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调查某家系耳聋的遗传方式和发病原因并绘制了家系图,如图1所示。

(1)据图分析,该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研究表明,该耳聋为单基因遗传,则Ⅲ-3的基因型与Ⅱ-6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Ⅱ-6与Ⅱ-7再生育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2)科研人员确定了该耳聋相关基因(基因C)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进行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该种耳聋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基因C控制合成C蛋白,C蛋白功能异常,会导致相邻细胞间的间隙连接通道受阻,影响细胞间________,耳蜗细胞内的K+浓度过高,进而引起耳聋。
(4)若能在妊娠早期及时发现耳聋,则可以为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或有效干预幼儿早期的语言功能发展,防止又聋又哑的发生。结合本研究,做产前诊断的方法为________
2020-09-11更新 | 5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遗传组成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产量等多个性状常优于双亲,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已有七千年以上历史。我国南方主要种植籼稻北方主要种植粳稻。籼稻和粳稻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进化形成的。
(2)将多个不同的籼稻、粳稻品种间进行两两杂交,获得三种类型F1(分别表示为籼-仙,籼-粳,粳-粳)。统计F1的小花数、干重等性状的平均优势(数值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结果如图1。可知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两个杂交亲本的__________差异越大,以上性状的杂种优势越明显。

(3)尽管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但由部分配子不育,导致结实率低,从而制约籼-粳杂种优势的应用。研究发现,这种不育机制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1、A2和B1、B2)有关。通常情况下,籼稻的基因型为A1A1B1B1粳稻为A2A2B2B2。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不育;B1B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B2的雄配子不育。
①根据上述机制,补充籼稻×粳稻产生F1及F1自交获得F2的示意图,用以解释F1结实率低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为克服粗-粳杂种部分不育,研究者通过杂交、连续多代回交和筛选,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种,过程如图2。通过图中虚线框内的连续多代回交,得到基因型A1A1B1B1的粳稻。若籼稻作为连续回交的亲本,则不能得到基因型A2A2B2B2的籼稻,原因是F1(A1A2B1B2)产生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配子不育。
                                                               
③在产量低的甲品系水稻中发现了A、B基因的等位基因A3、B3(广亲和基因),含有广亲和基因的杂合子,雌雄配子均可育。请写出利用甲品系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稻的流程__________。(用文字或图示作答均可)
2020-08-31更新 | 487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题
3 . 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实现过程②依赖膜的流动性
C.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培技术
D.三倍体植株可产生无籽柑橘
2020-08-31更新 | 676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题
4 . 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
B.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
C.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D.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畸变)
2020-08-31更新 | 415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题
5 .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B.癌细胞只有原癌基因没有抑癌基因
C.基因突变可能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癌细胞易分散转移
2020-07-15更新 | 59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丰台区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生物调研练习试题
6 .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107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存在着____
(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____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3)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______紊乱,导致配子异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这种变异属于______
(4)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下图2。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____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7 . 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呼吸道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1可以初步判断CF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性遗传。
(2)依据图2分析,过程①称为_________。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情况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综上分析,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8 . 科研人员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水稻,筛选得到斑点叶突变体S1和S2。请回答问题:
(1)为研究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F1群体

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株)

野生型

斑点叶

总数

S1×野生型

野生型

171

56

227

S2×野生型

野生型

198

68

266


两组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出现___________现象,且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接近___________,判断S1和S2的突变性状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
(2)检测发现,S1和S2基因D的序列均发生改变,S1在位点a发生了改变(记为Da),S2在另一位点b发生了改变(记为Db)。从变异类型看,化学诱变剂处理导致基因D发生的改变属于___________。基因D、Da、Db互为___________
(3)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产物在特定位点被识别后,部分序列在此被剪切掉,其余序列加工形成mRNA。野生型和S1的基因转录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与野生型的D基因序列相比,S1的Da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___
②S1的Da基因转录后的mRNA序列多了“AUAG”,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020-03-13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春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生物试题
9 . 从科学角度看,下列有关人类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错误说法是(  )
A.日常健身应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B.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
C.遗传咨询可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D.食用转基因食品一定会危害健康
10-11高二·广东汕头·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是不定向的B.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C.突变是随机发生的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2019-03-07更新 | 75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丰台区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生物调研练习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