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5 道试题
1 . 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感染人体后会最终侵入红细胞寄生并大量繁殖,红细胞破裂,子代疟原虫释放后进一步侵染其他红细胞,继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导致疟疾,图为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并增殖的过程。

   

(1)判定疟原虫为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___(单选)。
A.细胞体积较大
B.细胞结构较复杂
C.具备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细胞功能较多

(2)图中能体现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有___(图中编号选填),能体现细胞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过程有___(图中编号选填)。
(3)据图判断疟原虫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极有可能是___(单选)。
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
C.胞吞D.自由扩散

(4)在疟疾患者体内,以下现象可体现细胞分化的是___(单选)。
A.红细胞有血红蛋白,疟原虫没有
B.疟原虫有细胞核,成熟红细胞没有
C.红细胞有血红蛋白,神经细胞没有
D.红细胞和神经细胞都由质膜包裹

(5)红细胞受到疟原虫感染后最终破裂死亡的过程属于___(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6)在疟原虫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的行为有___(多选)。
A.间期进行DNA复制
B.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C.细胞质严格均分
D.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分离

(7)由图判断,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分裂增殖,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___(同步/不同步)。
(8)疟原虫侵染红细胞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相比,二者的不同点在于___(单选)。
A.疟原虫侵染红细胞需先吸附,噬菌体侵染无此过程
B.疟原虫整体进入红细胞,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仅有DNA
C.疟原虫可在红细胞内增殖,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不增殖
D.疟原虫侵染导致红细胞裂解,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长期共存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2 .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现有研究发现青蒿素可通过各种作用抑制或杀灭疟原虫达到治疗疟疾的效果。
(1)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严重时会出现酸中毒的情况,原因可能是___(单选)。
A.疟原虫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B.疟原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疟原虫有氧呼吸产生酒精
D.疟原虫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研究发现,青蒿素可特异性破坏疟原虫的线粒体,通过影响___(单选)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增殖。
A.ATP的供应B.O2的供应
C.CO2的供应D.葡萄糖的供应

另有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对疟原虫的线粒体造成损伤,还对疟原虫有更广泛的抑制和杀灭原理,其部分机理如图1,其中血色素是疟原虫吸食红细胞血红蛋白后的代谢产物之一。

(3)疟原虫吸食红细胞血红蛋白主要是为了获取___(单选)。
A.血色素B.氨基酸C.青蒿素D.葡萄糖

(4)据图1推测疟原虫死亡的直接原因体现了___(单选)。
A.血红蛋白为机体输送氧气的作用
B.血色素的激活作用
C.活化青蒿素的结合作用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作用

陆续有研究发现,现有一些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了耐药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2,试管1中培养的是从青蒿素疗效不理想的患者身体中获得的疟原虫。

(5)按照现代进化理论,疟原虫进化的单位是___(单选)。
A.疟原虫个体B.疟原虫种群
C.疟原虫的基因D.疟原虫的基因型

(6)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一些操作是___(多选)。
A.从试管1取样到试管2和3之前,需震荡摇匀
B.试管2和3加入的样品体积要相等
C.试管2和3的所有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D.试管2和3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7)从实验结果分析,试管___(1/2/3)的培养基中添加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青蒿素耐药性的产生是因疟原虫中K13基因发生突变所致,那么在该试管的疟原虫中,突变K13基因的频率应___(升高/降低/无显著变化)。
(8)尝试阐述试管2和试管3虫体密度变化有所差异的原因___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3 . 黄花蒿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其代谢产物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研究发现青蒿素产量与黄花蒿的播种时期有关,下表为我国中部某地不同月份播种的黄花蒿在现蕾期的一些生理指标,其中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每列数据后的字母不同代表有显著差异。
播种月份叶面积指数可溶性糖含量(%)青蒿素产量(kg/公顷)
1月4.17b2.98a41.58a
2月5.24a2.97a42.42a
3月3.82c2.01b28.32b

(1)黄花蒿将无机物合成为可溶性糖的生理过程发生在___(单选)。
A.核糖体B.内质网C.线粒体D.叶绿体

(2)黄花蒿将无机物合成可溶性糖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___(单选)。
A.NADPH的产生与消耗B.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五碳化合物的还原D.酶参与催化各反应

(3)1月和2月播种的黄花蒿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差异,但可溶性糖含量接近,关于其原因描述较为合理的是___(单选)。
A.1月播种的黄花蒿各生长期环境温度显著高于2月播种的
B.1月播种的黄花蒿各生长期光照时间显著高于2月播种的
C.1月播种的黄花蒿各生长期大气CO2浓度显著高于2月播种的
D.2月播种的黄花蒿叶面积指数大,叶片相互遮盖降低光能利用率

(4)据表1的数据分析,若想从黄花蒿中获取较多的青蒿素,选择播种的最佳时期应为___(编号选填)。
①1月②2月③3月
青蒿素(C15H2O5)溶解性质与叶绿素类似,高于60℃易分解。黄花蒿体内与青蒿素合成相关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其中IPP、FPP是合成所需反应物和中间产物,ADS和SQS为催化相关反应的酶蛋白。

   

(5)与青蒿素的元素组成相同的物质是___(单选)。
A.ADSB.ADS基因C.核糖D.核酸

(6)从黄花蒿叶片中提取青蒿素,可选择的溶剂为___(水/乙醚),最好选用经处理方式为___(高温烘干/自然晾干/新鲜)的叶片。
(7)据图比较分析ADS和SQS,合理的有___(多选)。
A.二者催化的底物相同
B.二者的分子结构应相同
C.二者的活性中心应有差异
D.二者的活性都会受温度影响

(8)关于ADS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___(单选)。
A.含A、U、G、C四种碱基
B.由两条同向平行的链组成
C.两条链构成双螺旋空间结构
D.是DNA的任意片段

(9)图中能代表转录和翻译的是___(图中编号选填)。在此过程中会发生的是___(单选)。
A.需DNA聚合酶参与转录
B.遵循A与T配对的原则
C.只需提供氨基酸作为原料
D.在核糖体处完成翻译过程
(10)为满足治疗需求,下列方法可提高青蒿素产量的是___(单选)。
A.促进ADS和SQS基因的表达
B.抑制ADS和SQS基因的表达
C.促进ADS基因表达,抑制SQS基因表达
D.促进SQS基因表达,抑制ADS基因表达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4 . 氮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科研工作者对某小麦品种施加不同的供氮量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氮浓度(mmol/L)比叶氮(g/m2叶绿素含量(mg/dm2叶绿体CO2浓度(μmol/mol)净光合速率(μmol/m2/s)
低氮0.20.51.6759
中氮20.952.812515
高氮201.13.080
注:比叶氮表示单位叶面积的氮素的含量
(1)小麦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________(编号选填),能量变化分别有______(编号选填)。叶绿素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编号选填)。
①CO2→C3②C3→C6③C6→丙酮酸④丙酮酸→CO2⑤NADP+→NADPH⑥光能→活跃的化学能⑦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⑧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⑨活跃的化学能→光能
(2)研究显示,光合色素在不同的光波长下会出现不同的吸收率,如图。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应设定在_______nm(编号选填)。
①430             ②450             ③480             ④649             ⑤665

   

(3)氮素被小麦吸收后,除了可以用于叶绿素的合成,还可以用于合成的物质有_________。
A.蛋白质B.磷脂C.葡萄糖D.核酸

(4)相对于低氮组,中氮组的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中氮组小麦________。
A.叶绿素合成增加B.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增强
C.比叶氮的量增加D.叶绿体CO2浓度增加

小麦光合系统中的氮素分配受供氮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叶片光合系统中氮素的含量及分配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

注:叶片氮素可分为光合氮素和非光合氮素;前者包括捕光氮素和羧化氮素
(5)据表和图推测,高氮组的净光合速率与低氮组和中氮组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合格考)模拟试卷
5 . 有些人在切辣椒时容易出现皮肤红肿的过敏现象,并伴有灼热感。研究发现这与质膜上的一种膜蛋白TRPV1有关,相关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可知,TRPV1的功能有___(编号选填)。
①转运物质②催化反应③传递信息④调节生命活动
(2)从功能上划分,神经元A属于___神经元。(单选)
A.感觉B.联络C.运动D.传出

(3)神经冲动经过结构b时会发生信号类型的转变,正确的是___(单选)。
A.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D.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据图所示,辣椒素或热刺激导致钙离子通过___方式内流。一方面兴奋经传递到达___,产生灼热感;另一方面促进神经肽的释放,从而引起皮肤红肿,由此可知图中神经肽的功能是___(编号选填)。
①具有免疫活性物质功效
②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③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
④抑制细胞新陈代谢
(5)细胞中过多的钙离子对细胞有毒性。因此当过多的钙离子内流时,TRPV1会关闭,灼热感减小。下列选项不具有上述调节机制的是___(单选)。
A.人体体温的逐渐降低抑制细胞中酶的活性
B.血糖浓度的降低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鹿种群数量的减少抑制狼种群数量的增长
D.过量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
6 . 小颅畸形症(MCPH) 是一种以头围减小并伴有不同程度智力衰退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一对表型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病儿子。为了解该病的遗传方式,该家庭成员进行了MCPH 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据图判断, MCPH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 X 显性遗传D.伴 X 隐性遗传

(2)女儿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______
(3) 母亲体内哪些细胞中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______   (编号选填)
①神经元②神经元干细胞③卵原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第一极体⑥次级卵母细胞⑦第二极体⑧卵细胞
大脑容量大小和认知能力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发育时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否正常进行。研究发现,大脑中 MCPH1 基因和 CENPJ 基因在中心体形成及染色质凝缩中发挥重要作用。另有研究表明,小头畸形与至少25 个正常基因(依次编号为MCPH1~25) 的突变有关,这些正常基因在神经干细胞内存在明显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建立小鼠模型,测得正常基因MCPH 1~6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4) 据图分析, 正常基因MCPH 1~6 发生突变,影响最大的是          
A.染色体分离B.胞吞胞吐C.细胞呼吸D.蛋白质加工

(5) 大脑的大小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有关。对 MCPH 突变引起的小头畸形的患儿出现头围减小、智力衰退的解释正确的有          
A.神经细胞数量减少
B.神经细胞数量增多
C.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速度加快
D.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速度减慢

(6)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筛查小头畸形胎儿最常用的方法有          
A.对胎儿父母进行基因检测
B.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C.B超检查胎儿的头围大小
D.检测胎儿的神经细胞数量

(7) 正常 MCPH1 蛋白由 835 个氨基酸组成,患者体内的 MCPH1 基因则编码了 588 个氨基酸。据此推测患者体内 MCPH1 基因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碱基替换②碱基缺失③碱基插入
科学家通过测序分别比较了4种灵长类代表物种大脑内CENPJ基因中启动子区域CpG序列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如图所示:

(8) 对灵长类物种大脑前额叶的基因测序,为研究大脑的进化提供了           
A.分子生物学证据B.细胞生物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D.比较解剖学证据

(9) 结合题干及题图信息,解释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拥有比非人灵长类巨大的大脑容量和复杂认知能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7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肌营养不良症(MD)多由单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进行性肌肉退化和萎缩。SGCA基因编码区157位G突变为A(c.157G>A)会导致MD。研究人员在体外将腺嘌呤碱基编辑蛋白(ABE)mRNA和sgRNA一起导入患者肌肉干细胞(MuSCs),可以将突变纠正过来。ABE包含两部分(Cas9和ABE脱氨酶),Cas9与sgRNA结合,找到基因组上编辑的位置,ABE脱氨酶将区域Ⅱ的碱基进行编辑,如图1所示。

(1)图1方框Ⅰ中,sgRNA的序列为___________
(2)ABE mRNA和sgRNA需要在体外转录合成,需要_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RNA聚合酶     ②RNA复制酶     ③NTP     ④模板     ⑤引物
(3)研究人员使用细胞核转染的方法,将ABE mRNA和sgRNA高效地输送到MuSCs的细胞核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sgRNA可以翻译出多肽起作用
B.ABE蛋白和sgRNA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C.ABE mRNA可以直接在细胞核中翻译
D.细胞质膜可能在核转染过程出现瞬时小孔

(4)关于MuSCs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MuSCs属于成体干细胞
B.MuSCs可以增殖分化为肌肉细胞
C.MuSCs与神经干细胞表达基因完全不同
D.MuSCs体外培养需要适宜的培养条件

图1方框Ⅱ中箭头所示的位置为c.157G>A,图2为患者体外培养的MuSCs SGCA基因编辑后的基因检测结果。

(5)SGCA基因检测需要先进行PCR,引物在___________(变性/退火/聚合)步骤与单链DNA模板结合。
(6)研究人员认为,直接将这些基因编辑后的MuSCs移植到患者的体内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根据图2信息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6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在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降解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和病原体的正常代谢机制,自噬的简要过程如图所示。

(1)细胞识别病原体依赖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该结构可以识别外界信息。
(2)关于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没有溶酶体的细胞不发生吞噬衰老损伤细胞器的代谢活动
D.残余体中的物质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3)如图所示,自噬过程中,线粒体等细胞器被一种双层膜的结构包裹,然后形成自噬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自噬体膜含有2层磷脂分子
B.自噬体膜与溶酶体膜融合的过程可能受到温度影响
C.溶酶体中合成的水解酶活性与其所处环境有关
D.细胞通过调控自噬过程,以确保自身生命活动在相对稳定环境中进行
(4)由图可知,溶酶体直接来源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通过溶酶体膜运输到细胞质基质,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及残渣则不能通过其膜结构,这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
(5)图中被消化的细胞器为线粒体,部分线粒体蛋白由其自身合成,推测原因在于线粒体内部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
(6)已知低糖培养可使细胞的自噬水平升高,有机化合物氯喹可抑制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但对自噬体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A组

B组

C组

培养条件

正常糖

低糖

低糖

是否加入氯喹

科研团队对三组细胞(A组、B组、C组)进行了如表中的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细胞内自噬体含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最多的是__________;通过细胞自噬回收物质和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2024-01-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等几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列入新生儿筛查项目,新生儿筛查是出生缺陷三级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公共卫生防控成功的典范之一。图(a)为苯丙氨酸在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已知过高浓度的苯丙氨酸会损伤神经系统,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与认知功能等相关;图(b)为一新生儿PKU患者家系图谱。

(1)已知图(b)中家系个体患PKU的原因是位于12号染色体的PAH基因缺陷,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所致。相对于正常人,III-2个体可能会出现有差异的代谢指标或生理特征有      
A.苯丙氨酸水平偏高
B.肤色较常人偏黑
C.多巴胺水平偏高
D.PAH活性低甚至无活性

(2)新生儿筛查是出生缺陷三级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以下可能属于第一、二道防线的是         
A.婚检B.孕前检查
C.产前筛查D.产前诊断

(3)相关基因用P/p表示,II-2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编号选填)。后家庭成员经基因检测发现男性个体都无p基因,则III-2个体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_______(编号选填)。
① PP② Pp③ pp④ II-3⑤ 自身的基因突变⑥ II-4体细胞基因突变⑦ II-4精细胞基因突变
(4)已知II-3个体12号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基因Aa,以下细胞及其基因组成可能出现在II-3体内的有_________。(编号选填)

(5)图(a)中下列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苯丙氨酸B.酪氨酸
C.多巴胺D.大中性氨基酸载体1

(6)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检测的项目是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若该激素水平_________(偏高/偏低),则为疑似患儿,需要进一步复查确认。
(7)若不在新生儿时期就开始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PKU患者会较常人明显智力低下,结合图文解释其原因,并针对此病在饮食干预上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10 . 电子烟作为一种新兴的模仿卷烟的产品,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和传统香烟一样,吸电子烟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系列危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的正常表达是细胞生长、分裂所必需的,抑癌基因则抑制细胞增殖。研究发现,吸电子烟会增加癌症相关基因TP53基因的突变频率,诱发癌症,如图显示了发生率比较高的三种突变形式。
   
(1)和未发生突变相比,TP53基因发生上图所示的突变后,会引起______。(编号选填,所需密码子见表)
①突变点位对应的氨基酸不变②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③突变点位对应的氨基酸被替换④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⑤突变点位之后的氨基酸均被替换

第二位碱基


U

C

A

G







(3′

(5′

U

UUU

苯丙氨酸

UCU

丝氨酸

UAU

酪氨酸

UGU

半胱氨酸

U

UUC

UCC

UAC

UGC

C

UUA

亮氨酸

UCA

UAA

终止密码子

UGA

终止密码子

A

UUG

UCG

UAG

UGG

色氨酸

G

A

AUU

异亮氨酸

ACU

苏氨酸

AAU

天冬氨酸

AGU

丝氨酸

U

AUC

ACC

AAC

AGC

C

AUA

ACA

AAA

赖氨酸

AGA

精氨酸

A

AUG

甲硫氨酸

ACG

AAG

AGG

G


(2)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TP53基因最可能属于______(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其突变导致细胞______(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受控制形成癌细胞。癌细胞分裂具有周期性,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G1/S/G2/前/中/后/末)期和______(G1/S/G2/前/中/后/末)期。
(3)大多数正常细胞在陌生组织中会死亡,而癌细胞却能够存活和增殖,造成癌症转移。这可能是由于癌细胞______。
A.质膜上的磷脂改变B.质膜的流动性改变
C.质膜上的蛋白质改变D.质膜的选择透过性改变

成瘾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电子烟含有成瘾物质尼古丁,反复吸电子烟可导致成瘾。图A表示尼古丁成瘾的部分环节,其中X、Y、Z表示脑的三个区域,○表示脑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波器测量从X区域延伸到Y、Z区域的神经纤维的电信号。多巴胺在Y、Z两个区域能使人产生欣快感。同时发现,尼古丁成瘾者脑的Y区域,多巴胺受体减少。
   
(4)根据图A中的局部放大图判断,下列属于神经递质的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尼古丁②谷氨酸③多巴胺④
(5)图A中示波器正在显示的波形表示所测神经元产生了______次动作电位。
(6)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电子烟成瘾的机理:______
(7)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防治成瘾的方法。为探究运动在防治尼古丁成瘾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正常小鼠和尼古丁成瘾小鼠进行了实验,测定了图A中连接示波器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的频率,得到了图B所示的结果。请根据图B及题干信息评价运动对尼古丁成瘾小鼠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草在采收、运输、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高浓度尼古丁的废弃物。利用细菌来降低废弃物中的尼古丁浓度具有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图甲表示分离尼古丁降解菌的部分过程,Ⅰ~Ⅲ表示过程。实验中所用培养基的配方见表。

成分

K2HPO4·3H2O

KH2PO4

MgSO4·7H2O

尼古丁

pH

含量

13.3g

4g

0.2g

0.8g

1000mL

7.0

   
(8)按表所示配方配制的培养基属于______。(编号选填)
①天然培养基②合成培养基③液体培养基④固体培养基⑤通用培养基⑥选择培养基
(9)图甲中过程Ⅰ的操作目的是______。
A.分离出能降解尼古丁的细菌B.鉴别出能降解尼古丁的细菌
C.使尼古丁降解菌的数量增加D.使土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增加

(10)图甲中过程Ⅱ的接种方法为______(平板划线法/涂布平板法)。若过程Ⅱ得到的平板上菌落密集、无法分辨出单菌落,可在接种前先将菌液进行______
(11)图乙为过程Ⅲ中某试管的测定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尼古丁降解与菌株生长具有同步性
B.28h后,试管中尼古丁已被完全分解
C.菌株在该试管中的增长呈S型增长
D.若继续培养,菌株数量将维持在1.1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