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5 道试题
1 . 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2n=32)移入适宜培养条件(不含放射性元素)下,让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根据下图判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描述合理的是
A.8个b,8个cB.b+c=3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C.b+c=16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D.16个b,16个c
2 . DNA复制时,BrdU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DNA子链中,经特殊染色后,一条链掺入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深,双链都掺入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浅。不含BrdU的果蝇精原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再进行减数分裂,取不同时期的细胞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每条染色体中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此实验中,DNA中的碱基A可以与BrdU的碱基进行配对
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深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一条深色染色单体中可能会出现浅色部分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出现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浅
3 .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组实验说明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DNA
B.完成该组实验需先后用到带32P标记和不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C.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②过程搅拌不均匀
D.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32P,说明只有部分噬菌体获得亲代的遗传信息
4 .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它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2022-03-21更新 | 9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5 . 外界因素或细胞自身因素均可引起DNA分子断裂。下图是断裂DNA的一种修复模式,其中DNA同源序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a的作用是形成黏性末端,便于侵入同源序列
B.过程②中含同源序列的DNA会发生解旋
C.酶b是DNA聚合酶,以同源序列为模板、侵入单链为引物
D.修复DNA的核苷酸序列可能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6 . 某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连续进行3次有丝分裂,则第三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单体为8条
B.若所得其中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Y、Y,则说明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提取所有子细胞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中轻带占3/4或1/2
D.检测所有子细胞,其中含有15N的DNA为8条
7 . 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如图甲)在人工合成DNA体系中,可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形成焦磷酸和双脱氧核苷酸并释放能量,双脱氧核苷酸可使DNA子链延伸终止。在人工合成DNA体系中,有适量某单链模板、某一种双脱氧核件三磷酸(ddNTP)和四种正常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反应终止时对合成的不同长度子链进行电泳(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dNTP和dNTP的区别是ddNTP的五碳糖上无氧原子
B.双脱氧核苷酸无法与模板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导致子链延伸终止
C.人工合成DNA体系中必须要加入ATP以供能
D.据图乙推测,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3'-ATGATGCGAT-5’
8 .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真核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内含子miRNA通过下调转录因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图甲和图乙是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正向和反向调节机制模式图。请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含子miRNA是在转录水平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B.内含子miRNA调控基因的表达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形成主基因mRNA和成熟miRNA需解旋酶和限制酶的作用
D.该研究为某些疾病如肿瘤提供多个靶点联合治疗
9 . 某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连续进行3次有丝分裂,则第三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单体为8条
B.若所得其中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Y、Y,则说明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提取所有子细胞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中轻带占3/4或1/2
D.检测所有子细胞,其中含有放射性的DNA为16条
10 . 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腺嘌呤(A)脱氨基之后转变为次黄嘌呤(I),与胞嘧啶(C)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核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的两个腺嘌呤碱基发生脱氨基作用(不考虑其他变异),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两个子细胞中含有次黄嘌呤
B.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只有两个精子的DNA序列发生改变
C.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正常受精后,一定含有异常基因
D.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都含有次黄嘌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