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6 道试题
1 .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甲是某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在Ⅰ段,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据图判断在Ⅱ段该生物发生了进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图乙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且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乙和丙是两个物种,依据是__________
(3)图丙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四种菌株中__________(填字母)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2 . 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

(1)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从而创造变异新类型。
(2)由g×h过程形成的m是__________倍体,m__________(填是/不是)新物种;
(3)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该育种方式选育的时间是从F2代开始,原因是_________
(4)若c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2).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 . 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该生物体内5个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细胞中,ATP产生的场所是___,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___(填序号)。
(2)甲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包括:___(填序号)。
(3)若图甲是人的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图乙中B细胞所处时期的特点是___
(4)在图乙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分裂图像是___,基因重组可能发生于___细胞(填字母)。
2024-0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某动物种群中雌雄数量相当。科研人员从该动物野生型红眼群体中分离出紫眼突变体,但不知该突变基因的位置是位于细胞质中、常染色体上、X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为探究该突变基因位置进行了实验①。
实验①:紫眼雄性×纯合红眼雌性→ F1均为红眼 → F2中红眼:紫眼=3:1
(1)仅根据上述实验①的结果可以确定该突变类型为____(填“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也可以确定该基因不位于____
(2)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①的F2中紫眼个体性别全为雄性。为最终确定基因位置,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②。
实验②:紫眼雌性×纯合红眼雄性→ F1中红眼:紫眼=1:1 →F2中红眼:紫眼=1:1
根据上述实验可最终确定该突变基因的位置是____
(3)科研人员在实验②的F1中发现有一只紫眼个体性别为雌性。分析认为,该紫眼雌性个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亲本个体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眼色基因突变;二是眼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丢失导致眼色基因丢失。后者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已知体细胞中不含眼色基因的个体不能存活,请你帮助科研人员通过一次杂交的方法以探究实验②的F1中出现紫眼雌性的原因。
实验思路:____;观察并统计后代雌雄数量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后代____,则为眼色基因突变;②若后代____,则为眼色基因缺失。
5 .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分子为理论基础开展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1)CTLA-4是有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某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识别到抗原信号后,该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该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____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会出现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____的结合会阻碍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过度免疫应答引发的____病,以维持免疫稳态。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能够____的细胞。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
(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能持续性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如图。由图中结果推测,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_____
   
6 .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部分相对性状如表所示。果蝇的毛型由基因D、d控制;翅型由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表现为完整翅,其余基因型均为残翅;眼色的棕色和朱红色分别受基因M、N控制,暗红色是棕色与朱红色叠加的结果。品系甲为白眼隐性纯合突变体。

翅型

眼色

毛型

翅长

野生型

完整翅

暗红色

直毛

长翅

突变型

残翅

棕色、朱红色、白色

分叉毛

短翅

(1)残翅由完整翅突变而来,但完整翅却不能突变成长翅或短翅,这是因为____
(2)在饲养果蝇过程中,偶尔出现一只残翅雄果蝇,让其与某只完整翅雌果蝇杂交,F1中残翅∶完整翅=1∶1,选取F1中完整翅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2为完整翅:残翅膀=2∶1。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后代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若推测成立,则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完整翅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
(3)研究人员用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乙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为暗红眼。将F1与品系甲进行杂交,所得F2为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1∶9∶9∶41。根据杂交结果,推测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____;出现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1∶9∶9∶41的原因可能是____
2024-01-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巴拿马病”是一种通过土壤传播的香蕉传染病,染病香蕉逐步枯萎死亡。某科研机构通过对野生香蕉(二倍体)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含抗“巴拿马病”基因A的突变体。为进一步培育抗病的栽培用三倍体香蕉,进行如下处理:
   
(1)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产生多种变异类型,缺点是具有盲目性,并且需对大量材料进行处理,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的特点,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若乙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这些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
(2)常规育种一般需要筛选出纯合品系,丙植株中的抗病植株有多种基因型,但无需进行筛选,原因是____
(3)现有二倍体和三倍体香蕉植株,若要根据染色体组成将二者区分出来,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
2024-01-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野生型果蝇有m突变体和n突变体(分别由常染色体上M,N基因隐性突变而来),均表现为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科学家用荧光染料对果蝇的初级性母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野生型和m突变体的显微照片如下图。n突变体细胞中出现了多个荧光点,1条染色体发出1个荧光,断裂的染色体片段也能发出荧光,对该突变现象解释为:互换过程中,需要完成一系列断裂重接过程,若在断裂片段还未来得及重连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就会产生染色体片段,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甲图中A时期照片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野生型果蝇细胞减数分裂I中期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的4个四分体结构,据图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特点推测,该细胞所处的B时期为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
(2)观察甲图,分析m突变体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推测m基因的作用与____________有关。
(3)据乙图和题干信息分析,减数分裂I后期n突变体细胞中出现了______个以上的荧光点。
(4)由于两种纯合突变体的育性都很弱,因此每种突变体都是以杂合子的形式保存的,用基因型为MmNN和MMNn杂交,选出F1中MmNn相互交配,若F2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双突变体,说明两种突变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024-01-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题
9 . 地贫是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的遗传病,β地贫是常见类型。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或γ肽链组成,α肽链基因(用A表示)位于16号染色体,β和γ肽链基因(分别用B、D表示)都位于11号染色体。正常人出生后D基因关闭表达而B基因开始表达,DNA甲基转移酶(DNMT)在此过程发挥关键作用(图1)。β地贫是由于B基因突变致使β链生成受抑制,从而α/β肽链比例失衡引起相应贫血病症。甲的DNMT基因发生突变,因此症状明显减轻。相关基因的研究结果如图2。

(1)A和B基因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β地贫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
(2)由图1可知,正常人出生后D基因关闭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
(3)请根据研究结果,从下列方案中,选出治疗β地贫的可行性思路:______。
A.诱发DNMT基因突变,使其无法表达
B.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DNMT基因
C.开发药物阻止DNMT基因的表达
D.开发药物促进DNMT基因的表达
10 . 白粉病是导致普通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长穗偃麦草某条染色体上携带抗白粉病基因,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下图是科研小组利用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培育抗病新品种的育种方案,图中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后代①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
(2)杂交后代②A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时易丢失,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______________。杂交后代②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介于______________之间。γ射线处理杂交后代③的花粉,使含抗虫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_______
(3)除图示外,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_(方法)培育抗虫新品种。
(4)抗虫普通小麦,经一代自交、筛选得到的抗虫植株中纯合子占1/3,则经过第二代自交并筛选获得的抗虫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
(5)图中“?”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与多代自交、筛选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势体现在_____
2024-01-0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