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23 道试题
1 .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_________,碱基序列_________。(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________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
2 . 西瓜(2n=22)为二倍体生物,现利用稳定遗传的红(R)小籽(e)西瓜品种甲与黄(r)大籽(E)西瓜品种乙进行育种,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的试剂可以用低温处理代替,通过②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的基因型为RRrEee
B.③过程所用的试剂为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能促进细胞分裂和芽的分化
C.杂种植株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经①过程中的试剂处理后,所得植株不一定为纯合子
D.图中F1相互授粉所得F₂的基因型可能有9种或3 种
3 . 尿黑酸尿症为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该病患者经过基因测序,发现每个致病基因上存在2个突变位点,第1个位点的C突变为 T,第2个位点的T突变为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例证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
B.该致病基因在男性患者中的基因频率和在女性患者中的不同
C.上述突变改变了 DNA 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D.该患者体细胞中最多可存在8个突变位点
4 . 人类的学习、记忆、运动等都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A、B表示不同结构,其中甲是结构B的放大。

(1)据图1所示,信息在A、B结构处的形式分别是____。
A.生物电、生物电B.化学信息、化学信息
C.生物电、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生物电

(2)信息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编号选填)
①A处信息传导的单向性
②B处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③A、B处信息传递都具单向性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一般认为是由ATXN3基因中CAG序列重复扩增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般CAG序列重复56~86次就导致患病,且CAG序列扩增的长度与疾病表型的复杂程度成正相关,与疾病的发病年龄呈负相关。图2表示某SCA3家系图,其中Ⅰ1不携带SCA3致病基因。

(3)根据题干分析,引起SCA3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片段重复
C.基因重组D.染色体片段易位

(4)Ⅲ3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____。若要预防Ⅲ3患SCA3,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A.基因检测     B.染色体数目分析
C.B超检查     D.染色体结构分析
(5)经检查发现,Ⅲ1和Ⅲ2都是SCA3致病基因携带者,但都未出现任何SCA3症状,原因可能是____
SCA3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小脑和脑干神经元内突变的蛋白质ATXN3容易聚集,从而在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包涵体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神经元的死亡。
(6)神经元内形成的包涵体可破坏线粒体功能。下列神经元的生理过程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Na+-K+泵的运行
②Na+大量进入膜内
③K+大量向膜外扩散
④神经递质的释放
(7)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的形成,进而导致神经元的死亡,这种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____(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8)研究发现,SCA3患者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图3中表示周围神经系统的是____(用数字编号表示)。

目前尚没有药物被批准用于SCA3患者的常规治疗。干细胞技术为治疗SCA3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9)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各种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是SCA3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细胞类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
A.强大的增殖能力B.来源方便,易于培养
C.多向分化的潜能D.特有的分化全能性
5 . 研究发现三特异性抗体可实现对小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三种抗体融合可得到三特异性抗体
B.MM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可导致CD38表达量增加
C.三特异性抗体通过T细胞的活化并释放细胞因子提高对MM的杀伤力
D.三特异性抗体与CD28结合抑制T细胞的死亡从而使T细胞维持一定数量
6 .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分子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中终止子的碱基对的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缺失或增加一些碱基对
D.基因碱基序列不变则表型不会发生遗传变化
7 . 西瓜植株的花有三种类型,雌花(没有雄蕊)、雄花(没有雌蕊)和完全花(同时具备雌蕊和雄蕊)。同一植株上可以有不同类型的花。科研人员尝试找出与西瓜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
(1)选取不同性别类型的西瓜品系进行杂交,杂交实验示意图如下。

①据图可知,亲本中____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性别类型的遗传____(填“是”或“否”)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②将F1与品系S杂交,所得子代对应(1)中F2的三种表型的比例为____
③为找出“?”代表的未知基因,参照其他同科植物与性别决定有关的A(a)基因序列,检测品系S、X及其杂交子代的同源基因的组成,如图。

比较所检测的每一个个体的________,若二者相关性与预期一致,可初步确定A(a)基因参与西瓜的性别决定。
(2)选取植株上全开雌花的品系M(与此性状有关的基因组成中有AATT)为母本,品系X为父本进行杂交,F1表型与X相同。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与亲本相同且比例为3:1。在品系M、品系X中各选取10个植株,两个品系的2号染色体上具有与表型同时出现的特异DNA序列。检测F2中110个植株中上述特异DNA序列出现情况,发现与其中7个植株表型不符,原因是在F1减数分裂时发生了____。进一步在2号染色体上找到了与性别有关的G基因。
(3)品系X具有诸多优良性状,请写出利用品系M、X杂交的方法培育出全开雌花同时兼具品系X诸多优良性状的品系Y的操作流程____。(请用杂交实验图示作答)
8 . 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____,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
(2)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两种挥发性物质E和H。将叶蝉置于图3a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如图3b、c。

①据图3b、c分析E、H对叶蝉的作用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甲,无法合成H的突变体乙。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请依据图3结果,预期本实验结果____(选择字母填于表内)。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4)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叶蝉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RDV对水稻和叶蝉的影响有利于RDV在水稻间____和繁殖,这是____的结果。
9 . F基因突变可引发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以下图1为该遗传病的家系图谱,图2为用限制酶M处理家系成员的F基因后,进行电泳的部分结果。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的F基因序列中存在一个限制酶M的酶切位点
B.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Ⅲ-1的F基因经M酶切后电泳检测结果与I-2一致
D.若Ⅱ-1与Ⅱ-2再生育,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10 . 我国科学家将小鼠(2N=40)的一条5号和一条4号染色体首尾连接,成功得到染色体连接的杂合小鼠。该小鼠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连接后的染色体能够传递给后代小鼠。关于该染色体连接小鼠,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20对染色体
B.不能产生功能正常的配子
C.基因数量和排序发生改变
D.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