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0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互换形成不同配子类型的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基因重组,可能会使子代出现变异
B.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C.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导致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重组
2024-06-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       

A.碱基的替换、碱基的缺失
B.碱基的缺失、碱基的增添
C.碱基的替换、碱基的增添或缺失
D.碱基的增添或缺失、碱基的替换
2024-06-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叶绿体与线粒体间信号交流调控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生物体受遗传调控的自主细胞死亡现象,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环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植物在遭受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体内ROS增加,ROS作为信号分子会增加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筛选出1个拟南芥细胞死亡突变体mod1,该突变体中存在明显的ROS积累,暗示ROS的过量积累与该突变体的细胞死亡表型相关。通过modl突变体克隆鉴定出MODI基因,该基因编码叶绿体中的脂肪酸合酶,负调控植物PCD。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在PCD中起核心作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叶绿体中导致ROS产生的信号是否可传递到线粒体中激发ROS产生并最终诱导PCD?为探明其中的作用机制,他们针对modl突变体构建了其T-DNA插入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出能够抑制modl细胞死亡和ROS积累表型的抑制突变体,并克隆了这些抑制突变体对应的抑制基因,该基因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mETC复合体I)的组装及活性有关。modl是叶绿体中脂肪酸合酶的突变体,其PCD表型却能被线粒体中mETC复合体I的功能缺失所恢复,由此暗示植物细胞中存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之间的信号交流调控PCD。
最近,研究组通过大规模筛选modl突变体的抑制突变体,克隆了3个新的抑制基因pINAD-MDH、DiT l和mMDH 1。此3个基因分别编码质体定位的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叶绿体被膜定位的二羧酸转运蛋白1和线粒体定位的苹果酸脱氢酶1,突变后都可抑制mod1中ROS的积累及PCD的发生。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他们论证了苹果酸从叶绿体到线粒体的转运,对线粒体中ROS的产生及随后PCD的诱导起重要作用(如图)。

该研究拓展了我们对植物细胞中细胞器间交流的认识,为我们深入理解植物PCD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线索,是该领域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1.根据上述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叶绿体与线粒体之间的信号交流调控PCD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MOD1功能缺失导致NADH/H+在叶绿体中大量积累,草酰乙酸在pINAD-MDH作用下被氧化为苹果酸
B.苹果酸通过DiT1转运到细胞质中,并进一步转移到线粒体
C.在线粒体中,mMDH1将苹果酸转化为草酰乙酸,同时NADH/H+水平升高
D.mETC复合体I活性增加,产生过量ROS,引发PCD
2.根据文中信息,下列证据中能够支持上述机制的是(       
A.拟南芥细胞死亡突变体mod1中存在明显的ROS积累,暗示ROS的过量积累与该突变体的细胞死亡表型相关
B.mod1是叶绿体中脂肪酸合酶的突变体,其PCD表型却能被线粒体中mETC复合体1所恢复
C.抑制突变体的三个抑制基因突变后均可抑制MOD1发生PCD
D.苹果酸也可以由线粒体运输到叶绿体
4 . 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立枯病造成水稻减产。某科研团队以不具有抗性的连粳11号、龙粳39号两个纯合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培育抗立枯病的水稻新品种,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粳11号对镰刀菌表现为易感病,对立枯丝核菌表现为抗病,而龙粳39号则相反。已知水稻对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分别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A/a、B/b基因控制。连粳11号和龙粳39号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统计F2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连粳11号和龙粳39号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选择F2中对两种菌均具有抗性的个体自交,单株收获其所结的种子种在一起形成一个株系,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株系占______,将其培育成甲品种。

(2)褐飞虱是水稻的害虫,也会造成减产。该团队利用X射线对另一个无褐飞虱抗性的荃优822号纯合水稻进行处理后,发现少数水稻对褐飞虱产生较高抗性,标记为突变型乙。乙5号染色体上某DNA区段与高抗虫性相关,对荃优822号的该区段设计重叠引物,提取乙和荃优822号的5号染色体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推测5号染色体上第______对引物对应区间(记为N基因)发生了碱基的_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

(3)研究者对N基因进行分离和克隆,以其作为目的基因与Ti质粒的______区段进行拼接,导入到水稻甲的叶肉细胞中,经组培获得具有抗立枯病和抗褐飞虱的转基因植株丙。
(4)对丙进行扩大培养,发现有部分丙植株体细胞中含有2个N基因,请写出由丙获得稳定遗传的抗褐飞虱新品种丁的最简便方法:______。在作答区域内标出丁植株体细胞内N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_____(请参照图例,圆圈表示细胞,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位点,字母表示基因)。

2024-06-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5 .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受这一事件影响,我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对于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污染水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可能通过引起           对生物造成的影响。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

(2)放射性物质可能会以食物链为途径通过________作用最终进入人体,因此引起大量民众恐慌,进而增大了对淡水养殖品的需求。淡水养殖通常选择在鱼塘、湖泊等地方,养殖单一鱼种(如鲤鱼)时,对其环境容纳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了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环境容纳量对应的数量____(是/不是)最佳的养殖规模。可通过_______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以确定捕捞强度。
(3)淡水养殖经常选择对多个鱼种立体混养,以使经济收益最大化。四大家鱼青、草、鲢、鳙混养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四大家鱼在水体中取食和栖息的水层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4)由于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在季节变换的过程中,气温改变将引起水面温度改变,进而改变水体密度,从而引起水体出现垂直方向上的环流,风的作用又会加剧水的对流混合,这种现象在春秋季最为明显。下图表示典型温带深湖水温的垂直分布状态的季节性差异。春季环流可显著提高湖中总的生命活动的原因有很多,如春季环流可提高下层水体中_______的含量来增强分解者对沉积物的分解作用,也可提高上层水体中__________的含量来增强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

(5)淡水养殖时,为了实现少投入、多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需选择多种生物成分并合理布设,同时还要尽量减少水体污染物,这主要是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原理。
2024-05-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6 .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提高水稻产量,科研人员通过突变育种的方式筛选出了单基因纯合突变体1~4四种品种。通过测序发现,突变体1为0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该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1)科研人员观察发现突变体1和突变体2水稻穗子显著大于野生型。分别将其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获得的F1的穗子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野生型,说明大穗为隐性性状。将突变体1与突变体2杂交,若____________,没有出现新的表现型,说明两种突变体突变基因为同一位点的基因。
(2)研究表明,位于水稻6号染色体上的APO1基因与水稻穗子大小有关,突变体3为AP01基因功能缺失型隐性纯合突变体、穗子显著小于野生型;突变体4为AP01基因功能增强型显性纯合突变体,穗子显著大于野生型。研究人员将等量的APO1基因分别导入野生型和突变体1的植株中,测定细胞中APO1mRNA的含量和APO1蛋白含量,结果见下图。上述实验结果说明0s基因对APO1基因的_________过程无影响,可能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降低细胞中APO1含量。   

注:Actin,即“肌动蛋白”,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在该实验中作为参照指标。
(3)为了进一步确定Os基因与APO1基因是否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水稻穗子的大小,研究人员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3杂交后F1自交,若子代性状及比例为野生型:大穗:小穗=________,说明(2)中结论成立,0s基因与APO1基因共同影响穗子的大小。
(4)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野生型水稻,获得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mm,该植株生长势、花的形态均正常。为了批量生产雄性不育植株,育种工作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正常育性基因M、a-淀粉酶基因S(S阻断淀粉储存使花粉失去活性)和珊瑚中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不含R的种子呈现白色)串联,然后导入雄性不育突变株的一条染色体的雄性不育突变基因位置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______(写出基因型),F1中非转基因的雄性不育种子与转基因的雄性可育种子的比例为_______。若要后代表型均为雄性不育,从而得到非转基因雄性不育系,可分别挑选F1中表现为_________的种子作父本与母本进行杂交。
2024-05-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村一中2023-2024高三第一次热身练生物试卷
7 . 单亲二体(UPD)是指正常二倍体的体细胞(2n)中某对同源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或母方的现象。下图表示某种UPD的发生机制:减数分裂出现错误的二体卵子(n+1)和正常精子(n)结合形成三体合子(2n+1),三体合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失去一条染色体,称为“三体自救”。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乙、丙可能发育为性别相同的个体,且丙为UPD
B.“单亲二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在联会时可以观察到
C.表型正常双亲生出UPD血友病女孩,可能是母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D.即使母方的卵子中无12号染色体,仍可能形成12号染色体的UPD
2024-05-2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村一中2023-2024高三第一次热身练生物试卷
8 . 为了寻找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其中包括影响配子发育和胚胎发育的基因等)。研究人员从被Ds(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插入的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两个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突变体(ovp1和eed1),已知两个突变体关于苗色的基因型都为Aa。
(1)突变体ovp1和eed1各自自交,将收获的种子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10分钟,然后用___洗涤。将处理好的种子接种于添加___的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十天后统计绿色苗和黄色苗的数量,结果如表1。ovp1和eed1自交后代中,绿色苗与黄色苗的性状比例分别为___,A和a___(遵循/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由此推测,ovp1可能为___致死突变体,eed1可能为___致死突变体。
表1
突变体植物绿色苗黄色苗
Ovp133263454
eed137361852
(2)为了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并进一步确定影响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具体突变类型,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如表2:
表2
组别杂交亲本子代中的绿色苗(株)子代中的黄色苗(株)
1ovp1(母本)×野生型(父本)444429
2ovpl(父本)×野生型(母本)0600
3eed1(母本)×野生型(父本)336307
4eed1(父本)×野生型(母本)321326
①1组和2组杂交结果说明ovp1为___突变体。
②3组和4组杂交结果说明eed1为___突变体。
9 . 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植物(XY型)。但其祖先是两性花植物,其发生雌雄异株演化背后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猕猴桃Y染色体上的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基因(SyGI)在发育着的雄花中特异性表达,通过减弱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进而抑制雄花中的心皮(本应发育为雌蕊的结构)的发育。研究还发现在其常染色体有一个SyGI的拷贝基因A,A在花器官各部分都不表达,却只在幼嫩叶片中高表达。分析推测,SyGI可能起源于200万年前,前体Y染色体获得了基因A.虽然SyGI与其祖先基因A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相同,但由于在基因演化过程中启动子的关键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其表达部位完全不同,基因的功能也产生了分化。
继SyGI之后,研究人员分析猕猴桃早期花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发现了基因FrBy在雄蕊的花药中特异性表达,推测FrBy本就存在于猕猴桃的祖先种基因组中。其功能缺失突变(失活)导致了X染色体的产生。为此,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两性花植物拟南芥和烟草中FrBy的同源基因敲除,发现其雄性不育,花的表型与猕猴桃雌花类似。基于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提出“SyGI和FrBy双突变模型”,用以解释猕猴桃性别演化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猕猴桃Y染色体上的SyGI与性别决定相关,其来源于基因A的过程未涉及(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表达部位改变
D.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2.某同学综合资料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SyGI会抑制雌蕊的发育
B.FrBy本就存在于猕猴桃的祖先种基因组中
C.Y染色体上存在SyGI和功能缺失突变的FrBy
D.X染色体上存在功能缺失突变的FrBy
3.下列结论不支持“双突变模型”演化机制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FrBy和常染色体上的A起源相同
B.性染色体上的SyGI和FrBy在雄花中特异性表达
C.敲除猕猴桃雄株性染色体上的SyGI可获得两性花
D.转入FrBy的猕猴桃雌株可自花传粉产生子代
10 . 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它的舌管(吻)较长,适于采集不同花的花蜜﹐且周身长有绒毛,便于黏附花粉,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它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异。研究发现,7个东方蜜蜂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脉受体基因(Lkr),但不同种群蜜蜂的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实验组蜜蜂体内,该基因可使Lkr的表达产物减少。检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糖敏感性强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集花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和题干信息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Lkr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性有关
B.Lkr基因表达程度不同是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C.温带蜜蜂种群的Lkr基因表达程度比热带地区高
D.不同地区的气候、植物种类,植物花期等主导了蜜蜂进化的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