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48 道试题
1 . 原产北美的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入侵杂草,目前已严重危害内蒙古草原等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植物多样性的情况,得到下表。图1为少花蒺藜草在不同生境中表型特征(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结果差异显著;小写字母相同表示结果差异不显著)。

采集地编号主要伴生物种

1

针茅、糙隐子草、狗尾草、少花蒺藜草

2

锦鸡儿、冷蒿、狗尾草、少花蒺藜草

3

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狗尾草、少花蒺藜草

4

狗尾草、茵陈蒿、白草、少花蒺藜草

5

针茅、羊草 、狗尾草、少花蒺藜草

6

榆树、黄柳、狗尾草、少花蒺藜草

(1)上表和图1分别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
(2)表中常采用样方法获得,若想测算科尔沁沙地各物种种群密度,表中缺少的数据是________。在做样方调查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选择该地区物种密度较大的区域确定采集地1至6
B.在各采集地中随机选取多个样方
C.在各采集地中选取样方的面积大小一致
D.统计各样方物种数量,以数量最多的样方数据作为最终呈现数据
(3)表中少花蒺藜草与狗尾草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它们的生态习性相似,相互之间属于________关系。
(4)在少花蒺藜草入侵草原生态系统的初始阶段,其种群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_型增长模型,随后该地区部分伴生植物数量逐渐减少,这种群落演替为________演替。
(5)为探究少花蒺藜草适应入侵环境的机制,分别比较了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少花蒺藜草和狗尾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叶绿素含量(Chl)的差异,如图2所示。

(“**”表示不同植物同一处理具有差异显著性,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同一植物不同处理具有差异显著性, 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同一植物不同处理差异不显著性)
①图2的c图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少花蒺藜草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该阶段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
②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干旱等自然因素干扰后,被少花蒺藜草入侵的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之入侵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原因可能是少花蒺藜草入侵导致该地区的________
A.物种丰富度下降
B.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上升
C.其他伴生物种的数量下降
D.种间关系复杂程度上升
③据图2分析,少花蒺藜草与狗尾草适应干旱的主要机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通过提高POD活性抵御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
B.提高CAT活性加速H2O2分解来维持干旱胁迫下植物正常生长
C.延缓光合色素的降解抵御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
2 . 强光照射下,拟南芥叶肉细胞内因NADP+不足,O2浓度过高,会生成大量光有毒产物,这些物质会攻击叶绿素和光系统Ⅱ,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出现光抑制现象,拟南芥细胞内的交替呼吸途径可帮助其抵抗强光等逆境。eATP与呼吸链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1所示,其中iATP为细胞内ATP,eATP为细胞外ATP。

(1)图1中的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应位于______上。(填结构名称)
(2)据题干及已学知识推测,NADPH直接促进的反应过程是______。
A.三碳化合物还原B.三碳糖还原C.CO2固定D.五碳糖再生

(3)强光下NADP+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光反应产生的NADPH量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卡尔文循环的消耗量。
交替呼吸途径由交替氧化酶(AOX)主导,营养缺乏、呼吸抑制剂等都可能抑制该途径。交替呼吸途径不发生H+跨膜运输过程,故不能形成驱动ATP合成的膜质子(H+)势差。
(4)下列关于交替呼吸途径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图1中的NADH只来自于“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途径
B.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源于H+逆浓度跨膜运输
C.AOX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可催化水的生成
D.交替呼吸途径产生的ATP较少

(5)目前尚未在植物细胞的表面或质膜上发现ATP合成酶,故推测eATP来源于______上产生的iATP。(编号选填)
①细胞质基质   ②线粒体基质   ③线粒体内膜   ④叶绿体基质   ⑤叶绿体内膜

为探究eATP对植物光系统反应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者以野生型拟南芥(WT)和eATP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Dorn-1)为实验材料,利用交替呼吸抑制剂(SHAM)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6)结合图1、图2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SHAM会影响叶肉细胞产生iATP
B.交替呼吸对光系统反应效率的保护依赖与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转移
C.DORN1受体缺失降低了光系统反应效率对SHAM的敏感性
D.SHAM对光系统反应效率的影响与eATP的含量变化有关

(7)结合题干信息,阐述强光照射下植物防御光损伤,避免光抑制发生的机制:______
2024-05-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卷
3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两大主要病例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诱发炎症反应,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两种情况均会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记忆力衰退。图1是神经细胞部分结构及其胞内自噬囊泡产生和运输的示意图。图2是小胶质细胞(MC细胞)清除Aβ沉积时诱发产生炎症反应的机制,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去除变性蛋白和突触连接。

(1)据图1分析,AD患者脑部神经元中与Aβ自噬囊泡清除相关的细胞结构有___(多选)。
A.溶酶体B.细胞骨架C.线粒体D.细胞膜

(2)研究发现Tau蛋白能与微管结合并维持其稳定性。所以过度磷酸化的Tau___(促进/阻碍/不影响)AD患者脑神经元中的Aβ自噬囊泡的转运。
(3)由图2和题干信息可知,当Aβ沉积时,MC细胞中会发生___(多选)。
A.K酶和IK的磷酸化B.NF抑制IL-1基因的表达
C.吞噬并清除Aβ蛋白D.大量释放IL-1

(4)Aβ沉积会进一步促进MC内的NLRP3炎性小体,从而导致额外的Aβ沉积形成,还会促进Tau蛋白的过磷酸化,进而放大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损伤。下列关于炎症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单选)。
A.巨噬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
B.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C.细胞坏死一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D.神经炎症的放大是机体的负反馈调节

为了研究间歇性禁食是否能改善AD患者的认知水平,研究人员利用AD模型克隆小鼠开展如图3(a)所示的间隙性禁食实验,IF组每隔一天禁食,AL组自由喂食。野生型小鼠自由喂食作为对照WT。
在水中放置平台如图3(b),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隐去平台后观察各组小鼠在水中运动,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5)根据图4分析,下列各组小鼠运动轨迹最有可能是AL组的是___(编号选填)。

(6)据图4分析,间歇性禁食是否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认知水平?请说明理由___
(7)有人认为间歇性禁食对AD模型小鼠认知水平的影响是因为重构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进而影响了小鼠“肠微生物-肠道-脑”轴的动态关系。请写出大致的实验思路,验证这一观点___
4 . 分析遗传性青光眼的致病机理
眼球中的小梁网由小梁网细胞构成,小梁网细胞凋亡可能引发青光眼,最终损伤视神经。线粒体是小梁网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部分机理如图(1)所示。其中APAF1为细胞凋亡激活因子;Bcl-2与Bax是调控线粒体凋亡的相关蛋白,两者结合后会使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蛋白细胞色素c外流。检测发现,小李患JOAG型青光眼,该病由位于1号染色体的MYOC基因突变所致。MYOC基因编码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以及小李家庭成员MYOC基因扩增、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1)据已学知识推测,组成视神经的神经纤维受损,最可能引发的现象是______。(单选)
A.光信号不能转化为电信号B.视神经传递神经冲动受阻
C.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D.视神经传递化学信号受阻

(2)研究发现,JOAG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网细胞中MYOC突变蛋白因肽链折叠出错会阻碍其进一步加工。据图(1)及已学知识推断,折叠错误的肽链最可能堆积在______。(单选)
A.核糖体B.细胞核C.高尔基体D.内质网

(3)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梁网细胞内MYOC蛋白肽链折叠错误会促进Bax与Bcl-2结合。据图(1)及相关信息推测,JOAG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网细胞内可能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 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ATP增多                    ② H+与O2结合生成的水减少
③ 细胞色素c抑制APAF1蛋白活性              ④ 释放内容物危害周围的细胞
(4)研究发现,JOAG型青光眼是由MYOC基因的编码链第733位碱基“T”替换为“G”所致。突变后,MYOC蛋白第245位氨基酸由______变为______。若想利用PCR扩增MYOC突变基因开展研究,设计其引物的部分序列是______。(通用遗传密码:GAG为谷氨酸;CUC为亮氨酸;GGU为甘氨酸;UGU为半胱氨酸;ACA为苏氨酸;CCA为脯氨酸)
(5)据图(2)判断,小李家系JOAG型青光眼的遗传方式是______,其父母再生育二胎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6)调查发现,小李还患有红绿色盲(由OPN1LW基因突变所致)。一般情况下,小李体内OPN1LW突变基因与MYOC突变基因进行重组的过程发生在______。(编号选填)
① 精细胞                                                      ② 小梁网细胞                          
③ 精原细胞                                                      ④ 初级精母细胞
(7)研究还发现,TGF-β蛋白过量也会影响小梁网的功能,从而引发青光眼。据已学知识推测,TGF-β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单选)
A.TGF-β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下降
B.TGF-β基因启动子区域与其他蛋白质结合
C.TGF-β基因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结构改变
D.体内部分RNA片段与TGF-β基因转录的产物结合

(8)结合题干及已学知识推测,为缓解青光眼所引发的症状,下列方案合理的有______。(多选)
A.移植正常的神经干细胞修复或再生视神经
B.阻断Bax与Bcl-2结合降低小梁网细胞凋亡
C.基因治疗修正MYOC突变基因并注入眼球组织
D.诱导多能干细胞产生小梁网细胞并注入眼球组织
2024-04-13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5 . 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叶绿素进行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ALA分子式是C5H9NO3。下列物质中,与5-ALA一样都含有氮元素的有____。
①丙酮酸   ②氨基酸   ③核苷酸   ④乳酸   ⑤脂肪酸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为探究叶面喷施5- ALA对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的5- ALA溶液对不同组别的葡萄叶面进行喷施处理,最后得到了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表1和图)和葡萄果实品质指标(表2)。
表1 5-ALA处理对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处理浓度

(mg·L-1

叶绿素a

(mg·-1

叶绿素b

(mg·g-1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0.86a

0.89a

1.01b

0.87a

0.24a

0.25a

0.28a

0.25a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表2 5-ALA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单粒质量/g

果粒纵径/mm

果粒横径/mm

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

固酸比

果实硬度(cm2·kg-1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3.65a

3.72a

3.86a

3.70a

20.78a

22.03b

23.52c

21.84

16.25a

16.54a

16.22a

16.44a

12.88a

17.77c

18.21c

14.74b

14.87a

24.93c

24.26c

19.97b

0.39a

0.43a

0.41a

0.44a

   

(2)科研人员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葡萄随机分成四组。下列选项中对四组葡萄处理合理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四组葡萄分别用10、25、50、75mg/L的5- ALA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
②第一组葡萄作为对照组用清水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
③第二~四组葡萄作为重复组都用50mg/L的5- ALA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
④第二~四组葡萄分别用10、25、50mg/L的5- ALA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
(3)表1数据是先用____溶液提取叶绿体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该测定的方法是____
A.差速离心法   B.分光光度法 C.层析法   D.凝胶电泳法
(4)消费者选购高品质的葡萄一般除需要考虑外观、颜色等外,最重要的是口感。科研人员实验后发现叶面喷施5- ALA能提高葡萄的口感。根据表2分析,理由可能是____。
A.果粒更长B.可溶性固形物更多
C.固酸比更高D.果实硬度更大

(5)根据表2分析,叶面喷施第____组5- ALA溶液的葡萄品质相对最高。请结合表1、图和所学知识,请阐明葡萄品质提高的原因____
6 . 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部,总面积约114 km2,紧靠温州市中心,与城市有稳定交流,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双重影响。大罗山森林是温州绿色都市生态网架的核心,整个都市将环大罗山发展。
(1)大罗山属于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甲~丙依次属于____。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D.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2)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大罗山森林大量朝人工经济植被发展,自然植被破坏严重,____(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明显降低。大罗山森林的上述变化属于____(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科研人员对大罗山植被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植被进行了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

(3)对大罗山植被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是____。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
C.样线法D.显微计数法

(4)按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来说,大罗山应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据图2分析说明,大罗山植被与中亚热带植被的差异有____。
A.乔木比例明显偏低B.灌木植物比例明显偏低
C.藤本植物比例明显偏低D.草本植物比例明显偏高

科研人员还对大罗山的动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与邻近的乌岩岭地区的动物进行了比较。其中两地区的两栖类动物组成如图3所示。两地区的鸟类和野生兽类组成比较结果与两栖类比较结果类似。

(5)根据题干信息和图3分析,相对于乌岩岭,大罗山的生物多样性中明显较小的是____。
A.基因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6)大罗山中隐鳃鲵科、蝾螈科等两栖动物都已灭绝,而仅有蟾蜍科和蛙科还在繁衍。在大罗山中,这两科的两栖动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
A.捕食B.共生C.种间竞争D.种内竞争

科研人员依据区域生态恢复与建设模式,预测了大罗山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后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价值,如表所求。
表 大罗山森林生态恢复前后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价值比较(单位:元·hm-2·a-1

核心服务功能

理论服务价值

生态恢复前*

生态恢复后*

服务价值

实现率%

服务价值

实现率%

光合固碳

1594.17

493.94

30.98

1273.65

79.89

释放氧气

6631.68

2054.77

30.98

5298.32

79.89

SO2净化

42.55

18.89

44.39

48.13

113.11

滞尘

1374.96

1049.86

76.36

2561.01

186.26

小计

9643.36

3617.46

9181.11

注:*未扣除经果林维护费用
(7)表1中光合固碳、释放氧气、净化环境等属于____。(编号选填)
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8)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要想实现生态恢复后核心服务功能价值实现率提升,让社会-经济-自然融于一体,可以采取下列中的哪些措施____。(编号选填)
①科学规划生态功能区,包括生态景观区、生态产业区和生态人居区
②根据当地潜在植被类型,选择营林树种,注意乔、灌木合理搭配
③选择适宜常绿阔叶树种如红楠、青冈等替代人工经济植被如杨梅等
④在土层较瘠薄、裸露基岩较多区域,选择耐贫瘠、速生的潜在树种
⑤选择土壤、水源等适宜区域,根据自身需求规划建设苗木繁育基地
7 .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样化先天性畸形、进行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等,图为一患者家系图谱,相关基因用F/f表示。

(1)据图判断,FA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Ⅰ-1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家系中,可能存在的FA致病基因传递途径有         
A.Ⅰ-1体细胞→Ⅱ-3体细胞
B.Ⅰ-2卵原细胞→Ⅱ-3卵原细胞
C.Ⅱ-3卵原细胞→Ⅲ-1第一极体
D.Ⅱ-4次级精母细胞→Ⅲ-1体细胞

FA细胞水平的检测方法常用“染色体断裂试验”,实验原理为:FA患者的淋巴细胞对DNA交联诱导剂异常敏感,在低浓度的DNA交联剂如丝裂霉素C诱导下,染色体断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主要步骤:①外周血标本加到培养基中,同时加入丝裂霉素C培养。②制片,显微镜观察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种类,记录断裂次数。 ③计算断裂率。
(3)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需          
A.严格控制培养温度B.添加抗生素防细菌污染
C.严格控制培养基渗透压D.培养前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

(4)显微镜观察的是___________(分裂间期/分裂期)的淋巴细胞。若在淋巴细胞内观察到了游离的染色体中间片段,至少应记录为_______次断裂。
(5)若隐性基因纯合致病或致死,即自然选择对该隐性基因不利,理论上该基因的基因频率应该减少,最终在群体中消失,可实际上群体中该致病或致死隐性基因的频率仍大致保持稳定,请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8 . 珊瑚礁生态系统因其生物多样性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主要由珊瑚虫的分泌物堆积而成,许多珊瑚虫聚合生长构成珊瑚,珊瑚虫内胚层细胞中生活着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虫黄藻、自身产生的色蛋白等使得珊瑚呈现各种颜色。图1为珊瑚礁中部分生物关系图。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
(2)当海水温度升高或盐度下降时,长棘海星幼体成活率将明显上升,一段时间后虫黄藻和珊瑚虫的种群密度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前者增加,后者减少B.二者都减少C.前者减少,后者增加D.二者都增加
(3)很多珊瑚虫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出绿光,用以招募附近水域浮游的虫黄藻进入其体内,该现象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运行需           
A.一定的结构B.能量的流动C.物质的循环D.信息的传递
(4)虫黄藻能进入珊瑚虫内胚层细胞,可能与内胚层细胞的下列结构或生理现象直接相关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 质膜的载体蛋白② 细胞识别③ 质膜的流动性       ④ 细胞分裂
珊瑚对环境变化及为敏感,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升高或除草剂污染就可能对其生长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珊瑚虫体内虫黄藻减少或虫黄藻失去颜色,从而出现白化现象,若一段时间内影响因子消除,颜色可得到恢复,长时间胁迫则珊瑚虫死亡,白化不可逆。
(5)较短时间的SST升高,白化珊瑚能得以恢复的原因可能有         
A.胁迫期珊瑚虫体内还有少量的虫黄藻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
B.胁迫期珊瑚虫尽量增加对浮游生物的摄取
C.SST恢复后珊瑚虫继续招募和吸纳
D.虫黄藻胁迫期珊瑚虫充分利用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
(6)科研人员预实验测得虫黄藻细胞密度和吸光度关系曲线如图2,将一定数量的离体虫黄藻在25℃进行培养,连续8天定时取样测定吸光度结果如图3。在以上预实验中,培养到第7天的虫黄藻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高温和扑草净(一种除草剂)对珊瑚白化的影响得结果如图4。其中YⅡ是珊瑚虫体内虫黄藻光合作用效率的指标,48、96为扑草净处理时间(小时),R48、R96为移除扑草净后的时间(小时),曲线①②③④分别为使用0、0.33、1、9ng/mL扑草净处理。

(7)结合相关信息和图4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 可能是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或色素的数量变化导致YⅡ变化                    
② 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扑草净会加剧珊瑚白化
③ 高温和扑草净对珊瑚白化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                                 
④ 高温和扑草净胁迫导致的珊瑚白化可逆
(8)针对已经发生大面积不可逆白化的退化珊瑚礁,目前比较成熟的修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人工移植:采摘供体珊瑚移植到退化区域,主要利用珊瑚旺盛的无性繁殖能力;一种是人工培植:供体珊瑚排卵时,收集受精卵,在养殖场内人工养殖后投放到退化区域。据此分析人工移植可能会__________ (编号选填),人工培植可能会 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 对供体区域的珊瑚造成一定伤害       ② 短期经济成本较高       ③ 短时间提高退化区的珊瑚覆盖率       ④ 长期生态效果较好⑤ 增大修复区域珊瑚的遗传多样性       ⑥ 增加珊瑚疾病传播风险
9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是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通过共同的化学信号和受体,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控网络,如图为其局部示意。

(1)图b中呈现的内环境有______。
A.血浆B.组织液C.淋巴液D.细胞内液

(2)以下可直接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命活动过程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运输                           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③免疫活性物质的合成                                      ④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                ⑥抗体与抗原结合
(3)图b中免疫细胞接受的信息分子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激素                         ②神经递质                    ③免疫活性物质
(4)图b中,神经末梢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结构类似于______。
A.感受器B.神经中枢C.树突D.突触

(5)图a表示神经末梢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
a.Ⅱ区域表示_______区。(编号选填)
①兴奋                           ②未兴奋
b.兴奋会向_______方向传导。(编号选填)
①Ⅰ                           ②Ⅱ                                ③Ⅲ
c.兴奋传导方向与_______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编号选填)
①膜外                         ②膜内
(6)假设图b中激素为胸腺激素,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临床上,采用切除胸腺,来治疗因自身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而导致的重度自身免疫疾病。请分析采用此疗法的原因,并说明其主要副作用_______________
10 . DNA复制时,子链的合成与延伸需要RNA引物引导,引物的3'羟基端作为新合成子链的起始。图1、图2分别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及结束阶段示意图,每条链5'→3'的方向由箭头指示,粗线代表母链(a链和b链),细线代表新生链(滞后链和前导链)。

(1)图1中,滞后链延伸的方向和DNA解旋酶的移动方向______(相同/相反);前导链的合成需要_______(一个/多个)RNA引物。
(2)DNA复制结束阶段,需去除引物并填补相应缺口。由于新生链延伸只能沿5'→3'方向进行,导致图2中___(编号选填)处的引物去除后,缺口无法填补,造成DNA缩短。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两端,是由若干串联的DNA重复序列(四膜虫: 5'-TTGGGG-3';哺乳动物:5'-TTAGGG-3')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端粒重复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导致端粒缩短;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并开始凋亡。而细胞中存在的端粒酶则可以合成并延伸端粒。图7为真核生物四膜虫端粒合成延伸过程。

(3).四膜虫的一个端粒重复序列所含氢键数____(大于/等于/小于)人类的一个端粒重复序列所含氢键数。正常情况下,人类有丝分裂中期的一个细胞中,含有____个端粒。
(4)端粒重复序列修复使用的原料是(1)__,端粒酶的作用与(2)______类似。(编号选填)
①脱氧核苷三磷酸   ②核糖核苷三磷酸   ③逆转录酶   ④DNA聚合酶   ⑤RNA聚合酶
(5)下列有关端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端粒酶对维持染色体DNA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
B.人类的少数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端粒酶活性较高
C.人体大部分细胞因缺乏端粒酶基因,故不能延伸端粒
D.癌细胞内可能存在延伸端粒的机制,使其能够无限增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