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45 道试题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种业振兴行动”。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培育转基因水稻,对创制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为检测转基因水稻中的抗除草剂基因d是否会扩散到其他物种导致基因污染,令该转基因水稻与杂草A、B一起种植。取各种植物细胞的DNA经酶切、PCR后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A1、B1为对应植株的子一代
A.由图可知,转基因水稻中的抗除草剂基因d通过基因交流转移到了杂草B1中
B.电泳时,点样孔位于乙侧,电泳条带迁移的位置和速度与DNA分子的大小、带电量和构象有关
C.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
D.为避免培育过程中的基因污染,可将外源a-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水稻中
7日内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重庆育才中学、万州高级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卷
2 . 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某个反射弧中,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甲图中 a 点将上升
C.图乙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
D.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 Na⁺浓度差减小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3 . 中间产物学说认为:酶(E)的活性中心部位首先与底物(S)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ES),然后再产生产物(P)同时释放出酶(E)。根据这一学说,在酶浓度、pH值、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米氏方程 表示底物浓度[S]与速率 V之间的关系,其坐标曲线如图1,其中“Vmax”表示该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Km”表示在该条件下达到1/2 Vmax时的底物浓度。图2表示竞争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底物浓度足够大,反应速率可以达到Vmax,由此可判断加入竞争抑制剂后,Km值将变小
B.酶的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即可以用P的产生速率,也可用E的消耗速率表示
C.通过竞争抑制(如图2)的事实,可以否定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
D.如果要把反应速率控制在1/3Vmax,则应该把底物浓度控制在1/2Km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4 .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的正常精原细胞(仅表示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图1精原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2中的③④段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能发生A与a互换,减数分裂Ⅱ后期可能发生A与B组合
C.图1细胞中存在2对同源染色体,对应图2中⑦至⑧过渡的中间阶段
D.若该果蝇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原因是减数分裂Ⅱ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5 . 珊瑚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腔肠动物,因体内有虫黄藻而色彩斑斓(图1),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钙质“骨骼”能形成珊瑚礁。许多珊瑚虫聚集在一起形成珊瑚,高温胁迫会引起珊瑚“白化”现象(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片珊瑚礁上的所有物种构成珊瑚礁生物群落
B.虫黄藻生活在珊瑚虫的内胚层腔中,其对环境的需求会影响珊瑚的分布
C.高温胁迫导致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有虫黄藻死亡、虫黄藻的色素被分解、虫黄藻从珊瑚虫体内排出
D.控制碳排放及减少海洋污染或可减缓珊瑚白化情况
2024-06-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6 . 农杆菌转化法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羊角蜜细胞中改变其遗传特性,转化操作前对野生农杆菌的Ti质粒进行改造(图甲所示)。转化成功的羊角蜜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利用不同浓度6-BA诱导不定芽形成,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为了使外源基因在羊角蜜细胞中表达,则重组质粒中的启动子最好来源于羊角蜜细胞
B.标记基因1可用于筛选成功导入T-DNA的植物细胞
C.标记基因2与报告基因的转录模板链不在同一条DNA单链上
D.图乙结果不能表明低浓度6-BA促进不定芽形成,高浓度6-BA抑制不定芽形成
2024-05-29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巴渝名校联合考试生物试卷
7 . 下图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且图示两细胞均已发生变异;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丙图DE段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
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C.甲细胞中的变异可发生于丙图AB段
D.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体细胞中共含有8个DNA分子
2024-05-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学业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
8 . 细胞周期中存在着若干个被严密调控的检查点。当细胞中出现错误或异常时,细胞周期将停滞在检查点,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CDK是通过检查点必需的关键激酶,能催化靶蛋白的磷酸化,它的活化与失活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一个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不同Cyclin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根据图像分析,下列描述最可能错误的是(  )

A.CDK-Cyclin复合体被磷酸化后表现出激酶活性,被去磷酸化而失去活性
B.在细胞周期中,CDK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激酶活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C.CyclinE是G1/S检查点的关键因子,该检查点主要检验DNA是否损伤以及完成复制
D.向处于S期的细胞内注入适量的CyclinA蛋白,可使细胞进入G2期的时间提前
2024-05-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下图表示某雌性动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了部分片段
B.1、8染色单体可同时存在于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
C.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8个核DNA分子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只可能产生一种成熟的生殖细胞
2024-05-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科研工作者以经过不同遮荫处理一段时间的三七苗为实验材料,探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光照强度对三七苗生长的影响,以探寻三七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的遮阴处理后三七的呼吸速率不变
B.据图分析可知,三七更适合弱光的环境
C.全光日照下,升高温度一定可以增加净光合速率
D.光照强度小于100lx,CO2浓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2024-05-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