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在一个遭受严重森林火灾后的地区,两个相邻但生态特征有所差异的森林开始自然恢复过程。森林A以前物种多样性高,包含多个层次的植物群落和复杂的食物网;森林B则相对单一,主要由同一种树种构成且物种多样性低。几年后,研究人员对比这两个森林的恢复情况。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A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在火灾后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因为其物种多样性促进了快速的生态位重建
B.森林B由于物种组成简单,初期比森林A显示出更快的植被覆盖率恢复,体现了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但长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C.两个森林都展现了相似的恢复速度和模式,因为火灾作为一种自然干扰,对所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基本一致
D.森林A在火灾后几乎无法自我恢复,而森林B因为单一树种的顽强生命力快速复原,展示了高度的抵抗力稳定性
2 . 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O2N)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O2N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多肽中含3个苯丙氨酸、1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6、30、48位
C.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4条短肽和1个氨基酸
D.短肽D、E的氧原子数之和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氮原子数减少2个
3 . 反向PCR是一种通过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对未知序列(图中L、R)进行扩增的技术,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一般使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
B.过程②需添加两种引物,以便从其5'端连接核苷酸
C.过程③使用的PCR反应缓冲溶液中需要添加Mg2+
D.该过程获得的产物可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4 .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M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新研究发现MAFLD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的肝细胞线粒体失调相关,如图所示(左半部分为野生型小鼠患病机理,右半部分为TKT基因敲除或RNA干扰小鼠不患病机理),其中,肝转酮醇酶(TKT)表达量上调是导致MAFLD的关键因素。(A、B代表膜上不同蛋白,代表肌苷分子,┻代表抑制作用)

(1)图中A、B均为质膜上的蛋白质,其中功能与胰岛素受体最为相似的是______。
A.AB.B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已知核糖-5磷酸(R5P)是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参与糖酵解途径,也是核苷酸和肌苷生物合成的前体,据此推测其元素组成是______。
A.CB.OC.PD.H
(3)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代谢异常疾病,常常伴随血糖偏低或胰岛素抵抗的并发症状,请结合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分别阐述出现这两种并发症的原因______
(4)下列方法可以使小鼠患高胰岛素血症的是______。
A.给小鼠服用大量胰岛素
B.给小鼠服用大量葡萄糖
C.给小鼠服用大量高脂食物
D.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受体蛋白
(5)据图分析,野生型小鼠体内TKT表达量上调时,R5P转化成肌苷的量会______(增加/减少),已知PC缺失会导致线粒体失调,肌苷含量与PC含量为______(正相关/负相关)。
(6)研究人员发现,相比野生型小鼠,TKT基因敲除小鼠患MAFLD的风险下降,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TKT基因敲除小鼠应为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小鼠
B.野生型小鼠应为不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小鼠
C.TKT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中肌苷含量比野生型小鼠高
D.TKT基因敲除的小鼠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
(7)据图分析,使用RNA干扰技术如何降低小鼠患MAFLD的风险______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等级班
5 . 转运肽能够引导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叶绿体,组装成叶绿体的完整结构,从而使植物能够顺利地进行光合作用。研究人员尝试将抗除草剂基因(抗草丁膦基因)和转运肽基因(如图1)同时导入大豆细胞并获得高产量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作物(如图2)。已知T-DNA上的基因在农杆菌中不能表达,而在植物细胞中能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ClaI和SacI酶对转运肽基因酶切后能插入到T-DNA区内
B.T-DNA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大豆细胞并整合到其染色体DNA上
C.导入重组Tì质粒的农杆菌不能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
D.喷施一定浓度的草丁膦可检测转基因大豆是否获得抗除草剂抗性
2024-06-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赵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重组PCR 技术是一项新的PCR技术,可将原来两个不相关的DNA 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分子。实验小组从猪源大肠杆菌中扩增得到LTB基因和ST1 基因片段,用重组PCR 技术构建了LTB-ST1 融合基因,融合基因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PCR 实验中,离心管、缓冲液和蒸馏水使用前要进行消毒
B.在设计引物时,P1、P2和P3的部分碱基都能互补配对
C.得到的多个杂交链都能作为模板用来延伸子链,以扩增融合基因
D.由杂交链延伸生成融合基因的过程中,不需要再另外添加引物
7 . 不对称PCR是利用不等量的一对引物来产生大量单链DNA(ssDNA)的方法。加入的一对引物中含量较少的被称为限制性引物,含量较多的被称为非限制性引物。PCR的最初的若干次循环中,其扩增产物主要是双链DNA(dsDNA),但当限制性引物消耗完后,就会产生大量的ssDNA。不对称PCR的简单过程如图所示。假设模板DNA分子初始数量为a个,6次循环后开始扩增产生ss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性引物和非限制性引物均需要依据模板DNA的碱基序列来设计
B.据图可知,最后大量获得的ssDNA与图中甲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C.上述过程中子链分别沿限制性引物的5′端、非限制性引物的3'端延伸
D.该不对称PCR过程中需要(26-1)a个限制性引物
8 . 与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细胞中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较慢,从而导致可溶性糖含量高,汁多质脆,研究发现这与甜玉米G蛋白含量较高有关。为提高甜玉米的商品价值,科研人员培育出了超量表达G蛋白的转基因甜玉米新品种。在超量表达G基因载体的构建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如图1、2所示。

(1)图1中强启动子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_______,驱动基因持续转录,该转录过程中模板链的5'端位于_______(填“M”或“N”)端。
(2)图2所示载体为农杆菌的Ti质粒,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_______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_______
(3)结合图1和图2,为使DNA片段能定向插入Ti质粒中,可用PCR技术在DNA片段的两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M、N端添加的序列分别是限制酶______________的识别序列。
(4)外植体经脱分化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放入农杆菌液(含重组Ti质粒)浸泡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_进行筛选,最终获得玉米植株Y1、Y2、Y3,通过对3个植株的G蛋白表达量和还原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Y3植株的G蛋白表达量最多,但却不是还原糖含量最多的植株,原因可能是_______
(5)为了进一步提高甜玉米中淀粉的含量,科研人员提出通过降低淀粉酶合成有关基因的表达实现生产目标。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吗啉反义寡核苷酸是一种RNA剪接抑制剂,将其注入植物细胞内会使基因表达受阻,科研人员将吗啉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玉米的受精卵中起到明显效果。针对它的具体作用,科研人员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导致RNA前体上内含子1的对应序列不能被剪。
假说2:导致RNA前体上内含子1和外显子2的对应序列同时被剪切。

为了验证上述假说,分别从受精卵发育后3天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胚细胞中提取_______,逆转录形成cDNA。若假说1成立,使用下图所示引物2和引物4进行PCR后电泳的结果为_______(填字母)。
A. 实验组有目的条带     B. 实验组无目的条带
C. 对照组有目的条带     D. 对照组无目的条带
若要证明假说2成立,需要选择如图所示引物_______进行PCR。
9 . 下图示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改造目的基因的原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操作中至少需要用2种限制酶对目的基因进行处理
B.操作中引物2和引物3序列应含有拟突变位点,且可以互补
C.应选用引物1和引物4进行PCR3,以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序列
D.此过程实现的基因序列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未发生基因重组
10 . 科学家从某植物中提取乙烯受体基因(Ers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Ers1基因反向连接到质粒中,筛选出转入反义Ersl基因的该种植物,其果实的储藏期将延长,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CR时需在Ers1基因左右两端分别添加XhoI、HpaI酶切序列
B.过程②可用氯化钙处理农杆菌,有助于促进重组Ti质粒转化到农杆菌细胞中
C.过程③后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对转化的植物细胞进行筛选
D.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该植物染色体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