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9 道试题
1 .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加快杜鹃花品种的改良,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选择芽尖作为外植体可减少病毒感染
B.外植体可用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C.图中③和④分别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D.射线处理后可选择有用的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
2024-04-30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水稻(2N=24)品系甲粒大饱满口感好,品质优良,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抗稻瘟病能力较弱,易被真菌病原体感染而患病,传统常用农药多菌灵抑制病原真菌繁殖,生产成本较高。IPA1基因(简称为I基因)是位于水稻品系乙中的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在保证品系甲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增强其稻瘟病抗性,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说明:回交是指子一代和两个亲本的任意一个进行杂交的一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农药多菌灵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主要在有丝分裂的_____期起作用,抑制真菌的增殖。
(2)传统杂交育种时,需将母本进行_____处理,从而避免母本自交结实。若能以雄性不育系作为母本,可提高育种效率。
(3)科学家利用水稻品系甲中雄性不育株N(不育基因是核显性基因,用N表示),与水稻品系乙进行杂交,将抗稻瘟病基因IPA1导入品系甲中,改良品系甲的稻瘟病抗性。育种流程如下图:

说明1: 第一次回交的后代称为回交一代,用 BC1表示;回交一代再回交,称为回交二代,用BC2表示;回交 n-1 代,用 BCn表示。
说明 2: BC1F1、BC2F1、BC3F1均选择含I基因且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株进行回交。 BC4F1选择含1基因且性状优良的可育植株自交。
①雄性不育株N的基因型为Nn,不可能为NN的原因是_____。F1中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比例为_____
②选择F1中长势好的不育株与品系甲回交,统计BC1F1的性状及分离比,如下表。可知N基因和I基因的位置关系为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回交
世代
雄性不育含
I基因株数
雄性不育不含
I基因株数
雄性可育含
I基因株数
雄性可育不含
I基因株数
BC1F19411110591
③连续回交的目的是_____
3 . 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性别野生性状数量突变性状数量突变性状数量/(野生性状数量+突变性状数量)
雄株M1M2Q
雌株N1N2P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的值分别为1、1/2
B.如果突变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的值分别为1、0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的值分别为1/2、1/2
4 . 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凋亡、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成熟miRNA的调控,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酶的催化。
(2)B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在B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物质②是指________
(3)据图分析可知,miRNA调控Bc1-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________
(4)若MIR-15a基因缺失,则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理由是____________
2024-04-2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一0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等级考)
5 .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正常雌果蝇的性染色体如图1。科学家发现了在自然界能够正常存活的某品系雌果蝇,其性染色体中含有Y染色体和并联X染色体,组成如图2。

   

(1)正常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这两条染色体会在________期分开,最终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2)科学家将图2品系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交配,发现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只有2种,说明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的果蝇不能存活。
(3)基因型为   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bY的雄果蝇连续交配多代,b基因在此过程中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
(4)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然而在研究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实验能够证明交叉互换是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直到某实验室利用图3品系雌果蝇进行了研究。
注:并联X染色体的一条X臂上携带A基因,另一条X臂上携带a基因。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

   

有研究表明X染色体臂之间可以进行“交叉互换”。当图3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
6 . 遗传学技术在突变检出领域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与作用。
(1)Muller-5技术常用于果蝇X染色体上突变的检出,已知果蝇棒眼对圆眼为显性,红眼对杏色眼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皆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为利用Muller-5品系雌果蝇检测基因突变的过程图。不考虑交叉互换。

为检测出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突变,F1代需进行_____(填“自由交配”“自交”或“单对交配”)获得F2代。现有某纯合致死突变基因被检出,则在F2代中,最好选取性状为_____果蝇进一步研究该突变基因的作用。
(2)PCR扩增法可用于基因点突变的检出,其基本原理是,如果引物的3'端碱基与模板碱基不互补,则用耐热DNA聚合酶无法延伸。已知某变异果蝇品种在Badh2基因的EXON7区出现了一个8bp的碱基对缺失和三个位置的碱基替换(其他序列与野生型一致),为了检测该变异,现设计以下四条引物进行PCR(如图所示)。

除了题干中提到的引物、耐热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外,PCR反应体系中还需添加_____。若在8bp缺失型的DNA样本中同时加入四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实验结束后应使用_____技术对产物进行检测,且理论上可以得到_____种序列不同的DNA片段。
(3)在检出突变基因后,科学家往往利用基因工程的方式获得该基因对应的蛋白质并进行下一步研究。如图为构建重组质粒的流程示意图,在该过程中,应使用_____对质粒S进行酶切。将重组质粒通过转化导入亮氨酸合成缺陷细菌后,应使用_____(填“添加亮氨酸”或“不添加亮氨酸”)的选择培养基,同时挑取_____(填“有绿色荧光”或“没有绿色荧光”)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7 . 血红蛋白α链编码第138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发生变化,缺失了一个碱基对,导致正常基因E突变成致病基因e,部分示意图如下(UAA、UAG为终止密码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均存在差异
B.正常基因E突变为基因e后使形成的肽链缩短
C.与基因e同位置发生碱基对替换相比,缺失对蛋白质结构影响更大
D.可以通过基因治疗和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该病,同时能纠正病变的基因
8 . 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则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研究人员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用_____酶处理,过程③常用的具体方法有_____(答出2种)。
(2)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中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_____
(3)将获得的杂种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杂种植株。某小组以芽体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IBA进行芽体增殖实验,芽分化率结果如表所示。

   

0.10.20.30.40.5
1.03163584951
2.04095766950
3.03775645441
4.02535313025
5.08211284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
②根据该实验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6—BA与IBA浓度比例为10:1时芽分化率最高,原因是_____
(4)请简述以获得的若干杂种植株为材料,经初步筛选获得耐盐植株的实验思路:_____
9 . 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图2中个体Ⅱ-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4种配子
A.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
B.Ⅲ-2为痴呆患者可能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
C.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
10 . 造血干细胞内BCR基因和AB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融合基因后,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使某种蛋白质(简称CP)磷酸化而被激活,最终造成白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主要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异常造血干细胞发生变异的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B.激活CP依赖于ATP中具有较高转移势能的末端磷酸基团
C.融合基因通过控制BCR-ABL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mRNA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结合后开始指导BCR-ABL蛋白相关肽链的合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