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9 道试题
1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3)题。
细菌之间的基因重组
细菌之间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基因的交流,从而增大对环境的适应。
第一种细菌的基因重组现象发现于1946年。微生物学家Lederberg筛选出两种突变细菌,A缺乏合成甲硫氨酸的能力,B缺乏合成苏氨酸的能力。A、B菌均有链霉素抗性和敏感性两种亚型。链霉素敏感细菌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不会死亡,但是没有增殖能力。Lederberg发现只有链霉素敏感A菌与链霉素抗性B菌混合后的产物,在不含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选择培养基上长出菌落。经研究发现,这种称为接合的现象需要细菌之间的直接接触,经由一种特殊通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入受体菌中实现基因重组(图1)。

第二种细菌的基因重组也是Lederberg发现的。他在装有DNA酶的培养液的U型管两侧分别培养合成代谢突变菌I及合成代谢突变菌Ⅱ,二者之间用只允许病毒和大分子物质透过的滤膜隔开(图2),经过抽吸后,将培养Ⅱ一侧的菌液涂布在无添加的基本培养基上,长出了野生型菌。这种现象显然不是接合的结果,在Ⅱ侧的菌液中发现的噬菌体P揭晓了答案。P能侵染细菌并将其DNA整合到细菌拟核DNA中,一定条件下合成子代噬菌体并裂解细菌。偶然情况下,P外壳错误包装宿主细菌的部分DNA片段,释放后再侵染其他细菌时,所携带的原细菌DNA片段与后者发生基因重组。这种借由病毒的细菌基因重组称为转导。
此外,Avery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细菌还能够通过直接吸收外界游离DNA片段来实现基因重组。多种基因重组方式令细菌具有更强的基因交流能力,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超级细菌感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医疗、畜牧养殖等产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1)图1实验中,Lederberg在筛选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菌时,使用的选择培养基除了基本营养物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两种突变细菌中,供体菌是__________(填“A”或“B”),在选择培养基中长出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①图2实验中,Lederberg能排除野生型菌的出现来源于接合或转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研究者利用野生菌(T+L+C+)作为供体菌,合成代谢突变菌做受体菌(TLC)。使用__________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对受体菌转导情况进行计数,发现T+的菌落中,有47%同时也是L+,但只有2%同时也是C+。结合实验结果,针对野生菌中3个基因在DNA上的排列顺序,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验证假设,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
(3)利用本文信息,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阐明滥用抗生素引发超级细菌感染致病的原因:_________
2 . 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花药萎缩、雌蕊正常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麦。为将此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突变体小麦(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其中A、B和D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
(2)用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稳定出现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且比例接近________,据此推测雄性不育与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为确定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小麦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且常呈落后状态,大约有50%被遗弃在细胞质中,最终被降解。图1中不育株与四倍体可育小麦(2n=4X=28,AABB)杂交,所得F1均与正常小麦进行杂交,连续进行此操作,统计发现每代不育个体占比______,可知不育M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为对M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实验人员培育了含有D染色体组的可育小麦(AABBDD)和Dn进行杂交实验(图2)。Dn为可育小麦D组染色体端体系列(端体是指只含有着丝粒和一个臂的染色体,“D1L”表示D组1号染色体均只有长臂,其余染色体正常;“D7S”表示D组7号染色体均只有短臂,其余染色体正常)。

雄性不育株与D1S杂交,观察F2植株育性和1号染色体形态是否正常,统计植株数量。据此判断M基因在D组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①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短臂。
②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长臂。
③若______,则M基因不位于D组1号染色体。
(4)研究发现控制小麦茎长度的基因R/r与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矮为显性性状。请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以实现用矮性状标记雄性不育基因_____
实验材料:纯合高雄性不育小麦、杂合高雄性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纯合的矮秆可育小麦。
3 . 某种蔬菜(2n)为自花传粉作物,其苗期茎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SSR是不同染色体中具有特异性的碱基序列。研究者将苗期紫茎个体和苗期绿茎个体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并对亲本、F1、F2中苗期绿茎个体4号染色体的SSR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蔬菜在自然情况下均为纯合子,且苗期紫茎对苗期绿茎为显性
B.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可以判断苗期绿茎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C.若F1的3号染色体SSR检测结果与4号染色体的相同,则F2苗期绿茎个体的3号染色体SSR检测结果也与4号染色体的相同
D.若F2苗期绿茎个体中有1个个体与F1的检测结果相同,则可能发生了表观遗传
4 . 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孤雌生殖诱导系玉米S,当其作为父本与普通玉米杂交时,会产生2.29%的单倍体子代。就这些单倍体出现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说:单受精理论认为S的花粉中只有一个有效精子,随机与卵细胞或极核受精;染色体排除理论认为受精卵中来自精子的染色体全部丢失。极核是指在被子植物中伴随卵细胞形成的两个极核,每个极核含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若将控制植株紫色色素形成基因A和控制胚紫色色素合成的基因R导入S的染色体DNA,使其作为父本与黄籽粒普通玉米杂交,则产生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       
A.若单受精理论成立,该单倍体子代应表现为植株为绿色、胚为紫色
B.若单受精理论成立,该单倍体子代应表现为植株为紫色、胚为黄色
C.若染色体排除理论成立,该单倍体子代应表现为植株和胚均为紫色
D.若染色体排除理论成立,该单倍体子代应表现为植株为绿色、胚为黄色
5 . 柳穿鱼花是一种二倍体雌雄同体植物,柳穿鱼植株A、B的基因型相同,但在开花期植株A的Lcyc基因(决定花形态结构)表达而表现出唇形花冠,植株B的Lcyc基因因高度甲基化(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不表达而表现出辐射状花冠。将植株A、B进行杂交,F1植株的花形态结构均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获得F2,F2植株中绝大多数植株的花形态结构与植株A相似,少部分与植株B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B的Lcyc基因因高度甲基化而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直接导致Lcyc基因的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过程受阻。Lcyc基因高度甲基化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
(2)根据植株A和B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
①F1植株的花形态结构与植株A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
②Lcyc基因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③若Lcyc基因甲基化不影响植株雌、雄配子功能及个体存活率,F2植株中花形态结构为唇形花冠与辐射状花冠的植株数量比例偏离3:1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若Lcyc基因甲基化会影响花粉活力,导致75%的花粉不育,则F2植株中,唇形花冠与辐射状花冠的植株数量比例为________
6 . 同学甲发现某个雄果蝇(突变体Ⅰ)为触角足基因(A)突变体,研究其家系发现Ⅰ的双亲各有一个A基因发生单基因突变,且突变位于不同的位点,调查结果见表,则表中①是(       
个体父本母本F1某正常个体突变体Ⅰ
表型正常正常正常触角足
A基因编码链测序结果[136C/A][302T/G][136C/C];[302T/T]
注:[136C/A]表示两条同源染色体上A基因编码链的第136位碱基分别是C和A,其他类似。
A.[136T/C];[302C/A]B.[136T/G];[302C/A]
C.[136C/A];[302T/G]D.[136T/A];[302G/C]
7 . 甲胎蛋白(AFP)可作为生长调节因子调节免疫功能,诱导 T细胞凋亡。AFP 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胎儿血液中具有较高的浓度,胎儿出生后则下降,出生2~3个月后,在婴儿血液中就较难检出。AFP在肝癌及多种肿瘤发生时浓度增加,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控制AFP合成的基因也存在于胎儿其他所有细胞中
B.T细胞能被AFP诱导的根本原因是T细胞上AFP受体的基因得到表达
C.AFP中肽键形成时,脱去的水分子中氧原子来自羧基,氢原子来自氨基
D.肝癌细胞内控制合成AFP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FP功能发生了改变
8 . 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正确为(       
A.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能够发生自由组合
B.摩尔根等人通过将特定的基因与特定的染色体相联系,成功地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摩尔根等人采用荧光分子标记法,精确地测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线性排列顺序
D.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9 . 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相关叙述
(1)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
(2)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抗锈病高产小麦新品种(      )
(3)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两大阶段(      )
(4)单倍体育种中,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均为纯合的二倍体(      )
(5)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
(6)诱变育种需要处理大量生物材料,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      )
(7)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
(8)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可遗传,但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可以遗传(      )
2024-05-2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通关03 易错点狂刷351个-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10 . 科学家在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得到一些突变体。为了研究其遗传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实验中控制果蝇体色和刚毛长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

P  灰体长刚毛♀×黑檀体短刚毛

            ↓F1          
灰体长刚毛

测交F1灰体长刚毛  ×  黑檀体短刚毛♀

                  ↓测交后代     
灰体长刚毛     黑檀体短刚毛
1        :      1
据此分析,F1雄果蝇产生____种配子,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
(2)果蝇A1、A2、A3为3种不同眼色隐性突变体品系(突变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为了研究突变基因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两两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P        A1×A2
↓F1        野生型
P        A2×A3
↓F1        突变型
P        A1×A3
↓F1        野生型
据此分析A1、A2、A3和突变型F1四种突变体的基因型,在图中标注它们的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____(A1、A2、A3隐性突变基因分别用a1、a2、a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2024-05-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抢分05 非选择题冲刺篇(4种类型,真题+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