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85 道试题
1 . 有科学家提出,由于林冠层上部叶片的遮蔽影响了下部叶片对光的捕获,可通过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提高林冠层的整体光合作用速率。根据此假设,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光和蓝紫光可更多地到达林冠层下部叶片
B.叶肉细胞中用于合成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氮元素减少
C.林冠层上部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下部叶片光合速率提高
D.改变林冠层的叶片角度也能实现相似的效果
2 .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是逆时针方向,实际的环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②鲁宾和卡门对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元素来源的探究属于对比实验
③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不另设对照组
④脂肪检测实验中滴加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⑤“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是质壁分离实验依据的原理之一
⑥黑藻叶肉细胞可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材料,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
3 . 小肠上皮细胞的寿命仅为几天,科研人员对小肠上皮细胞更新机制进行了研究。

   

(1)如图甲所示,潘氏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都是由小肠干细胞_____而来。能进行营养吸收的小肠上皮细胞中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潘氏细胞中指导合成溶菌酶的基因。
(2)小肠干细胞中特异性地表达L蛋白,并且每个细胞中的表达量基本一致。科研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L蛋白基因连接,转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中,随后从转基因小鼠体内分离小肠干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液中加入药物T。几天后洗去药物T,将小肠干细胞转入新的培养液中培养(记为第0天),定期取样并测定样品的绿色荧光相对强度,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样品中绿色荧光相对强度的变化可反映_____的变化。
②若药物T直接导致细胞正常代谢活动中断,最终将导致细胞_____(填“凋亡”或“坏死”)。
③若药物T处理只会使蛋白K的含量不降,科研人员观察到该药物处理停止后0~4天,小肠干细胞中蛋白K的含量仍较低。推测蛋白K的作用可能是_____
(3)研究发现,蛋白K含量较低时,小肠干细胞会分泌P因子,并作用于周围的小肠下细胞。据此推测,上述实验中第4天后荧光强度逐步恢复的原因是P因子_____
4 . 研究发现,玉米(2n=20)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导致花粉败育的原因有如下两种:
①同源染色体配对时,有2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融合,导致染色体丢失或失活(失活的染色体失去了着丝粒分裂等功能),如图甲所示;
②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在本该正常纵裂时,发生异常横裂而形成“等臂染色体”,如图乙所示。
上述两个过程产生了染色体数目或形态异常的配子,这样的配子一般都不可育。
已知每次减数分裂时只有图甲的2条染色体或图乙的2条染色单体出现异常,其他未显示的染色体均正常,不考虑其他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过程发生的具体时期为_____,此时发生图示行为的细胞中有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若精原细胞发生图甲所示情况,且失活的染色体以及正常的2条相应染色体(一共3条染色体)在之后会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一极至少有其中的1条染色体),则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占比为_____
(2)图乙过程发生的具体时期为______,此时的细胞中含有_____条染色体;若精原细胞发生图乙所示情况,且2条“等臂染色体”在之后会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占比为_______
5 . 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留在内质网中作为一种信号激活内质网膜上的特殊受体,进而激活一系列相关生理反应,促使细胞制造出更多伴侣蛋白(协助蛋白质进行正确折叠),过程如图所示。但当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超过内质网的转运和折叠能力时,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大量积累,会诱发细胞凋亡程序的启动。

(1)伴侣蛋白改变的是被协助蛋白质的____,该过程可能涉及____键的形成(写出一种即可)。
(2)伴侣蛋白mRNA出核孔时____(填“会”或“不会”)消耗能量,随后结合位于____的核糖体,开始进行翻译过程。
(3)正确折叠的蛋白A在进一步加工转运后,可能发挥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
a.识别化学信号   b.作为信号分子c.催化蛋白质水解   d.转运葡萄糖
(4)Wolcott-Rallison综合征(WRS)由患者的PERK基因突变引起,以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PERK就是一种可以感知内质网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受体。结合以上信息,可以推测WRS患者的病因:胰岛B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旺盛,容易出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WRS患者的PERK基因突变后,____,最终导致糖尿病。
6 . 铁元素对心脏功能的正常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心肌细胞中SLC40A1基因过度表达(大量合成SLC40A1蛋白)会导致心肌细胞中铁明显缺乏和NADPH含量的变化,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最终可导致心脏衰竭的发生,机制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引起的相应变化。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可判断SLC40A1蛋白是通道蛋白,发挥作用过程中不与Fe2+结合
B.铁缺乏可导致线粒体外膜破裂,导致该膜上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C.铁缺乏所引起的氧化应激与NADPH的减少有关
D.该心肌细胞的凋亡只与SLC40A1这一种基因有关
7 . 某小组为验证寡霉素和DNP两种呼吸抑制剂的作用,对离体的线粒体进行分阶段处理,检测线粒体的耗氧量变化,操作和结果如图甲所示,其中阶段3、4、5的底物均充足。寡霉素可抑制ATP合酶(机制如图乙所示)对H+的转运,从而抑制ATP生成;DNP是一种脂溶性物质,能结合H+,将其从内外膜间隙转运至线粒体基质。已知线粒体内膜两侧H+浓度梯度越大,线粒体耗氧速率越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阶段2耗氧量增加可能因为促进了ATP的生成
B.阶段3加入的底物可能是丙酮酸
C.抑制剂I是DNP,抑制剂Ⅱ是寡霉素
D.线粒体在阶段5比阶段3释放热量的速率更快
8 . 研究者发现一种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链由4段序列以甲-乙-丙-丁方式连接而成,将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构建新肽链,并评价其催化活性,部分结果见下表。关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肽链褐藻酸类底物纤维素类底物
S1S2W1W2
甲-乙-丙-丁+++++++++
乙-丙-丁+++++--
--+++
+++++--
----
----
注:-表示无活性,+表示有活性,+越多表示活性越强。
A.甲与乙的催化功能不同,与其结构不同密切相关
B.依底物种类不同,甲在该酶中发挥的作用会有所不同
C.针对褐藻酸类底物,乙的催化活性会受到肽链“丙-丁”的影响
D.针对纤维素类底物,甲的催化活性会受到肽链“丙-丁”的影响
9 . 溶酶体消化作用的途径一般可概括成内吞作用、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3种途径,如图所示,每种途径都将导致不同来源的物质在细胞内被消化。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若内吞泡中的是某种蛋白质复合物,则膜上该复合物的受体蛋白数量会持续减少
B.图中的线粒体可能出现了结构受损或者功能退化
C.初级溶酶体中的物质来自高尔基体,次级溶酶体中的物质不能被高尔基体利用
D.次级溶酶体中所含的酶种类一定比初级溶酶体多
10 . 钙泵是一种存在于各种生物膜上的运输Ca2+的ATP水解酶,能驱动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内的钙库(内质网等储存Ca2+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基质内低浓度的Ca2+。当细胞受到刺激时,Ca2+又会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基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贫血时钙泵的运输速率可能会降低
B.Ca2+出入细胞的方式不相同,出入钙库的方式也不相同
C.钙泵参与运输Ca2+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D.内质网膜上的钙泵出现功能障碍会导致抽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