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90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如下图所示),S型细菌的DNA片段会与R型细菌表面的某些酶结合并被其切割。某些酶能使S型细菌DNA片段的双链打开,另一些酶能降解DNA片段中的一条链。未被降解的DNA单链可与R型细菌的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以此种方式进入细胞,并通过同源重组以置换的方式整合(形成杂合DNA区段)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内,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S基因即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
A.推测转化过程中有限制酶、解旋酶、DNA酶的共同参与
B.在感受态特异蛋白的作用下,R型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C.S基因能在R型细菌内正确表达是由于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D.刚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分裂一次后可产生R型和S型两种细菌
2 . PHB2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为初步探究某动物PHB2蛋白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原因,研究者获取了该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简称phb2基因),利用大肠杆菌表达该蛋白。下图为所用载体示意图,phb2基因基因序列不含图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phb2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的核心工作
B.为使phb2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在扩增的phb2基因两端可分别引入PvuⅡ和EcoRI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C.在使phb2基因与载体连接时,在扩增的phb2基因两端都引入PvuⅡ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可能导致目的基因环化
D.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选择BamHI限制酶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便对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转人进行检测与鉴定
3 . 某二倍体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体色和翅型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某小组让灰色残翅雌性昆虫与黑色长翅雄性昆虫交配,所得的子代中只有雌性昆虫,且黑色长翅昆虫:黑色残翅昆虫=1 : 1,对此,该小组提出了两种假设(已知实验室只有亲本与子代雌性昆虫)。已知观察该昆虫的幼虫可判断出性别,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W与AAZBZb
B.一种假设可能为含基因b的雌配子致死
C.一种假设可能为同时含基因a和b的雌配子致死
D.利用现有的昆虫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不能确定B、C项中假设何种正确
4 . 新冠病毒包膜表面的S蛋白能识别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受体并导致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制备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的线路是:提取新冠病毒RNA→通过RT-PCR(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筛选RBD蛋白(S蛋白中真正与ACE2结合的关键部分)基因(图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图2)→导入CHO细胞并培养→提取并纯化RBD蛋白→制成疫苗。图3为利用电泳技术对PCR的产物进行纯度鉴定,1号泳道为标准(Marker),2号泳道为阳性对照组,3号泳道为实验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RT-PCR技术获取RBD蛋白基因时,需加入逆转录酶、TaqDNA聚合酶
B.3号泳道出现杂带的原因可能是引物的特异性不强,结合到模板的其他地方
C.2号泳道是以提纯的RBD蛋白基因片段为材料所做的阳性对照组
D.为提高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正确连接效率,最好选择限制酶EcoRI和HindⅢ切割
5 . 进食可刺激胃液大量分泌,根据消化道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将胃液分泌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个时期。头期胃液的分泌主要是由于头面部感受器感受食物刺激而引起,进食时,食物的颜色、气味以及咀嚼、吞咽动作均可作为有效刺激传入大脑皮层、下丘脑等中枢,并引起迷走神经末梢支配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肠期胃液的分泌以激素调节为主导,科学家常通过如下方法研究肠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将食糜提取液通过瘘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肠内,检测胃液的分泌量,切断支配胃的神经后,再次检测胃液的分泌量。据此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包括了条件反射B.该过程包括了非条件反射
C.迷走神经起到了传出神经的作用D.迷走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2.下列关于肠期胃液分泌机制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A.将食糜提取液通过瘘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肠也可引起头期胃液分泌
B.注入食糜提取液后胃液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即可证明有激素调节
C.再次检测时胃液分泌量没有发生变化,则支持激素调节为主导的结论
D.根据激素调节特点,食糜提取液离开十二指肠后胃液的分泌随即停止
2023-02-2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2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6 . 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有关。动物细胞内存在有一种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粘连蛋白、SGO蛋白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推后进行
D.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Ⅱ后期
7 .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下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体质论”主张应更多摄入碱性食物身体才会健康的观点是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递到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相关神经兴奋后引起相关激素的分泌并发挥作用,这种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_______调节,图中存在分级调节机制的激素是______(填字母)。
(3)机体代谢加快,血糖消耗增多,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以通过有关神经或直接刺激细胞,引起_______(激素)增加,图中与之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填文字)。
(4)正常状态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自主神经系统和垂体的直接调控,由此可判断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在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的原因是______
(5)为研究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现设计以下实验: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一定浓度的甲巯咪唑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若实验测得甲组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乙组,则说明______
8 . 常染色体遗传性脱发受等位基因B/b控制,一般从30岁左右开始,以头顶为中心向周围扩展进行,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且女性病例仅表现为头发稀疏、极少全秃。下图为赵先生的家系图,且已知Ⅱ-4不携带秃发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不考虑基因突变等情况)

(1)赵先生的基因型为_____,赵先生夫妇再生下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是_____
(2)据图分析,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推断出赵先生的秃发基因是来自于其父母亲中的具体某一人,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研究发现,秃发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体内雄激素含量的影响。由此可推测女性病例仅表现为头发稀疏极少全秃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若Ⅲ-5与一个正常男性婚配,则其孩子一定不会秃发”,该说法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2023-02-05更新 | 101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下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体质论”主张应更多摄入碱性食物身体才会健康的观点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递到中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相关神经兴奋后引起相关激素的分泌并发挥作用,这种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图中存在分级调节机制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寒冷条件下人体还可以表现出骨骼肌战栗、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表现,皮肤血管的收缩受______________神经支配(填“交感”或“副交感”)。
(3)机体代谢加快,血糖消耗增多,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以通过有关神经或直接刺激__________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增加,图中与之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填字母)。
(4)研究发现,甲巯咪唑是一种可以抑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药物。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该药物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若干只,一定浓度的甲巯咪唑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甲状腺激素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2-02更新 | 5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形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2)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3)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且其双亲各含一对隐性纯合基因,则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_____,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只写出其中一种类型)。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______,若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__________,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