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1 道试题
1 . 某植物花腋生对顶生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杂交组合亲本表现型后 代
腋 生顶 生
顶生×顶生0804
腋生×腋生807270
顶生×腋生295265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该植物花腋生和顶生这一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根据杂交组合_____做出判断,判断依据是_____
(2)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组合三中顶生的基因型是_____
(4)表中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组合的是_____
(5)若杂交组合二的子代腋生植株自由交配,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2 . 野生型二倍体拟南芥基因型标记为WW,不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表现为对潮霉素敏感。转入外源H基因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对潮霉素抗性,基因型标记为RR;另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对潮霉素敏感,基因型标记为SS。这些植株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后,获得四倍体拟南芥,基因型分别标记为WWWW、RRRR和SSSS。为研究转基因拟南芥对潮霉素敏感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相关实验。
(1)选择上述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F1自交得到F2,杂交结果如下表。

杂交一

杂交二

杂交三

P

RR

SS

RRRR

WWWW

RRRR

SSSS

F1

均表现为潮霉素抗性

抗性

敏感

抗性

敏感

抗性

敏感

F2

3/4

1/4

35/36

1/36

3/4

1/4

①由杂交一结果可知,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②杂交二中,F1植株的基因型标记为_________。杂交二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联会后平均分配,随机移向细胞两极,产生的三种生殖细胞基因型标记为_________
③与杂交二的结果相比,杂交三的F2中敏感型植株所占比例高于预期。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一种假设。
假设:四倍体中,潮霉素抗性植株RRRR的H基因处于激活状态能表达,潮霉素敏感植株SSSS中位于相同位点的H基因被甲基化而处于沉默状态不能表达。甲基化的H基因可能会诱导未被甲基化的H基因发生甲基化。
请依据上述假设,在答题卡上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杂交三的F2中敏感型植株占1/4。
(2)研究者设法去除SS植株中H基因的甲基化,发现DNA甲基化抑制H基因转录,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
(3)请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和表观遗传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基因与性状关系”的认识:_______
3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每空1分,共7分)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人为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有些含量较少。下表表示玉米植株和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各种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

元素

玉米内的元素含量/%

人体内的元素含量/%

O

44.43

14.62

C

43.75

55.99

H

6.24

7.46

N

1.46

9.33

Ca

0.23

4.97

P

0.20

3.11

Mg

0.18

0.16

S

0.17

0.78


材料二   在空气中,已知含量最高的是氮气(78%),其次是氧气(21%),再次是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在地壳中,化学元素列前四位的依次是O(48.60%)、Si(26.30%)、Al(7.73%)、Fe(4.75%)。
(1)人和玉米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是___________的,但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含量以及在同一种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的含量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推知,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所以,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_性;从上述材料我们也可以看出,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也具有___________性。
2020-10-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节 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物
5 . 植物的根与茎分别具有正向重力性和负向重力性的特性,这与重力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重新分布有关。
实验一:将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幼苗根的前端中央插入一片薄云母片。
提示:云母片不影响植物生长,但生长素不能透过。将两组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2)图乙所示幼苗的幼茎和幼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都比远地侧高,但两者所发生的反应却不相同,这是因为______
实验二 :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下图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物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物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分。

(3)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_____(填“长日”或“短日”)植物。
(4)根据B、C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表中的有关内容。
测试项目结果分析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5)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6)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B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第一步:切去一小段B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2023-04-27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5.3 植物对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
6 . 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60

20

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022-01-08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章 生态系统 第3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递减流动 思考与练习
7 . 下丘脑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________,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时,对________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________,进而调节性激素的分泌。
(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器官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结果如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2~10

10~40

2~10

10~40

10~40

>40

1

1


①通过抽取血液可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个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细胞膜上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最终导致甲状腺________(填“萎缩”或“肿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首先会不自主战栗,然后还会产生冷的感觉。前者反应比后者反应稍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同时人体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________调节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加,因为甲状腺激素有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023-05-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点突破练2 体液调节检测—2021-2022学年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8 . 下图为某种动物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分别是___________。三种激素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布最广的是激素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腺体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当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表: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 10

10~ 40

< 10

10~40

10~40

>40

<10

<10


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钠一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从而会导致甲状腺___________(填“萎缩”或“肿大”)。
2021-12-27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激素调节身体多种机能 思考与练习
9 .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所示。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
(2)研究表明:该种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生殖期),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生殖后期)。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由此可推测该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3)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种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2023-05-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1.1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10 . 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于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其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国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类型线虫属丰富度土层深度/cm植物寄生线虫[条·(100g干土)-1]
腐食线虫[条·(100g干土)-1]
食细菌线虫线虫[条·(100g干土)-1]
碱蓬
群落
190~10931512
10~2014210
柽柳
群落
180~10891928
10~2021015
白茅
群落
240~105989271
10~2016397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 cm、10~20 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选择地点。
(2)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腐食线虫和表中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现为“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cm土层;②_____层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_____群落土壤线虫的丰富度最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