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稳态与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为了满足患者对甜味的需求,常在食物中加入代糖,如三氯蔗糖等。代糖的利弊在科学界仍有较大争议。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能够维持稳定,是通过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实现的。糖尿病主要是患者__________或者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__________导致的。
(2)研究表明,人体在食用三氯蔗糖后,约80%的三氯蔗糖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其余部分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首先进入人体的__________。摄入三氯蔗糖并不会引起人体的血糖变化,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
(3)VPD450是一种染料,会与细胞质结合,细胞每增殖一次后VPD450浓度减半。安赛蜜钾、糖精钠为化学成分与三氯蔗糖不相关的另外两种代糖。为探究三氯蔗糖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的__________阶段,图1实验中给小鼠喂食水的一组与喂食三氯蔗糖的一组形成__________,结果说明__________
②为了排除甜味受体被激活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图,能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生物(一) 试题
2 .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糖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血糖浓度偏高,严重者会出现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回答下列问题:
(1)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和胰岛素相关的代谢异常导致的,该激素由人体的__________细胞分泌,其降低血糖的机制是: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__________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2型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特征是出现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功效降低,进而导致血糖水平居高不下。据此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较正常人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图1是胰岛素作用机理的部分内容,据图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胰岛素的受体数量减少②胰岛素的受体受损等原因导致功能异常③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过程出现障碍④高尔基体合成的GLUT4减少⑤含有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出现障碍

   

(3)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糖调节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并利用胰岛素抵抗模型鼠和正常鼠开展了相关研究。图2中FGF1的浓度均为1单位,图3为健康鼠和注射不同浓度FGF1模型鼠体内胰岛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①图2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
②图3中随FGF1浓度的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鼠的胰岛素含量逐渐降低,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两大主要病例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诱发炎症反应,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两种情况均会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记忆力衰退。图1是神经细胞部分结构及其胞内自噬囊泡产生和运输的示意图。图2是小胶质细胞(MC细胞)清除Aβ沉积时诱发产生炎症反应的机制,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去除变性蛋白和突触连接。

(1)据图1分析,AD患者脑部神经元中与Aβ自噬囊泡清除相关的细胞结构有___(多选)。
A.溶酶体B.细胞骨架C.线粒体D.细胞膜

(2)研究发现Tau蛋白能与微管结合并维持其稳定性。所以过度磷酸化的Tau___(促进/阻碍/不影响)AD患者脑神经元中的Aβ自噬囊泡的转运。
(3)由图2和题干信息可知,当Aβ沉积时,MC细胞中会发生___(多选)。
A.K酶和IK的磷酸化B.NF抑制IL-1基因的表达
C.吞噬并清除Aβ蛋白D.大量释放IL-1

(4)Aβ沉积会进一步促进MC内的NLRP3炎性小体,从而导致额外的Aβ沉积形成,还会促进Tau蛋白的过磷酸化,进而放大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损伤。下列关于炎症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单选)。
A.巨噬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
B.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C.细胞坏死一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D.神经炎症的放大是机体的负反馈调节

为了研究间歇性禁食是否能改善AD患者的认知水平,研究人员利用AD模型克隆小鼠开展如图3(a)所示的间隙性禁食实验,IF组每隔一天禁食,AL组自由喂食。野生型小鼠自由喂食作为对照WT。
在水中放置平台如图3(b),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隐去平台后观察各组小鼠在水中运动,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5)根据图4分析,下列各组小鼠运动轨迹最有可能是AL组的是___(编号选填)。

(6)据图4分析,间歇性禁食是否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认知水平?请说明理由___
(7)有人认为间歇性禁食对AD模型小鼠认知水平的影响是因为重构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进而影响了小鼠“肠微生物-肠道-脑”轴的动态关系。请写出大致的实验思路,验证这一观点___
4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由于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激素Y分泌不足或机体组织细胞对激素Y反应不灵敏,引起血糖浓度增高。图9为细胞A分泌激素Y的机制。

(1)图中,细胞A与激素Y分别是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胰岛α细胞              ②胰岛B细胞              ③胰岛素                    ④胰高血糖素
(2)根据题意和已学知识,以下______原因可能引起糖尿病。
A.激素Y结构异常
B.细胞A的Ca2+转运蛋白结构异常
C.细胞A核糖体数目减少
D.组织细胞的激素Y受体数目减少

线粒体糖尿病(MD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由线粒体DNA突变导致。受精作用时,精子的线粒体不进入卵子。小王患有MDM,下表为其家族主要成员与MDM发病有关的基因M的测序结果(显示转录编码链起始段)。基因M控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蛋白合成。

家族成员

体细胞中的基因M

家族成员

体细胞中的基因M

小王

5’-ATGGGGAAGTGCCA-3’

小王姐姐

拒绝检测

母亲

5’-ATGGGGAAGTGCCA-3’

姐夫

拒绝检测

父亲

5’-ATGGGGTATTGCCA-3’

外甥女

拒绝检测

妻子

5’-ATGGGGCATTGCCA-3’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 5’-AUG-3’为起始密码子,5’-UAU-3’编码酪氨酸,5’-AAG-3’编码赖氨酸,5’-CAU-3’编码组氨酸)
(3)根据题干信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小王的外甥女也患有MDM
B.MDM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小王只有一半的次级精母细胞含致病基因
D.小王的基因M来自其母亲体内图9细胞A发生的基因突变

(4)结合题干信息和图,说明小王所患的MDM发病机制_______
(5)已知小王父亲不患MDM。请结合题干和上表信息推测,小王夫妇生下的孩子是否患有MDM,并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线粒体置换技术(MRT)是预防线粒体遗传病的新型手段,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6)如图所示过程中,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编号选填)
①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②体外受精技术             ③胚胎移植技术       ④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MRT可能面临伦理争议
B.MRT没有任何生物安全隐患
C.MRT可用于治疗小王的MDM
D.需要政策法规对MRT应用范围作出规定
2024-04-13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期,一款名为Sulpyrro(中译名:赛派诺)的老衰干预制品,凭借减慢细胞老化速度、赋能青春活力的卖点,在京东平台掀起一股抢购热潮,赢得无数富人追捧。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爆火的时间制品赛派诺,其核心机制NAD+(控制人体衰老指标)提升技术源于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2013年,该校P.G.老龄中心的辛克莱尔教授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经过NAD+技术干预后,22月龄暮年鼠老化细胞比例明显降低,骨骼、肌肉状态显著改善,几乎与6月龄小鼠无异。

   

(1)NAD+全称为__________,是细胞内重要的辅酶,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如__________(填写一种类型)等。
(2)赛派诺是一款以提升__________为核心机制的老衰干预制品,该技术源于哈佛医学院P.G.老龄中心辛克莱尔教授的研究。他发现,通过NAD+技术干预,可使暮年鼠的__________比例下降,通过激活Sirtuins家族蛋白(如SIRT1),促进线粒体功能提升和代谢平衡,对__________和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3)NAD+在衰老调控中的作用表现为多个方面。下列哪一项最能描述NAD+提升技术可能对暮年鼠产生的影响(       
A.通过增加NAD+水平,抑制糖酵解过程,减少能量生成,促使细胞进入休眠状态以延长寿命。
B.通过恢复NAD+水平,增强DNA修复机制和Sirtuins活性,从而减少DNA损伤积累,改善细胞代谢功能并延缓衰老。
C.NAD+提升技术主要通过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而非优化线粒体功能,来影响暮年鼠的衰老进程。
D.提高NAD+水平并不能激活Sirtuins家族蛋白,而是通过直接抑制mTOR信号通路,阻止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4)将左侧的生理过程或器官与右侧与其相关的NAD+生物合成或功能进行配对             
A.脂肪组织     1.胰岛素分泌调节
B.eNAMPT     2.EV(细胞外囊泡)中的NAD生物合成
C.胰腺       3.NAD在下丘脑中的生物合成
D.下丘脑      4.认知功能改善
E.视网膜      5.SIRT1活动调节
F.海马体      6.睡眠质量改善
G.人体活动     7.延缓衰老
(5)根据材料,阐述NAD+提升技术如何影响暮年鼠的衰老进程,并解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_____________
(6)结合已知生物学知识,推测赛派诺通过提升NAD+水平可能对人体哪些方面产生抗衰老效应?请至少列举三个方面,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7)假设你是一名科研人员,正在设计一项关于赛派诺在人类抗衰老应用中的临床试验。请详细描述你的试验设计思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点:a.研究目的b.受试者选择标准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计d.主要观察指标与数据收集方法e.预期结果及分析要求:论述清晰,逻辑严谨,科学合理。答案需涵盖所有知识点,体现对NAD+生物合成、抗衰老机制以及相关生理过程的理解与运用_______________
2024-04-06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学4月质量调研试卷
6 . NF-κB信号通路是神经、激素和免疫调节的枢纽(如图所示),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NF-κB信号转导通路长期激活会极大诱发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诱发炎症反应。
(1)细胞因子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从免疫系统的组成看,它属于_____。
A.抗原B.免疫细胞
C.抗体D.免疫活性物质

(2)据图分析,细胞因子和受体结合,经NF-κB促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这一途径中存在___。
A.协同作用B.正反馈调节
C.拮抗作用D.负反馈调节

(3)大部分细胞因子来自T细胞,T细胞在机体内执行___。
A.体液免疫B.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4)T细胞在免疫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免疫治疗中利用抗体靶向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该疗法直接阻断了体内的___。
A.抗原呈递过程
B.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
C.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D.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5)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NF-KB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炎作用。但是大量使用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易导致机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其次,NF-kB信号转导通路还参与激素调节,同时该信号转导通路又受到GABA(y-氨基丁酸)的调控(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更难兴奋)。
(6)GABA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可能出现的现象有____。
A.释放神经递质B.氯离子大量内流
C.膜电位发生改变D.钠离子大量内流

(7)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被神经元质膜上的GAT转运体回收并降解。若GAT转运体活性降低,可能导致____。
A.嗜睡症B.肌张力减弱
C.多动症D.癫痫(细胞异常兴奋)

(8)据图判定,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
(9)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糖水平,需要预先制备标准曲线如下图.若测定某人的血清样品得到吸光度为0.568,则下列计算样品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

A.将吸光度直接代入标准曲线的方程进行计算
B.重新制作标准曲线,再代入测定的吸光度进行计算
C.将该样品稀释后,重新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再进行计算
D.将标准曲线据图外延至测定的吸光度后,再进行计算

(10)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描述合理的____。
A.IKK抑制剂有利于降血糖
B.SIRT抑制剂有利于降血糖
C.γ-氨基丁酸可能具有降血糖效应
D.图中的细胞因子存在诱发糖尿病的风险
7 . 婴儿啼哭时,母亲分泌乳汁,并对其安抚。为研究母亲响应幼崽呼唤行为的机制,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催产素(OT)是在下丘脑神经元细胞(PVN)内合成,由垂体释放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与靶细胞的____结合,促进排乳。
(2)为研究幼鼠叫声对母鼠PVN神经元的影响,通过光纤记录不同时期母鼠的PVN神经元活动数据,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____

(3)丘脑的后内侧核团区域(PIL)介导了母鼠对声音的无意识感知。为研究PVN催产素神经元的神经回路(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联系的通路),利用以下实验材料逆行追踪。
野生型小鼠
RV:是能逆行跨越突触传播的一种病毒;RV-G-:缺失囊膜糖蛋白(G)的RV,丧失跨越突触的能力,但能与外源G蛋白组装成正常功能的RV。
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可与载体连接,在相应的激光照射下,发出红色或绿色荧光
G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
①请完成实验组的过程:
a.____基因连接到G蛋白基因表达载体,转入小鼠PVN神经元细胞;
b.____,转入同一小鼠的PVN神经元细胞;
c.激光激发,分别观察PVN与PIL神经元的荧光情况。
②研究发现:丘脑区域的PIL通过突触将信息传递给PVN,与之对应的实验组结果是____
(4)科研人员进一步推测PIL神经元兴奋会诱导PVN合成OT,为验证推测,构建OCA小鼠,过程如图2:

注:x表示杂交;→表示转录方向;P是催产素基因的启动子;Cre重组酶能特异性识别Loxp序列,不可逆敲除两个Loxp序列之间的DNA片段;STOP基因表达后抑制下游基因转录
①科研人员在OCA小鼠PIL神经元中转入光敏感通道蛋白ChR2基因的表达载体,蓝光照射,ChR2蛋白空间结构改变,引起阳离子内流,PIL神经元电位变化是____
②若推测正确,OCA小鼠的PVN神经元细胞____
③有人认为直接构建OT基因-红色荧光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入野生型小鼠,无需构建OCA小鼠,OCA小鼠与之相比的优点是____
2024-03-11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零模)生物试题
8 . 分泌型短肽C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研究者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C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和机制。
(1)C是植物特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____有机物。
(2)研究者检测拟南芥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的C基因表达量,如图1所示,结果说明,分泌型短肽C参与调控叶片衰老,依据是____

(3)已发现转录因子J参与调控衰老。研究者分别用外源C处理野生型拟南芥(WT)和J缺失突变体(J-)6天,检测叶绿素含量-叶片衰老标志,如图2所示,结果说明C和J均能够____叶片衰老,且____通过____发挥作用。

(4)过氧化氢的积累会促进细胞衰老,CAT蛋白能清除过氧化氢,抑制衰老。研究者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请结合(3)信息,阐述C调控拟南芥叶片衰老的机制____
2024-03-1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零模)生物试题
9 . 新冠病毒(Covid-19)会感染人类并引起呼吸综合征。科研人员通过对多个患者体内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致病病理。下图甲是新冠病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是刺突蛋白S, 其致病机理是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 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最新的疫苗开发技术是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 其制作流程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感染,原因是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____ 道防线。
(2)新冠病毒标出的四种结构中,b的组成成分是____
(3)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对肺细胞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 对病人进行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会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即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会迅速产生,过度免疫应答使大量免疫细胞在肺中被激活,造成呼吸窘迫和肺衰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
A.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B.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37. 8℃左右,此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ACE2受体、抗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4)DNA 或R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其表达产物均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据图乙和所学知识,描述两者在人体内表达过程的差异____
下图为新冠病毒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过程及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①~④代表相关过程,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g代表免疫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的免疫细胞a、b、c的共同点有____。
A.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
B.它们的细胞表面都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受刺激后,都可以活化、增殖并产生细胞因子
D.它们都能分泌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 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Ⅰ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6)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____ 次。
(7)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____ ,结果为阴性。若显色结果为____ ,说明检测无效。
2024-03-07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动植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科学家选取全球气候变暖和光污染两项环境问题,对高温影响睡眠和光影响情绪的神经环路进行了如下两个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温度感受器AC神经元(ACs)表达的TrpA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试说明高温刺激转变为神经信号的方式:_______。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设计反义RNA结合到靶mRNA上阻止其_______过程从而降低靶蛋白的含量。(WT组:高温正常果蝇与常温控制组比较;CN组:高温正常果蝇与常温RNAi比较;RNAi组:高温RNAi与常温控制组比较。VAChT:乙酰胆碱转运体。Nightsleepreduction:相对常温控制组的睡眠变化时间。*代表两组数据间存在较大偏差,ns代表两组数据间的差值可忽略)。
①在果蝇中进行TrpA1的RNAi,果蝇在高温环境中觉醒次数_______(选填“增多”或“减少”)。乙酰胆碱是ACs释放的神经递质,依据是_______

②ACs将信号传给DN1p神经元(DN1ps)。图2对DN1ps中表达的几种神经肽进行了RNAi.R18H11+DN1p神经元是DN1ps的一个亚群,图2表明:________
③PI神经元(PIs)与DN1ps存在直接突触联系,Dh44+PI神经元是PIs的一个亚群,直接影响睡眠进行。图3为Dh44+PI神经元F/F0值,值越高,神经元越活跃。则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神经通路为:高温→____→夜晚觉醒(用→表示使兴奋,┥表示使抑制)。
(2)早期研究表明长期碎片化的光暗刺激会引发负面情绪。研究人员对此现象有以下解释:
A 夜间光线刺激通过视觉信号传至大脑引发负面情绪
B 夜间光线刺激打乱了动物正常的生理节律引发负面情绪
①请你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一个实验判断B解释是否正确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即可,2分)
②通过①的实验,你发现解释B不成立。研究人员通过给小鼠模拟夜间光干扰来研究“光-情绪”神经环路。实验中出现了如下情境:
a.视网膜视觉信号首先传导到pHb区,pHb区背侧连接NAc,腹侧连接mPFC。
b.切断pHb信号对mPFC区的传导,小鼠对夜间光干扰表现出抑郁样行为
c.连接pHb区和x区的神经元在夜间比白天更易兴奋
光影响情绪的神经环路:视网膜→pHb区→x区。x为___________。已知x区为奖赏性神经元(使小鼠愉悦),则连接pHb区与x区之间的神经元释放___________(选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请根据c情境提出一个健康生活的具体建议: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