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0 道试题
1 . 人体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苯丙酮尿症。其本质是发生了(  )
A.碱基序列改变
B.DNA 甲基化
C.氨基酸序列改变
D.酶空间结构改变
2 . 育种工作者将异源多倍体小麦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流程如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异源多倍体AABBCC的培育一定要用秋水仙素加倍处理
B.杂交后代①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CD,含有42条染色体
C.通过病菌接种实验处理杂交后代②可以筛选出杂交后代③
D.射线照射利于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
3 . 具有杂种优势的种子可以提高水稻(2N=24,自花传粉植物)产量,雄性不育水稻的培育促进了杂交育种的进程。某籼稻温敏不育系突变体,温度高于 25℃时表现为花粉败育。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水稻的基因组序列,需要对____条染色体进行基因测序。
(2)水稻胚芽鞘上具有紫线性状,该性状可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筛选。为探明紫线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如图 1)。由杂交结果可知,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的两对等位基因(B 和 b、D 和 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籼稻1和粳稻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种子外壳尖紫色(其相对性状为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的。已知种子外壳尖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科研人员根据表现型能够快速把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的种子与自交种子及人为混入的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区分开,依据是籼稻(BBdd)、粳稻(bbDD)自交后的种子的表现型为____,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种子的表现型为____
(4)水稻雄性可育与 TMS5 和 Ub 基因有关。TMS5 基因编码一个核酸酶 RNase Z Sl,野生型 TMS5和tms5基因在第 70、71 碱基对出现差异(图2)。Ub基因编码Ub蛋白,高温诱Ub过量表达,花粉母细胞中 Ub 蛋白含量过多导致花粉败育(图3)。

由图 2、图 3 可知,tms5 温敏不育系突变体是由 TMS5 基因突变为 tms5的隐性突变体,mRNA 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____,使翻译提前终止,核酸内切酶 RNase Z Sl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功能丧失。在高于 25℃时,Ub 基因过度表达,转录出的 mRNA 未被及时分解,Ub 蛋白在细胞内含量过多导致花粉败育。在杂合子中同时含有正常 RNase Z Sl和失活的 RNase Z Sl,高于 25℃时,Ub基因转录出的过多mRNA被RNase Z Sl分解,____,表现为花粉可育,因此雄性可育相对于雄性不育为显性。
2024-05-08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4 . 洋葱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其植株的地上部分是绿色的管状叶,地下部分是鳞片叶和不定根。下列有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用无水乙醇分离管状叶中的色素,可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C.用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D.低温(4℃)处理洋葱长出的 1cm 左右不定根,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2024-05-0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5 . 研究发现,X染色体上的TLR7基因的编码序列发生某个碱基对的替换后,其编码的TLR7蛋白会更加活跃且更容易与鸟苷结合,使得免疫细胞将健康组织识别为外来组织或受损组织并发起攻击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引起疾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LR7 基因序列改变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B.TLR7 基因复制时,DNA 聚合酶将从模板链的 3'端向 5'端移动
C.TLR7 基因发生碱基替换后,TLR7 蛋白的长度可能不发生改变
D.携带 TLR7 突变基因的男性,突变基因可能来自他的外祖母或祖母
2024-05-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6 .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该细胞经历图1过程最终形成一个XBXb的子细胞,则其他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有4种
C.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I时期,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后,至少3个子细胞带标记
2024-05-04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7 . 野生型甜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植株上存在单性雄花(只有雄蕊)和单性雌花(只有雌蕊)。研究人员发现一株全为两性花(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突变体m。为探究甜瓜花性别分化的机制,进行了如下研究。
(1)已知基因A和B控制甜瓜花的性别,用野生型甜瓜与突变体m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判断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___上。

(2)研究表明,A基因调控雄蕊发育,B基因调控雌蕊发育,雌蕊发育后A基因方可表达。花蕊发育过程中乙烯抑制B基因的表达,不同部位花发育过程中乙烯含量有差异,因而野生型植株上同时开雌花和雄花。某些花中乙烯含量高导致B基因不表达,最终只发育出雌蕊,F₂中全雌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某些花中乙烯含量低,B基因表达,________,故只发育出雄蕊。
(3)科研人员对野生型甜瓜(AABB)进行诱变,得到一株只开雄花的隐性突变体n。经检测,该突变体中E蛋白某位点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色氨酸。
①突变体n中编码E蛋白的E基因碱基对发生了______,导致E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E蛋白功能丧失,引起花发育异常。说明E基因在甜瓜花性别分化过程中也具有关键作用。
②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n与上述杂交实验所得的纯合全雌花甜瓜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结果为雌雄同株异花:全雌花:全雄花=9∶3∶4。由F2中基因型为AAbbee的植株表型与突变体n一致,可推知B(b)基因与E(e)基因在调控甜瓜花性别分化中的上下游关系。
(4)综合上述信息完善下方A、B、E基因在甜瓜花性别分化中的调控机制图。在(       )中选填“+”“—”(+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乙烯______基因______基因雌蕊发育A基因雄蕊发育
______
8 . 已知西瓜早熟(A)对晚熟(a)为显性,皮厚(B)对皮薄(b)为显性,沙瓤(C)对紧瓤(c)为显性,控制上述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三个纯合的西瓜品种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某课题组进行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③⑨⑩幼苗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均不同
B.与⑤植物相比,⑥植株的果实更大,含糖量更高
C.获得⑦幼苗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D.为获得早熟、皮薄、沙瓤的纯种西瓜,最好选用品种乙和丙进行杂交育种
9 . 下图中乙、丙为某二倍体生物甲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变异的细胞,每个细胞只发生一种类型的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乙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易位
D.图丙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10 .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c-myc、p16等基因的异常改变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其中,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myc基因和p16基因可能分别属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防治结肠癌的根本方法是剔除细胞内的c-myc基因和p16基因
C.与正常细胞相比,结肠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形态和结构会发生变化
D.若不发生其他变异,结肠癌细胞内的基因数量、染色体数量与正常体细胞相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