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糖原累积病是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引发相关酶活性异常的一类疾病。目前发现有Ⅰ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型(相关基因用B/b表示)等多种类型。如图为某家族的糖原累积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II型糖原累积病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1)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判断,糖原累积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相关细胞内可能存在差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糖原的结构②相关酶的空间结构③相关基因中的碱基序列④相关酶的活性⑤相关tRNA 的种类⑥相关RNA 序列中的信息
(2)图为II-1 体内部分物质转换的过程。(其中“(-)”代表抑制作用)。据图分析,II-1 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B.脂肪C.蛋白质D.糖原
(3)基因检测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图9中II-1 体内GAA 酶的第912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密码子: 5'-CCG-3' ) 变为亮氨酸(密码子: 5' -CUG-3' )。据此测, II-1 体内决定亮氨酸的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为5'-_________-3'。
(4)据图及相关信息判断,Ⅱ型糖原累积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 (A.“X”或B.“Y”或C.“常”) 染色体上, 其遗传方式是_________ (A.“显性”或B.“隐性”) 遗传。
(5)据图判断,正常情况下,下列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Ⅱ-3传递给 Ⅲ-1 的是(       
A.B.C.D.
(6)若图中Ⅱ-2和Ⅱ-3 获得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的概率都是16%,根据已学知识推测,III-1 患两种糖原累积病最可能的原因是(       
A.碱基对替换B.染色体交叉互换
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自由组合
(7)从预防糖原累积病的角度分析,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B.建议婚前体检
C.建议适龄生育D.建议产前诊断

某种鸟类的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A、a和B、b基因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羽色的代谢控制机理如图乙所示。

        

(8)图甲中的A、a和B、b两对基因_________(A.“遵循”或B.“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甲所示基因型的鸟其羽色为_________色。
A. 蓝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白色
(9)由图甲和图乙分析可知,蓝羽鸟的基因型应有_________种(A.“1”或B.“2”或C.“3”) 。
2024-05-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生菜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人工种植蔬菜之一。为提高经济效益,研究员探究了光质、胞间C02浓度和温度对生菜品质的影响。图为生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PSI、PSII和PQ与电子传递等有关; 字母A~F表示物质; I、 II、 III表示反应场所。

   

(1)图为生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_________ (A.“光反应”或B.“碳反应”)过程。
(2)图中吸收和转换光能的场所是_________ (A.“I”或B.“Ⅱ”或C.“Ⅲ”); 叶绿体内能量转换的部分路径是_________。(编号排序)
①电能 ②光能 ③NADP+ ④NADPH ⑤三碳糖 ⑥三碳化合物
A. ②→①→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①→③→⑤
(3)据图及已学知识判断,生菜叶肉细胞内H+浓度较高的场所是_________ (A.“I”或B.“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A光解产生H+   ②PQ将I中的H+泵入III③D分解为C和H+ ④H+穿过 ATP 合酶到达I
实验1:探究不同光质对I、 II、III三种生菜生长状况的影响。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绿素总量、壮苗指数与对照组的比值,如图所示。

(4)为提高经济效益,图中生菜品种与光质的最佳组合是(       
A.品种I; 红:蓝=2∶1B.品种Ⅱ; 红∶蓝=1∶1
C.品种I; 红:蓝=1∶2D.品种Ⅱ; 红:蓝=1∶2

实验2:探究高温对生菜植株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5)为测得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步骤需要保持一致的有(       
A.植物生长时的光照强度
B.提取色素时加入的提取液体积
C.选取的叶片在植物上的位置
D.用于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叶片质量

(6)据图分析,高温处理使叶绿体色素的种类_________ (A.“不变”或B.“增多”或C.“减少”), 叶绿素含量_________ (A.“不变”或B.“增多”或C.“减少”)。据此推测,若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下,植物对光能的捕获与能量转换能力会_________(A.“不变”或B.“增强”或C.“减弱”)。
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生菜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小贾同学制作了水培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
(7)该实验需要设置的自变量是_________;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是______
①光照强度     ②水培溶液的温度     ③室内温度        ④植物的生长状况
(8)生菜水培溶液应选择_________ (A.“缺少某种矿质元素”或B.“矿质元素齐全”)的溶液。
(9)检测该实验因变量的合理做法是(       
A.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B.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C.分别测定各组长势最好的生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D.分别测定各组长势最好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10)研究发现,持续高温下生菜叶片中叶绿体膜损伤严重,类囊体松散,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试分析在持续高温影响下,生菜植株是否仍能获取ATP?并阐述论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经由食物摄取过量生物胺会引起头痛、胃肠道不适和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对食品中生物胺的含量进行减控。微生物来源的多铜氧化酶(MCO)能高效分解生物胺,基于基因工程规模化生产重组MCO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我国科研人员采用PCR技术获得发酵乳杆菌的MCO基因,然后转入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1)通过上述基因工程技术获取目标产物,涉及如下步骤,则合理的操作步骤排序是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
① 筛选和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② 选用合适的方法获取目的基因   ③ 借助发酵工程规模化生产目标蛋白     ④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⑤ 目的基因和运载体重组构建表达载体
(2)在PCR过程中,引物的功能是             
A.启动DNA复制B.规定扩增区间
C.解旋DNA双链D.充当复制模板
(3)为获得目的基因MCO(下图灰色表示的序列),正确设计的PCR引物应为       

(4)获取目的基因后,需要和载体重组导入受体细胞。载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填DNA或RNA/DNA或RNA)
(5)在常规PCR的每一轮扩增反应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顺序是             
A.B.C.D.
(6)若目的基因MCO经限制酶切开后呈图10(左上)所示的末端,那么载体质粒pCLY15图10(左下)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开,才能与MCO片段高效连接。

(7)下列实验操作中,能有效鉴别载体质粒pCLY15空载还是“满载”的是         
A.从抗药性克隆中提取质粒DNA,用合适的限制酶切割
B.在选择培养基中添加X-gal试剂,以克隆的颜色进行鉴别
C.从抗药性克隆中提取质粒DNA,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检测
D.将Ap抗性克隆转移至含Tc(四环素)的平板上,根据大肠杆菌生长与否加以鉴别
4 . 如图所示PSⅡ是一种蛋白复合体,具有吸收光能,通过反应中心进行光化学反应,使水分解释放氧气的作用,并可通过热耗散消耗捕获的多余光能,以保护光合组织免受伤害。

(1)PSⅡ分布在____________上,其反应中心一定具有的色素为____________
猕猴桃是一种较不耐高温的藤本果树,为从赣猕、红阳、金艳和金魁四个品种中选育出耐热品种,研究人员将上述4种盛果期猕猴桃植株,在夏季田间持续高温38C以上处理1周后,于晴朗天气连续三天进行一日光合作用相关参数测定,测得的平均结果如下图,下表为相应时段的平均气温。

时间/h平均气温/℃
836
1038.8
1241.5
1442.6
1641.4
1836.4
(2)对以上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4个猕猴桃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在8~12时快速上升,12时后下降
B.4个猕猴桃品种叶片气孔导度均在8~12时呈上升趋势,12时后呈下降趋势
C.随温度上升,4个猕猴桃品种叶片的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均有所下降
D.随温度上升,4个猕猴桃品种猕猴桃叶片的光能热耗散均出现上升
(3)影响猕猴桃净光合速率曲线变化的可能因素包括____________。
A.温度B.PSⅡ的结构和光能热耗散能力
C.气孔导度D.还原三碳化合物有关酶的活性
(4)研究人员认为,4个猕猴桃品种中赣猕对高温的适应性最强。请结合图15和题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5 . 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甜度高、对血糖指数(GI)影响小的特点,常以果葡糖浆的形式添加于奶茶、饮料、饼干、面包等甜味食品中。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高果糖饮食会增加肥胖及糖尿病风险。

(1)在饮食中增加高果糖糖浆,正常肠道绒毛(如图A)的形态会发生如图B样的变化,该现象说明高果糖饮食会        
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细胞分化C.促进细胞死亡D.促进营养吸收

为进一步明确果糖对肠道绒毛营养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基础能量消耗相同的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进行实验,甲组喂食普通食物、乙组喂食不含果糖的高脂食物、丙组喂食等热量的高果糖高脂食物。得到如下图实验结果。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A.高脂饮食会导致体重显著增加
B.高果糖饮食促进体重增加的幅度比高脂食物更显著
C.单纯高脂食物对血清甘油三酯影响不显著
D.喂食果糖能有效促进甘油三酯的吸收
(3)研究发现,在缺氧绒毛细胞内,果糖代谢中间产物F1-P与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F1,6-BP都会影响PKM2活性,两者关系如图1 C所示。下列调节关系与其类似的是        
A.甲状腺素与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B.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调节血糖
C.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调节体温
D.交感神经与肾上腺素调节血压
(4)图1C中PKM2被激活后,可以将糖代谢中间产物PE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ADP分子,从而形成丙酮酸和ATP。则就其功能而言,激活的PKM2最可能是        
A.激素B.载体C.递质D.酶
(5)研究表明,高果糖饮食可以增加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的肿瘤大小,且与F1-P的高水平积累有关。请结合图1及题干信息,阐述膳食果糖促进肿瘤组织增长的分子机理:________
(6)我国研究人员发现,来自天然植物的含笑内酯(MCL)可有效激活PKM2,根据以上分析,在动物实验中MCL的使用可以________(促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022-01-01更新 | 4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植株高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已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这两个纯合子杂交得到F1,F1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为3:3:2:2。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现40cm高度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37.5%B.34%C.26%D.8%
2021-09-05更新 | 103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黄埔区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7 . 神经纤维瘤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表达缺陷会引起神经纤维瘤(NF),导致人体多系统损害,典型症状是患者皮肤出现牛奶咖啡斑,左图为1型神经纤维瘤的一个家系(无需考虑Ⅱ-3、Ⅱ-4、Ⅱ-5的配偶与该病的遗传)。右图为对该家系中Ⅱ-4的染色体检测的结果,Ⅲ-7与Ⅲ-8的检测结果与Ⅱ-4一致。

1.据右图分析,该家系中NFI的发病原因是______。
A.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三体D.基因丢失
2.左图中患者Ⅱ-4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均表现正常,推测Ⅱ-4患病的原因是______。
A.I-1发生了体细胞变异B.I-1发生了生殖细胞变异
C.Ⅱ-4发生了体细胞变异D.I-4发生了生殖细胞变异
3.左图中若Ⅲ-7的配偶无异常,他们生下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1型神经纤维瘤(NFI)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在另一个家系中,母女二人均患有视神经纤维瘤并且眼睛无虹膜(PAX6)。检测发现该系中夫妇二人及女儿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均正常,母亲的11号、17号染色体上带有PAX6和NF1突变基因,父亲无突变基因。
4.对母亲所携带的PAX6突变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其编码的蛋白质第38位由编码精氨酸变成了色氨酸。这种突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家系中的NFI、PAX6突变分别为____________(显性/隐性)。
6.综合MF1遗传的特点,为确保患者后代正常,产前检查项目应包含______。
A.染色体分析B.基因检测C.性别鉴定D.B超检查

基因编辑与生物技术
CRISPR-cas技术又称为基因编辑技术,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 CRISPR-cas9系广泛存在于细菌体内,是基于细菌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改造而成、可以定向切割外源DNA。如图表示基因编辑技术的简单示意图。

7.细菌中与CRISPR-cas9系统在物质组成上最相似的结构是______
8.该系统使细菌获得抵抗______的能力。
A.噬菌体B.抗体C.抗生素D.溶菌酶
9.PAM序列是一个NG序列(N可以是任何碱基,能被CRISPR-cas9系统识别,并在该序列附近有酶切位点,请分析其互补链上的碱基序列可以是______。
A.TGGB.CCCC.GCCD.AG
10.以下关于CRISPR-cas9系统和限制酶功能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都具有特异性
B.部能作用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
C.都能切割RNA单链
D.都需要和DNA连接酶配合使用,实现转基因

科学家同时利用两组CRISPR-cas9系统,使目的基因两端的DNA双链断裂,再将目的基因两侧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实现了细胞中目标基因的敲除,如图。2019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该技术处理猕猴胚胎后,获得了世界首例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的猕猴。

11.请从分子水平上列举两个BAML1基因敲除猕猴与正常猕猴的差别_____________
12.分别从基因波除猕猴的手臂肌肉组织和生殖腺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其手警肌肉组织DNA中未检出BMALI因而在生殖腺组织DNA中检出BMAL1基因。欲培养全身细胞中的BMAL1基因均被敲除的猕猴,请简述可采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
2021-05-04更新 | 4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8 . 动物体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调节体温,如图1,图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组织细胞,数字表示途径。图2为生活在寒冷地带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BAT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上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而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1.上述图中,A代表的组织细胞是______,BAT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_____
2.途径②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在持续的寒冷环境中,动物体调节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用图1中数字编号表示)
3.根据题意,UCP-1蛋白对细胞呼吸的作用效应是             
A.消除H梯度,减少ATP的合成B.增加H梯度,增加ATP的合成
C.增加H梯度,减少ATP的合成D.消除H梯度,增加ATP的合成
4.在持续寒冷刺激的条件下,BAT细胞中的脂肪酸主要去路是          
A.与甘油在线粒体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B.转化成丙酮酸后再进入线粒体参与糖代谢
C.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氧化成二碳化合物后再进入线粒体
D.在线粒体基质中被氧化成二碳化合物后再参与三羧酸循环
5.分析图2,试说明甲状腺素促进BAT细胞产热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
2020-01-16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黄埔区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9 . 野生型棉花品种Z16中转入抗虫基因BT基因后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品种Z30,某农科所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棉花品种Z16和Z30,在苗期后期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及植株的有关生理特性,所得结果如下所示.
注:①核酮糖二磷酸(五碳糖)羧化酶(RuBP 羧化酶)是暗反应的关键酶之一;②Pn:净光合速率(即以每平方米叶面每秒钟吸收CO2的速率为参照依据,单位为 μmol m2 s1;③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

(1)图2中色素1的名称是_____,色素1接受光能后会释放出_____
(2)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A点对应的数值为﹣0.8,那么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为400μmol m2 s1时,Z30叶片固定CO2的速率为_____μmol m2 s1
(3)上述棉花品种的植株在光反应过程中,在光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植物体内影响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的因素有_____
A.色素的种类、含量和比例               B.叶绿体的数量及分布
C.气孔开放度                                   D.叶面积
(4)上述棉花品种的植株在暗反应过程中,RuBP 羧化酶能催化RuBP和CO2反应生成PGA(磷酸甘油酸),在相关酶的活性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
A.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叶绿体基质内的RuBP含量上升
B.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叶绿体基质内的PGA含量下降
C.当光照强度突然变强时,叶绿体基质内的RuBP含量上升
D.当光照强度突然变弱时,叶绿体基质内的PGA含量下降
(5)由图1推测,与野生型棉花品种Z16相比,转基因棉花Z30 的干物质量减少是由于_____
(6)比较图2和3可知,野生型棉花品种Z16与转基因棉花Z30光合作用速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2019-11-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黄埔区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10 . 图1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代表大脑、乙代表某神经中枢.图2是突触的结构示意图.

(1)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中时,会出现缩手反射活动,并会形成痛觉,痛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
请用图1中字母、文字和箭头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_____
(2)如图1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一电位计,两个电极都放置于神经细胞膜外侧.当刺激G处后,检测到的神经电位变化应是_____

(3)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着突触1引起的兴奋被突触2抑制的现象如图2.由此推测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是_____
抗利尿激素(ADH)是一条九肽链的化合物,可作用于肾小管,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促进水通道蛋白插入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膜(管腔面)(如图3所示).

(4)ADH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_____个,其合成部位是在神经系统的_____.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4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
(5)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ADH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二:一是_____;二是_____
2019-11-20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黄埔区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