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B/b、 D/d)控制,体细胞中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其花色遗传如图1所示。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各种配子正常存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橙花性状的基因型有4种
B.突变体①可以产生8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C.若子代中黄色∶橙色=1∶4, 则其为突变体②
D.等位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2 . 染色体数目不稳定是肿瘤标志性特征之一。为探究KLF14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科学家检测了正常小鼠和KLF14基因敲除小鼠体内不同染色体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代表相互之间差异极显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体细胞小鼠染色体的数目是40条
B.KLF14基因对肿瘤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促进作用
C.KLF14基因缺失可能会引起染色体不均等进入子细胞
D.KLF14基因表达蛋白可能参与检测和纠正细胞中DNA损伤
3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新型抗生素有望战胜超级耐药菌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R菌)外膜上的脂多糖(LPS)外衣使其能抵抗多种抗生素,导致抗生素耐药。R菌能引发严重的肺炎和血液感染等,死亡率可达60%。
为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研究人员从多种环肽中筛选出对R菌有杀菌活性的环肽X。经过改造,得到杀菌活性更高、特异性更强且对小鼠更安全的环肽Z。
继续研究Z的作用靶点,不断提升培养基中Z的浓度,让R菌进化出对Z的耐药性,然后通过基因测序分析突变位点,发现突变发生在编码Lpt复合物(包括LptA~LptG7种蛋白)的基因中,该复合物参与R菌细胞中LPS转运的机理如图1,箭头代表转运方向。

为确定Z是否影响LPS与LptA结合,制备含LplB2FGC复合物和LPS的脂质体(如图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Z和无关环肽,再加入ATP和LptA-His融合蛋白(His是一种短肽标签,可利用His抗体检测带标签的蛋白),进行抗原-抗体杂交,结果如图3。
   
最后,研究者测试了Z对分离自患者不同感染部位的R菌的体外活性,发现Z对这些菌株均有极强的杀菌活性。将上述菌株接种到模式小鼠体内后,Z仍有强大的杀菌活性。目前,Z已经进入临床测试,如果试验顺利,R菌给医生带来的噩梦有望终结。
(1)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过程:细菌发生抗药的基因突变,__________对其进行选择,抗药基因频率升高。
(2)请完善筛选环肽X的技术路线:将__________溶于等量无菌水→浸润无菌圆形滤纸片→将滤纸片放在涂布R菌的培养基上→恒温箱培养→筛选周围出现__________的环肽。
(3)若环肽Z对传统抗生素敏感型和对传统抗生素耐药型的两种R菌的杀菌作用__________,则其可能作用于一个未知新靶点。
(4)分析图1,下列关于R菌转运LPS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Lpt复合物在核糖体中合成
B.LptB、LptG、LptF、LptC分布在内膜上
C.Lpt复合物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D.Lpt复合物将LPS从外膜转移到内膜
E.R菌的外膜和人体细胞膜结构一致

(5)分析图3,结果显示与无关环肽相比__________。综合以上研究,环肽Z的杀菌机理是_______,导致LPS在细胞中积累,使R菌死亡。
2024-04-01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资料一: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1所示.

(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A的人应具有_____基因。
(2)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2)所示.II﹣2和III﹣1的基因型都为hhIBi,那么II﹣1的基因型是_____
(3)已知I﹣1是纯合体,有B基因,I﹣2有i基因.II﹣3为O型血的几率是_____
(4)图(2)所示家族成员的染色体数目都是46条.该家族III﹣1号女性痴呆的发病原因与人类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发生如图(3)所示变异有关.这种染色体畸变类型属于染色体_____的变异,下列属于图(3)所示变异原因的有_____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
资料二:检测发现,图(3)所示变异过程中基因的结构完整不变,变异后的细胞内基因的种类和染色体数目都不会发生改变,变异的7号、9号染色体能发生联会行为形成生殖细胞.若胚胎细胞中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即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有三份),表现为痴呆;若胚胎细胞中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即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只有一份),则胚胎早期流产.
(5)现已查明III﹣1号发病的原因与I﹣2和II﹣2细胞中7号和9号染色体均异常有关,以下分析错误的是_____
A.III﹣1的染色体组成是AA+BB
B.I﹣2和II﹣2的染色体组成是AA+BB
C.III﹣2和III﹣3的染色体组成是AABB
D.III﹣4的染色体组成肯定是AABB
(6)图(4)所示为Ⅲ﹣4和Ⅲ﹣5的细胞内7号和9号的染色体组成以及有关ABO血型的基因组成.该夫妇生出痴呆患儿的概率是_____,血型为_____.为避免生出痴呆患儿,已经怀孕的III﹣5决定做早期产前诊断,以下最合适的检测手段是_____

A.B超检查B.基因探针检测C.羊水检查D.胎儿血型检测
2019-10-30更新 | 5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5 . 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子代叶片边缘

①×②

光滑形

①×③

锯齿状

①×④

锯齿状

①×⑤

光滑形

②×⑥

锯齿状

A.导致①锯齿的突变基因与导致⑥锯齿的突变基因为等位基因
B.③和④的后代与①和②的后代杂交,子代全为叶片边缘光滑形
C.①和②的后代与①和⑤的后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锯齿的概率为1/2或1/4或7/16
D.若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说明突变体⑤的突变基因与其他突变体突变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
6 . 红色面包霉的菌丝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色对白色显性。下图表示其生活史,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子代菌丝体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能直观验证分离定律
B.子代菌丝体基因型为A或a
C.若囊中A、a孢子比例不为1∶1,说明是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
D.若囊中第一、二个孢子基因型为A,第三、四个为a,最可能是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
7 . 遗传性肾炎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的遗传性肾小球基底膜疾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4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A5等的突变会导致遗传性肾炎的发生。某遗传性肾炎家族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检测了部分个体的基因型,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新的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检测个体基因A4基因A4'基因A5基因A5'
Ⅰ-1++++
Ⅰ-2+++-
Ⅱ-6++-+
Ⅱ-7+-+-
注1:基因A4'、基因A5'分别为基因A4、基因A5的突变基因。
注2:“+”表示有该基因,“-”表示没有该基因。
A.基因A4可以突变为基因A4',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基因A4对基因A4'为隐性,基因A5对基因A5'为显性
C.Ⅲ-8的基因型可能是A4A4XA5XA5'或A4A4'XA5XA5'
D.Ⅱ-6与Ⅱ-7生育女孩患病概率为1/2,生育男孩均不会患病
8 . 与雌蚕相比,雄蚕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科学家利用诱变和杂交的方法构建了一种家蚕品系,实现了专养雄蚕的目的。该家蚕品系雌雄个体基因型组成如下图所示。A/a为控制卵色的基因,显性基因A决定黑色,隐性基因a决定白色,b、e是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的突变基因(注:ZbW、ZeW为纯合子),“+”代表野生型基因。研究发现,在该家蚕品系的性染色体上存在交换抑制因子,能避免四分体中染色体片段互换,从而保留该品系用于育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构建该品系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该品系产生的黑色受精卵为雌蚕,白色受精卵为雄蚕
C.由上图可知该品系不可能产生的基因型配子是Za++、Zabe、Zab+、WAb、Wa+
D.该品系能产生四种受精卵,其中胚胎致死的基因型为Zab+Zab+、Za+eWA+
9 . 某果蝇精原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五对等位基因,其中一条染色体b、c、d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联会时,倒位片段会扭曲与同源片段形成倒位环,且联会后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基因B、C(b、c)之间或基因C、D(c、d)之间发生了一次交换,交换后形成了无着丝粒片段和双着丝粒桥,无着丝粒片段会因水解而丢失,双着丝粒桥会发生随机断裂,假设断裂处发生在相邻两基因之间。最终该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配子,整个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一缺失配子基因型为 ad,则另一缺失配子基因型为 ABc
B.若一缺失配子基因型为 ABC,则交换位点发生在基因B、C(b、c)之间
C.若一缺失配子基因型为 a,则双着丝粒桥断裂位点一定发生在 a、d之间
D.若该精原细胞无穷多,且均按图示过程完成减数分裂,则可形成 14 种配子
10 . 二倍体圆叶风铃草花冠呈蓝色,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研究人员发现三个纯种白花隐性突变品系,其突变基因及基因型如下表。为确定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其他突变和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突变品系

突变基因

基因型

W 1

W 1 W 1/++/++

W 2

++/ W 2 W 2/++

W 3

++/++/ W 3 W 3


(1)圆叶风铃草花冠细胞中蓝色色素存在于____________(细胞器)中。
(2)杂交实验说明:“W1、W2的位置关系和WI、W3的位置关系应分别是位于 上”,其位置关系中,下列对应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两对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③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
(3)若将突变品系乙、丙杂交,Fl的表型为____,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杂交一、二中的F1相互杂交,后代出现白花的概率是____。杂交—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自花传粉,子代开白花的概率为____
(5)另有一白色突变品系丁,由隐性基因W4决定,甲和丁杂交,F1全为白色,F1自交后代均为白色,可推测WI和W4的位置关系是位于染色体______(“同一” “不同”)位点。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性。
2023-09-08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