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5 道试题
1 . 海岛上有一群野兔,后因地质变迁,变为一南一北相互隔绝的两岛,野兔随机分成两部分,野兔体色受A(黑色)、a(白色)、a1(灰色)控制,原岛上野兔种群基因频率为A(60%)、a(40%);十年后,南岛基因型频率为AA(55%)、Aa(10%)、aa(35%),北岛基因频率为A(8%)、a(32%)、a1(6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野兔所含有的体色有关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南岛和北岛的野兔种群因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从而形成两个物种
C.与原来相比,南岛和北岛的野兔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
D.若a1基因由a基因突变而来,则两基因的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分析遗传性青光眼的致病机理:眼球中的小梁网由小梁网细胞构成,小梁网细胞凋亡可能引发青光眼,最终损伤视神经。线粒体是小梁网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部分机理如图甲所示。其中APAF1为细胞凋亡激活因子;Bcl-2与Bax是调控线粒体凋亡的相蛋白,两者结合后会使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蛋白细胞色素c外流。检测发现,小李患JOAG型青光眼,该病由位于1号染色体的MYOC基因突变所致。MYOC基因编码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以及小李家庭成员MYOC基因扩增、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

       

注:通用遗传密码:AUG为甲硫氨酸(起始);GAG为谷氨酸;CUC为亮氨酸;GGU为甘氨酸;UGU为半胱氨酸;ACA为苏氨酸;CCA为脯氨酸
1.研究发现,JOAG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网细胞中MYOC突变蛋白因肽链折叠出错会阻碍其进一步加工。据图甲及已学知识推断,折叠错误的肽链最可能堆积在(       
A.核糖体B.细胞核C.高尔基体D.内质网
2.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梁网细胞内MYOC蛋白肽链折叠错误会促进Bax与Bel-2结合。据图甲及相关信息推测,JOAG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网细胞内可能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ATP增多
B.[H]与O2结合生成的水减少
C.细胞色素c抑制APAF1蛋白活性
D.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CO2增多
3.JOAG型青光眼是由MYOC基因编码序列的第733位碱基“T”替换为“G”所致。据图乙判断,错误的是(       
A.突变后,MYOC蛋白第245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甘氨酸
B.小李家系JOAG型青光眼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父母再生育二胎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D.为缓解青光眼所引发的症状,可诱导多能干细胞产生小梁网细胞并注入眼球组织
2024-06-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3 .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在以下实验条件中,该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每20分钟复制一代,不考虑大肠杆菌裂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A组试管I沉淀中的子代噬菌体DNA,仅少量DNA含有32P
B.B组试管III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成正比
C.离心前应充分搅拌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024-06-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4 . 生活在深海的热泉口的巨型管虫,既没有嘴也没有消化系统,体内存在着专门供细菌生活的结构,叫做营养体。营养体细胞内的细菌可利用硫化氢氧化放能为管虫供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管虫与营养体内的细菌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B.营养体内的细菌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8种核苷酸
C.管虫内可能有特殊的营养物质运输结构
D.营养体内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024-06-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5 . 蓝冠噪鹛是极度濒危物种,其繁殖期活动基本限于婺源县境内河流附近的村落风水林中。科研人员采用无线电遥测法(通过遥测装在动物身上的发射器发出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动物位置)对其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蓝冠噪鹛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B.调查发现该河流段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说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食物、天敌属于限制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D.保护蓝冠噪鹛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024-06-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6 . 下列关于教材实验中所涉及的方法、操作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及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在“胰岛素发现”和“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将狗胰管结扎使胰腺萎缩和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后又移植都利用了“减法原理”
C.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都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和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时,选取样方、挑选菌落均要随机取样
2024-06-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7 . 单峰骆驼在野外几乎灭绝,科学家欲通过胚胎工程的方法拯救野化单峰骆驼,进行了如图所示研究。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体外受精等无性繁殖技术
B.为使A野化单峰骆驼超数排卵,可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C.胚胎移植后,胚胎进一步扩大导致囊胚腔破裂的过程称为孵化
D.若①表示体外受精,可利用B野化单峰骆驼的获能精子与处于MI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包膜病毒,子代病毒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病毒蛋白颗粒外脱离细胞。H1N1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都是糖蛋白,N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而去感染新的细胞,H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协助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融合。正常人体感染甲流后,机体相应细胞在病毒毒素的刺激性下合成并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引起机体发热,成年人体温可高达39~40℃左右,人体会出现一定的脱水、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甚至过高等现象。
1.下列有关H1N1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H1N1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序列中
B.HIN1包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H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H1N1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氨基酸和糖类合成H和N
2.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N的特异性抑制剂,阻止H1N1出芽后被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脱离,从而可用于抵抗流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奥司他韦可以抑制H1N1在细胞内的增殖
B.H1N1突破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二道防线
C.奥司他韦可以抑制H1N1在人体内传播
D.奥司他韦的选择作用会使病毒的耐药性增强
3.由H1N1感染引起的发热患者,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上升期,该阶段存在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体温上升期,体温调定点升高,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冷觉
C.高温持续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体温下降期,该阶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2024-05-0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9 . 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感染大肠杆菌的φX17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环状单链DNA,含有6870个碱基,其中A、G、T、C四种碱基比例依次为20%、10%、30%、40%。图甲表示该噬菌体复制的部分过程,①~④表示相应生理过程,②③均以一DNA为模板。图乙表示该噬菌体部分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图中数字表示对应氨基酸的编号)。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φX174噬菌体DNA分子中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完成过程①和②共需要消耗3435个含A的核苷酸
C.③和④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据图乙推断,D基因和E基因的重叠部分指导合成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2024-05-04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10 .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该细胞经历图1过程最终形成一个XBXb的子细胞,则其他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有4种
C.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I时期,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后,至少3个子细胞带标记
2024-05-04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