_____,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细针治疗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原因是_____,所以针灸治疗需要对针的粗细进行选择。

(8)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试分析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针灸抗炎疗效甚微的原因是_____
(9)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1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2种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
分组处理TNF-α浓度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腹腔注射 LPS++++
腹腔注射 LPS+A 处理++
表1: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2023-11-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