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反向PCR是一种通过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对未知序列(图中L、R)进行扩增的技术,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一般使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
B.过程②需添加两种引物,以便从其5'端连接核苷酸
C.过程③使用的PCR反应缓冲溶液中需要添加Mg2+
D.该过程获得的产物可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2 .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M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新研究发现MAFLD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的肝细胞线粒体失调相关,如图所示(左半部分为野生型小鼠患病机理,右半部分为TKT基因敲除或RNA干扰小鼠不患病机理),其中,肝转酮醇酶(TKT)表达量上调是导致MAFLD的关键因素。(A、B代表膜上不同蛋白,代表肌苷分子,┻代表抑制作用)

(1)图中A、B均为质膜上的蛋白质,其中功能与胰岛素受体最为相似的是______。
A.AB.B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已知核糖-5磷酸(R5P)是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参与糖酵解途径,也是核苷酸和肌苷生物合成的前体,据此推测其元素组成是______。
A.CB.OC.PD.H
(3)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代谢异常疾病,常常伴随血糖偏低或胰岛素抵抗的并发症状,请结合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分别阐述出现这两种并发症的原因______
(4)下列方法可以使小鼠患高胰岛素血症的是______。
A.给小鼠服用大量胰岛素
B.给小鼠服用大量葡萄糖
C.给小鼠服用大量高脂食物
D.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受体蛋白
(5)据图分析,野生型小鼠体内TKT表达量上调时,R5P转化成肌苷的量会______(增加/减少),已知PC缺失会导致线粒体失调,肌苷含量与PC含量为______(正相关/负相关)。
(6)研究人员发现,相比野生型小鼠,TKT基因敲除小鼠患MAFLD的风险下降,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TKT基因敲除小鼠应为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小鼠
B.野生型小鼠应为不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小鼠
C.TKT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中肌苷含量比野生型小鼠高
D.TKT基因敲除的小鼠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
(7)据图分析,使用RNA干扰技术如何降低小鼠患MAFLD的风险______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等级班
3 .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基因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基因b控制蓝色。基因I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基因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
甲×乙紫红色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
乙×丙紫红色紫红色:红色:白色=9:3:4

(1)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
(2)根据题意,不能判断___(填“A/a和B/b”“B/b和I/i”或“A/a和I/i”)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若要验证其能独立遗传,请你从甲、乙、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
(3)若某一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__种。
4 . TM4为侵染耻垢分枝杆菌的双链DNA噬菌体。耻垢分枝杆菌的stpK7基因是维持TM4噬菌体的吸附能力并抑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以TM4、敲除stpK7和未敲除stpK7的耻垢分枝杆菌为实验材料,按照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流程,进行下表中的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32P、35S标记情况和TM4侵染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

A

35S标记的TM4侵染敲除stpK7的耻垢分枝杆菌

放射性集中在上清液中

B

用未标记的TM4侵染32P标记的未
敲除stpK7的耻垢分枝杆菌
释放的子代TM4的两条DNA单
链均带有32P标记

C

32P标记的TM4分别侵染
未敲除stpK7和敲除stpK7的耻垢分枝杆菌
沉淀中放射性强度敲除stpK7的
耻垢分枝杆菌组低于未敲除stpK7组

D

用未标记的TM4侵染35S标记的未
敲除stpK7和敲除stpK7的耻垢分枝杆菌

两组的TM4放射性强度有明显差别

A.AB.BC.CD.D
5 . 科学家从某植物中提取乙烯受体基因(Ers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Ers1基因反向连接到质粒中,筛选出转入反义Ersl基因的该种植物,其果实的储藏期将延长,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CR时需在Ers1基因左右两端分别添加XhoI、HpaI酶切序列
B.过程②可用氯化钙处理农杆菌,有助于促进重组Ti质粒转化到农杆菌细胞中
C.过程③后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对转化的植物细胞进行筛选
D.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该植物染色体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6 . 先天性夜盲症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X染色体的CACNA1F基因突变导致“静止性夜盲症”;常染色体上的GRM6基因突变则导致“进行性夜盲症”。图甲、乙两个家族分别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夜盲症,且两家族成员之间不含另外一个家族的致病基因。根据系谱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家族的“夜盲症”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B.“静止性夜盲症”与“进行性夜盲症”均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
C.若甲家族Ⅲ-2与乙家族Ⅲ-4结婚,子女有1/6可能患病
D.若甲家族III-1与乙家族III-2结婚,子女不可能患夜盲症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7 . 将动物的完整线粒体悬浮于含有呼吸底物、氧气和无机磷酸的溶液中,并适时加入ADP、DNP和DCCD三种化合物,测得氧气浓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浮液中含有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图示反应发生于线粒体基质
C.ADP和DNP都能促进细胞呼吸且促进效率相同
D.DCCD能够抑制细胞呼吸是由于抑制ATP的合成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8 . 根据S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差异,将其分为SⅠ、SⅡ、SⅢ等类型,不同类型的S型发生基因突变后失去荚膜,成为相应类型的R型(RⅠ、RⅡ、RⅢ),R型也可回复突变为相应类型的S型(SⅠ、SⅡ、SⅢ)。S型的荚膜能阻止外源DNA进入细胞,为探究S型菌的形成机制,科研人员将加热杀死的甲菌破碎后获得提取物,冷却后加入乙菌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再接种到平板上,经培养后检测子代细菌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链球菌的拟核DNA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若甲菌为RⅡ,乙菌为SⅢ,子代细菌为SⅢ和RⅡ,则能说明RⅡ是转化而来的
C.若甲菌为SⅢ,乙菌为RⅡ,子代细菌为SⅢ和RⅡ,则能说明SⅢ是转化而来的
D.若甲菌为SⅢ,乙菌为RⅢ,子代细菌为SⅢ和RⅢ,则能排除基因突变的可能
9 . 某兴趣小组测量密闭容器(含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内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时,从上午8点开始做实验,发现12点时有氧呼吸速率达到最大,14点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16点时有氧呼吸停止。下列相关叙述较合理的是(       
A.8~16点,装置内CO2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
B.12点时,酵母菌细胞内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
C.14点~16点,酵母菌产生CO2的量与酒精的量相等
D.16点时,酵母菌细胞内释放热量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10 . 下列有关“适应”与“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长颈鹿由于缺乏青草,需要经常伸长颈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
B.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对有利变异进行积累
D.适应就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