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617 道试题
1 .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碳源

细胞干重(g/L)

S产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废液

2.30

0.18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制备的培养基和所用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最好选择的灭菌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知,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
(4)为监测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株C的活细胞密度,将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经台盼蓝染液(体积忽略不计)染色,用“25中×16小”型(1mm×1mm×0.1mm)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无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个,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5)若以葡萄糖溶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预期结果:_____
2024-06-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2 . 马鹿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分析某林区马鹿的生存状态,调查小组通过粪便DNA拈术调查其数量:第一次收集到马鹿粪便210份,其中成功提取DNA的有167份,经微卫星DNA(一种普遍使用的DNA分子标记)检测这些粪便分属于66只马鹿;第二次以相同方法收集马鹿粪便,成功提取DNA的有158份,经微卫星DNA检测这些粪便分属于54只马鹿,其中有18只马鹿也出现于第一次调查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林区内所有马鹿构成一个种群,其种群数量约为1466只
B.该方法还可以用于调查某种数量极少、不易捕捉的动物的数量
C.气温和干旱等会影响种群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微卫星DNA具有个体特异性是该调查方法依据的原理之一
2024-06-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3 . 为研究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1)滨蟹在海岸潮间带中是玉黍螺的捕食者,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一种海藻),滨蟹和玉黍螺可以通过相互制约使对方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_____调节实现的,该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_____的基础。
(2)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水流可通过),每个培养箱内放置两块平板,平板上长有墨角藻供玉黍螺取食。四个培养箱分别如下图进行处理,若干天后计数并统计平板上墨角藻的存留率。

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的影响。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防止滨蟹直接捕食玉黍螺,但滨蟹传递的_____信息能对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产生影响,说明了信息能够_____
(3)上述实验统计得到的墨角藻存留率如图2。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024-06-1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4 . 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果实大,维C含量高;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极耐寒,在-40℃下可安全越冬。某农科所利用这两种猕猴桃体细胞,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了新品种,培育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杂种植株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
B.高钙离子-高pH融合法可用于图中过程②中a和b的诱导融合
C.在诱导生根时,培养基中应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和用量
D.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2024-06-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5 . 如表为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B、C、D分别代表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GP代表各成分的同化量,X代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能量类型

成分

GP

X

R

A

25.2

6.7

18.5

B

3.9

0.8

3.1

C

214.3

78.5

135.8

D

1678.6

635.7

1042.9

分解者

368.8

50.1

319.7

(注:表中能量数值单位为:108kJ/(m2·a))
A.表中R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会流向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D→C→A→B该段时间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89.8×108kJ/(m2·a)
C.次级消费者流向三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5%
D.据表可知,该时间段内此生态系统的有机物积累量>0,且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中R所占的比例最大
2024-06-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6 . 青蒿素是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几乎不溶于水,且对热不稳定,所以提取工艺一直难以突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提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含青蒿素较高的黄花蒿的基本流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植物组织培养中,切成小块的青蒿叶片叫做_____。该过程中加入抗生素是因为农杆菌和其他细菌_____(答出两点)。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通常选取幼嫩黄花蒿分生组织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两点);愈伤组织中可能提取不到青蒿素,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在组织培养技术中,青蒿叶片组织须在_____(固体/液体)的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分化程度_____(较高/适中/较低)的状态,再转移至分化培养基中培养。青蒿素不是植物黄花蒿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青蒿素是_____代谢物。
2024-06-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7 . 狼爪瓦松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且其细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入药。狼爪瓦松的扩大培养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序号代表相应处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  )

A.过程③先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高的培养基中培养,再转移至其值低的培养基中
B.制备培养基的正确顺序是:称量→溶解→定容→调pH值→分装→灭菌
C.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即可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
D.过程⑥利用愈伤组织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高的特点可诱导产生相应组织细胞并生产黄酮类化合物
2024-06-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8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B.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
C.生态系统信息通过食物链(网)传递,具有循环的特点
D.信息传递可以维持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
2024-06-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9 . 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螺蛳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大约可以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
B.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加快植物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有利于物质循环
C.捕鱼时增大渔网网孔可能使捕后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进而使出生率上升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2024-06-1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10 . 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
C.家庭酿制葡萄酒所用葡萄要清洗干净防止杂菌污染
D.果酒制作过程:传统发酵和发酵工程都需要严格灭菌
2024-06-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