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2 道试题
1 . 水稻A1和A2基因分别位于5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两者编码的蛋白都是赤霉素合成的关键酶。科研人员利用CRISRR/Cas9基因编辑系统改造A1获得突变体OX1;改造A2获得突变体-OX2。回答下列问题:
(1)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OX1在A1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序列增加了一个碱基“T”。与野生型A1蛋白(384个氨基酸)相比,A1基因突变导致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第1-44位氨基酸与野生型一致,第45-237位异常,而后终止。说明A1基因插入碱基“T”导致mRNA编码第45-237位氨基酸的_____发生改变,并_____。突变体OX2的A2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序列缺失了一个碱基C,可推测该基因突变导致翻译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___
(2)现将纯合的隐性突变体OX1、OX2及野生型水稻种植在相同的环境中,野生型表现为花粉发育正常、株高正常,OX1表现为花粉可育率低、株高正常,OX2表现为花粉发育正常、矮杆。
①如果用杂交方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并期望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除需满足完全显性、不同基因型的受精卵存活率相同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有_____(至少写出两点)。
②虽然A1和A2基因编码的蛋白都是赤霉素合成的关键酶,但OX1、OX2突变体表现不同性状,有人认为这与A1、A2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有关,写出验证该假设的实验设想_____
2 . 当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时,常引起光抑制或光损伤。科研人员探究了小球藻对光照强度的生理响应变化及机制。光反应过程中的光合电子传递链主要由光系统等光合复合体组成,如下图所示。

(1)位于类囊体薄膜上的光系统是由蛋白质和_____组成的复合物。适宜环境下,光反应H2O裂解释放的电子(e-)经过一系列传递,最终被_____接受,该过程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卡尔文循环中的_____
(2)强光会造成叶绿体内电子积累导致活性氧(ROS,一种自由基)大量增加,请用自由基学说解释强光下小球藻光合作用降低的原因_____
(3)强光下,图示中e-的转移途径为e-→NADP+_____(氧化剂),从而解除了光抑制。从细胞外收集亚铁氰化钾,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思路,从能量转换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
3 . 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为探究Ca2+对淹水处理的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丙组为实验组,甲、乙均为对照组,其中甲组是正常生长的幼苗,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组的处理方式是选择生长状态一致的辣椒幼苗进行淹水处理
B.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过程中,利用NADH的能量合成ATP
C.辣椒幼苗在淹水条件下,其根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仅有乳酸
D.Ca2+影响ADH、LDH的活性,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造成的伤害
4 . 阿尔兹海默病常表现出记忆丧失等症状。AMPA是神经递质Glu的一种受体。研究发现大脑海马区神经元上的AMPA内化与长期记忆的遗忘有关(如下图)。

(1)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轴突末梢,_____中储存的Glu释放到突触间隙中。Glu作用后会被_____,以防止后膜持续兴奋。
(2)海马区突触后膜AMPA的内化与长期记忆的遗忘有关,原理是AMPA的内化导致_____,阻碍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3)酪氨酸激酶会催化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磷酸化。为探究AMPA磷酸化与其内化的关系,研究人员将野生型AMPA肽链的Glu-3Y区段的三个酪氨酸替换为丙氨酸,获得突变型AMPA该区段称为“Glu-3A”。激素S作用下,体外培养的野生型细胞和突变型细胞的AMPA磷酸化水平和细胞膜表面AMPA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激素S能够促进AMPA的_____区段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_____AMPA的内化。
(4)修饰后的Glu-3Y能够进入海马区神经元内,与AMPA竞争酪氨酸激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修饰后的Glu-3Y可以抑制长期记忆的遗忘。_____
正常小鼠,修饰后的Glu-3Y,修饰后的Glu-3A,生理盐水;用“避暗行为”检测小鼠记忆的范式如下图所示:

5 . 水稻A1和A2基因分别位于5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两者编码的蛋白都是赤霉素合成的关键酶。科研人员利用CRISRR/Cas9基因编辑系统改造A1获得突变体OX1;改造A2获得突变体-OX2。回答下列问题:
(1)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OX1在A1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序列增加了一个碱基“T”。与野生型A1蛋白(384个氨基酸)相比,A1基因突变导致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第1-44位氨基酸与野生型一致,第45-237位异常,而后终止。说明A1基因插入碱基“T”导致mRNA编码第45-237位氨基酸的_____发生改变,并_____。突变体OX2的A2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序列缺失了一个碱基C,可推测该基因突变导致翻译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___
(2)现将纯合的隐性突变体OX1、OX2及野生型水稻种植在相同的环境中,野生型表现为花粉发育正常、株高正常,OX1表现为花粉可育率低、株高正常,OX2表现为花粉发育正常、矮杆。
①如果用杂交方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并期望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除需满足完全显性、不同基因型的受精卵存活率相同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有_____(至少写出两点)。
②虽然A1和A2基因编码的蛋白都是赤霉素合成的关键酶,但OX1、OX2突变体表现不同性状,有人认为这与A1、A2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有关,写出验证该假设的实验设想_____
2024-05-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4年高三4月三模生物试题
6 . 当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时,常引起光抑制或光损伤。科研人员探究了小球藻对光照强度的生理响应变化及机制。光反应过程中的光合电子传递链主要由光系统等光合复合体组成,如下图所示。

(1)位于类囊体薄膜上的光系统是由蛋白质和_____组成的复合物。适宜环境下,光反应H2O裂解释放的电子(e-)经过一系列传递,最终被_____接受,该过程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卡尔文循环中的_____
(2)强光会造成叶绿体内电子积累导致活性氧(ROS,一种自由基)大量增加,请用自由基学说解释强光下小球藻光合作用降低的原因_____
(3)强光下,图示中e-的转移途径为e-→NADP+_____(氧化剂),从而解除了光抑制。从细胞外收集亚铁氰化钾,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思路,从能量转换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
2024-05-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三模生物试题
7 . 抗性淀粉因难以被小肠消化,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的血糖波动。科研人员利用纯种高抗性淀粉品种“优糖稻2号”和纯种低谷蛋白品种“健养2号”,培育出兼具高抗性淀粉和低谷蛋白性状的水稻新种质,育种过程如图甲所示。高抗性淀粉性状由sbe3-rs基因(隐性)控制,低谷蛋白性状由Lgc1基因(显性)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技术将高抗性淀粉和低谷蛋白性状集中在同一个子代中,依据的原理主要是____。sbe3-rs基因由淀粉分支酶基因SBEIIb突变而来,使淀粉分支酶活性下降,增加水稻高抗性淀粉含量,这说明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获得BC1F1后,科研人员选择同时携带sbe3-rs基因和Lgc1基因的植株进行自交,该部分植株占BC1F1的比例为____,自交后产生的BC1F2中兼具高抗性淀粉和低谷蛋白性状的双基因纯合株系占比为____
(3)研究发现,sbe3-rs基因由于突变而无法被限制酶SpeI切割,大小约为571bp。Lgc1基因由野生型基因发生片段缺失产生,野生型基因片段大小约为1573bp。对BC,F2部分水稻进行基因型检测(图乙),应选择____(填序号)进一步培育。与传统水稻育种通过表型对基因型进行间接选择相比,分子检测技术辅助选育的突出优势是____

8 . 将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取的Bt基因转入棉花细胞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过程中,需借助多种分子工具经历多个操作步骤。实验人员使用限制酶EcoRI和NheI切割质粒。下图表示常用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及质粒上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选用限制酶MunI和XbaI切割Bt基因才能使之与切割后的质粒相连
B.启动子是转录的起始位点
C.从Bt基因扩增到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完成共需要6种酶发挥催化作用
D.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刷选标记基因
2024-05-04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会随机高度螺旋化而失活为巴氏小体。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甲)、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上的E/e基因和Xist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
C.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的Xist基因会表达
D.基因型为XDXd的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发病程度比男性患者严重
10 . 稻瘟病和褐飞虱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两大病虫害。稻瘟病病菌种类繁多,为培育抗病虫害的水稻新品种,育种工作者进行了下列相关研究。
(1)现有纯合水稻品系甲和乙,甲对稻瘟病病菌X表现为抗病,对稻瘟病病菌Y感病;乙对病菌Y抗病,对病菌X感病。对病菌X的抗病与感病由一对基因M、m控制;对病菌Y的抗病与感病由一对基因H、h控制。
①育种工作者将甲和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F1对病菌X和Y均表现为抗病,检测F2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病菌Y

对病菌X

抗病

感病

抗病

150株

53株

感病

52株

17株

据表推测这两对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同时对病菌X和Y具有抗性的F2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②育种工作者根据M/m、H/h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F2部分植株的DNA进行PCR扩增。已知M比m片段短,h比H片段短,扩增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符合选有目标的植株编号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

(2)研究发现,甲和乙对稻瘟病病菌Z均表现为抗病性。为研究甲和乙中对病菌Z抗病基因的位置,育种工作者用两种水稻杂交,F1均对病菌Z表现为抗病性,统计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
①若F2对病菌Z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甲和乙对病菌Z的抗性基因可能位于同一个位点。
②若F2对病菌Z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甲和乙对病菌Z的抗病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通过筛选获得具有上述抗病基因且品质优良的纯合品系丙,欲将抗褐飞虱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品系丙的抗病及各种优良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可采用的正确有种步骤是___________(按正确顺序选填下列字母)。
a.抗褐飞虱品系与野生型进行杂交
b.抗褐飞虱品系与品系丙进行杂交
c.品系丙与野生型进行杂交
d.杂交后代自交筛选抗褐飞虱个体,使其与品系丙杂交
e.杂交后代自交筛选抗稻瘟病个体,使其与抗褐飞虱品系杂交
f.多次重复d,筛选抗褐飞虱个体
g.多次重复e,筛选抗稻瘟病个体
自交,后代中选取目的基因纯合的植株,进行稻瘟病抗性和褐飞虱抗性田间实验鉴定。
2024-04-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