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5 道试题
1 . 据下图所示的化合物结构简式,请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有____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失去______________个分子的水形成,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叫做______________
(3)若某氨基酸分子式为C3H7ON2,请参考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写出这种氨基酸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某植物花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
基因型AA_ _Aa_ _aaB_aabb
(1)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黄花(aaBB)×金黄花,F1自交后代F2中黄花的概率为_______
(3)为确定一乳白色植株的基因型,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实验思路:将该植株与金黄色植株进行________实验,统计子代植株表型及比例。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植株___________,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②若子代植株乳白花:金黄花=1: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③若子代植株___________,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度2023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3 . 间作是指同一块土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为探究间作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相关研究:对照组只种植玉米(单作),实验组2行玉米和4行花生间作,结果见表和图。

处理

叶绿素(mg/g)

类胡萝卜素(mg/g)

Fm

Fv/Fm

单作

3.86

0.46

363.52

0.784

间作

3.95

0.49

351.15

0.784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光,吸收的光可促进光反应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暗反应。
(2)已知叶绿素在植物体内负责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类胡萝卜素具有吸收光能和防御强光对植物体破坏两大功能,Fm可衡量光能传递情况,与光能传递效率成正比,Fv/Fm可衡量光能转化效率。据表推测,间作提高了玉米对强光的利用能力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点)。
(3)实验表明,间作不仅明显提高玉米净光合作用,还促进了籽粒的生长。结合上图,写出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优化间作对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由于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很稳定,又疏水,自然降解时间需要500年以上!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塑料产量增加了20倍,在环境中留下了70亿吨的垃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杨军团队经过13年的潜心研究,发现黄粉虫肠道内的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的最主要成分——聚苯乙烯([C8H8]n)。以下为他们的研究过程,请分析作答:
(1)分别用等量的麦麸(把小麦种子加工成面粉过程中余下的外皮,是黄粉虫喜爱的食物)和泡沫塑料喂食黄粉虫,30天后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a、据图1、图2可以说明________
b、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请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聚苯乙烯被黄粉虫吸收且利用了”,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
(2)研究人员最终从肠道菌群中分离出两种能分解聚苯乙烯的细菌,以下是实验过程,请补充完善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
a、制备黄粉虫的_________
b、聚苯乙烯降解菌的富集和分离:将适量菌悬液加入含聚苯乙烯薄片的______(选择液体还是固体)无碳培养基中培养,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
c、60天后,实验组的聚苯乙烯薄片明显变小变薄,将培养物用_______法接种培养并计数;培养过程中培养皿需要倒置,原因是________
d、对上述菌落进行筛选,得到对聚苯乙烯有较强降解能力的两种细菌,经鉴定为微小杆菌和金黄杆菌。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第五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能导致人类出血热的致死性病毒,威胁人类健康。EBOV的NP蛋白在病毒复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检测EBOV的重要靶蛋白。实验人员用NP蛋白免疫小鼠来制备抗EBOV单克隆抗体,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从经NP蛋白免疫的小鼠的__________中分离得到B淋巴细胞。
(2)经筛选1、2后获得的所需细胞群应具备既能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的特点。此单克隆抗体在应用时具有____的特点。
(3)抗EBOV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血浆中EBOV的含量,检测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检测前,先将抗EBOV单克隆抗体固定在支持物上,然后向检测体系中加入一定量含有EBOV的血浆(其NP蛋白称为待测抗原)和等量酶标记的NP蛋白(酶标记抗原),目的是让待测抗原、酶标记抗原与抗EBOV单克隆抗体_________结合。
②保温一段时间后洗涤,再向检测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白色底物,若检测体系蓝色越深,则说明血浆中EBOV的含量_____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6 . 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
(2)形成条件:自然界的__________是有限的;有_____。(条件有限)
(3)形成原因: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就会加剧,天敌数量也会_____,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_____。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____,有时会_____
(4)环境容纳量:在_____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_____。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K值可以随_____的变化而变化。
(5)建立模型:曲线图(以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为纵坐标)

①画出“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可知“S”型曲线增长率__________值时增长率0;增长速率__________值时增长速率最大,_____值时增长速率为0,
_____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最大且保持相对稳定。_____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
②图中t1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_____,t2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_____
③适用条件:生存条件_____的自然种群。
(6)“S”型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应保护生物的_____,使K值_____(增大/降低),如大熊猫的保护。
有害生物的防治:如鼠害防治,应设法使K值_____(增大/降低),通过引入天敌等措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②资源开发与利用:捕捞、采伐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_____值以上时进行,而且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_____值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_____,再生能力_____,可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③草场放牧,最大载畜量不能超过_____值;鱼的养殖也不能超过_____值,否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导致K值_____(增大/降低)。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7 . 苹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真菌X可引起苹果树腐烂病,对苹果树威胁很大,目前该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研究人员欲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抑制真菌X的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分离筛选芽孢杆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将5g土壤加入盛有______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可得到稀释10倍的土壤悬液;经过梯度稀释后即可接种到培养基上,再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______等特征鉴别出芽孢杆菌并进一步纯化。
(2)上图所示分离筛选芽孢杆菌的方法是______。观察记录结果,若10³稀释倍数下的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为58、73和97,104稀释倍数下的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为8、15和28。据此估算每克土壤中含相关微生物的数目为______个。
(3)目的菌株筛选时,需在上图中多个实验组和对照组的A处接种等量真菌X,并在不同实验组的B处接种一系列不同含量的同种芽孢杆菌,然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合适的时间。判断目的菌株抑菌效果最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检测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某同学选用健康苹果树枝条进行测定,请为该同学设计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8 . 为解决重度干旱环境中农作物产量低的问题,研究人员对某经济粮食作物在重度干旱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重度干旱条件下,该作物叶片中部分类囊体遭到破坏,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以下为部分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生理指标

对照组

施加氮肥组

叶绿素/(mg·g¹)

9.8

11.8

RuBP 羧化酶活性/(μmol·min¹)

316.0

640.0

光合速率/(μmolCO₂·m²·s¹)

6.5

8.5

注:RuBP羧化酶是催化 CO₂ 固定的关键酶
(1)叶绿素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用于暗反应。为检测重度干旱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可先用_____________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比较各组提取液对___________(填“红光”或“蓝紫光”)的吸收率。
(2)据图实验结果分析,重度干旱条件下,气孔导度下降是否是导致该作物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请判断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实验结果可知,施加氮肥能提高该作物光合速率的原因之一是重度干旱条件下,施加氮肥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直接加快暗反应速率。由此可推测,该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设计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请你继续从“施加氮肥”角度,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含有光合色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尝试用菠菜叶提取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如图甲、乙是两种分离色素的装置,图丙为图乙装置的实验结果。

(1)将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然后加无水乙醇、____________、CaCO3后迅速研磨。Ca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图甲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乙装置是在甲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滤液应滴在____________(填“a”或“b”)处,图丙中最大的圆圈①的颜色是____________
(4)叶绿体中的色素位于____________,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用于光合作用。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河东区模拟生物试卷
10 . 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m ì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 (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衡水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