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在高产、抗病等方面,玉米(2n=20)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纯合亲本(纯系),其茎的高度、果穗的大小、胚乳的颜色等性状与其抗倒伏、高产、品质等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玉米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A控制高茎,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高茎玉米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矮茎玉米突变体M,M自交,子代中高茎玉米植株占1/4,研究发现,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一个A基因突变而成,基因型表示为AA+。据此分析,A+基因的产生属于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以上控制茎的高度的基因位于________;M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2)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和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基因型为B1B2C1C2的大穗杂交种自交后代出现衰退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________;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子代表现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
(3)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
①研究人员为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所做杂交实验及结果如表1所示。据此分析杂交组合一、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据此推测胚乳颜色的形成很可能与R基因的________(来源、数量、来源和数量)有关。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②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N(如下图)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2所示,据此分析: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突变体N 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突变体N Rr(♀)

RRr

紫色

突变体N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研究发现,N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则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异常分离发生时期为________。上述杂交组合三、四结果表明胚乳颜色的形成很可能与R基因的________有关。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省海安中学最后一模生物
2 . 早在一百多年前,果蝇就走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成为实验室里的明星模式生物,1907年摩尔根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著名的蝇室,形成了一个大的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心。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其优点有______(至少答两点)。
(2)摩尔根利用果蝇做了如下图所示杂交实验,此外他还将F1红眼雌果蝇与亲代白眼雄果蝇进行交配,发现后代中白眼雌果蝇占______,该交配方式称为______

(3)摩尔根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的假说。那么根据假说,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进行演绎推理:选择______进行交配,若假说成立,那么子代将出现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最后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实验结果与演绎是否相符,这种研究方法就叫作______
(4)某果蝇种群中灰体(D)对黑檀体(d)为显性,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只黑檀体果蝇,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已知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Dd的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a、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______,则为基因突变;b、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5)该果蝇种群中眼色有四种,M基因控制棕色素合成,N基因控制朱红色素合成。棕色素和朱红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暗红眼,两种色素都不存在时表现白眼。现将一只白眼果蝇与纯合暗红眼果蝇杂交,F1全部为暗红眼,F1与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2表现型及比例
F1白眼暗红眼:白眼=1:1
白眼F1暗红眼:棕眼:朱红眼:白眼=43:7:7:43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F1______(父本/母本)时发生了互换,F1的M基因与N基因______(在/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杂交组合Ⅱ中,F1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是______
2024-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研究发现某二倍体作物的雄性育性可能与8号染色体的某区段的A、B、C、D等基因有关。对作物的品系甲该段染色体测序,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品系甲该区段均少了基因C和D,两者的花粉均可育。为寻找影响作物育性的基因,对野生型品系进行基因敲除,获得敲除纯合子(无法获得D基因敲除纯合个体),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母本

父本

F1育性性状

1

野生型

品系甲

50%的花粉可育

2

A基因敲除的纯合野生品系乙

品系甲

50%的花粉可育

3

B基因敲除的纯合野生品系丙

品系甲

50%的花粉可育

4

C基因敲除的纯合野生品系丁

品系甲

100%的花粉可育

(1)由表可知,______基因可导致花粉育性降低,判断依据是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杂交组合的F1均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且50%的花粉可育的F1可育花粉的8号染色体都来自野生型,不育花粉的8号染色体都来自品系甲。
①推测D基因的作用是______,D基因发挥作用的时间是______。杂交组合1的F1不育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杂交组合1的F1进行自交,子代的育性及比例是______
(3)为验证上述推测,向杂交组合1的F1转入1个D基因,转入之后对植物其他生理功能无影响。之后进行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鉴定。
①筛选得到植株1,该植株花粉均可育,若上述推测正确,说明D基因转入位置在______染色体上。
②筛选得到植株2,该植株50%的花粉可育,若上述推测正确,说明D基因转入的位置在______染色体上。
③若D基因插入在5号染色体,若上述推测正确,该植株可育花粉的比例是______。自交子代中100%花粉可育的植株占______
2024-03-01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等5地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4 .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土著人培育出了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玉米籽粒的品种一黄色、白色、紫色等,并且赋予每种颜色不同的审美和宗教价值。例如,一些部落认为有斑点的玉米籽粒是力量和活力的象征。玉米籽粒的颜色如褐色、斑点等的遗传是不稳定的。
(1)种子中的胚乳是由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极核形成的。玉米籽粒的颜色与胚乳最外层糊粉层的颜色有关。极核的形成过程如下:

   

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穗授粉,所得到籽粒胚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2)玉米的第9号染色体上有两对与糊粉层颜色有关的等位基因,CI对C呈显性、Bz对bz呈显性,其中Bz促进糊粉层发育为紫色,bzbz纯合子则促进糊粉层发育为褐色,但CI抑制糊粉层颜色的发生,糊粉层表现为无色。麦克林托克选择CCbzbz的母本与CICIBzBz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
①理论上F1代籽粒的颜色为___________色。
②实际的杂交结果中,大部分籽粒的确如此,但同时还发现有一些籽粒在此颜色的背景上出现了褐色斑点。麦克林托克猜想这些杂合体中,在胚乳发育的某个时期CI基因连同___________一起发生了丢失,导致有些细胞群能够制造褐色色素:如果在胚乳发育早期就发生了丢失,褐色色斑的面积会___________(“较大”、“较小”)。
③麦克林托克提出了关于有关基因丢失机制的解释:9号染色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基因Ds,它是染色体发生断裂的位点,断裂后的CI所在染色体片段丢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

   

综上所述,CCbzbz(不含Ds)的母本与CICIBzBzDsDs的父本杂交所得F1代中,发育为褐色细胞群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变异。
(3)麦克林托克随后又发现单独的Ds并不能直接诱导染色体断裂,而是需要另一个因子的帮助,即Ac。Ac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只有在Ac存在的前体条件下,Ds才能发生断裂。更深入的研究发生,Ds不仅能诱导染色体断裂,而且能够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切离,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
①Ds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涉及____________键的水解与重建。
②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为基因型CCCBzbzbzDs的胚乳,其糊粉层发育为全褐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麦克林托克用Ac/Ds双因子系统(转座元件)解释了玉米9号染色体的遗传不稳定性。在玉米中转座元件是普遍存在的,转座元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它们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或引起____________,因此这些元件有着非常重要的遗传意义。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三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是指利用射线破坏供体细胞的染色质,与未经射线照射的受体细胞融合,所得融合细胞含受体全部遗传物质及供体部分遗传物质。红豆杉的次生产物紫杉醇是一种高效抗癌药物,但由于红豆杉野生资源匮乏,且红豆杉植株紫杉醇含量极低,导致了紫杉醇的供应严重不足。因此,研究人员尝试运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融合,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X 射线处理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 碘乙酰胺处理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
(1)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组织经____后接种于 MS 培养基上诱导____过程,产生愈伤组织。
(2)过程②中将愈伤组织加入____酶液去壁,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洗液多次洗涤后获得原生质体。多次洗涤的目的是____。对红豆杉和柴胡原生质体进行的 A、B 处理分别为____
(3)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DA) 法可测定原生质体活力。已知FDA本身无荧光,当其进入细胞后可被酯酶分解为无毒、具有荧光的物质,该荧光物质不能透过活细胞质膜,会留在细胞内发出荧光。据此应选择____的原生质体用于融合。
(4)过程③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经诱导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原因是____
(5)过程④中,再分化阶段所用培养基需含有植物激素X 和 Y,逐渐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未分化细胞群的变化情况不同。当植物激素X 多Y少时,未分化细胞群将分化出芽,则植物激素X的名称是____
(6)科研人员对获得的部分植株细胞进行染色体观察、计数和DNA 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如下:

后代植株类型

染色体数目、形态

DNA分子标记鉴定

12,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含双亲DNA片段

12,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无红豆杉DNA片段

12, 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含双亲DNA片段和新的DNA片段

由表可知,后代植株中____类型一定不是所需植株。科研人员推测杂种植株的染色体主要来源亲本____的染色体,另一方亲本的遗传物质可能不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杂种植株细胞中,而是以DNA片段的方式整合进柴胡的基因组,作出以上推测的依据是____
6 . 家蚕养殖是华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家蚕养殖业中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桑叶利用率高,且蚕丝质量好。家蚕卵(受精卵)的颜色受10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a基因纯合时卵表现为杏黄色,b基因纯合时卵表现为黄褐色,a基因和b基因同时纯合则为黄色,其它基因型则表现为黑色。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卵色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纯合杏黄色卵家蚕与纯合黄褐色卵家蚕杂交,F1表现型为_____。F1相互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不考虑变异的情况)。
(2)育种工作者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处理上述F1,通过特定方法选出缺失a基因或b基因的个体。有人提出可通过正常黄色卵个体(aabb)与经辐射后的F1个体杂交来选择a基因或b基因缺失的个体。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缺失a基因或b基因的配子存活力不受影响,且aa与a_表现型相同、bb与b_表现型相同)_____
(3)若已获得a基因或b基因缺失的家蚕,再通过其他方法使有部分片段缺失的10号染色体转移到W染色体上,如图1所示。在产生配子时两条正常染色体移向一极,则仅考虑图中染色体和基因,该突变体能产生的两种配子分别为_____。进一步选育后共形成了甲乙丙丁四个品系家蚕,如图2所示。通过在四个品系中选择特定的杂交组合,可实现连续多代根据卵色筛选雄蚕进行生产。请写出杂交和选择方案(答出一种方案即可)。_____
2022-05-25更新 | 48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7 . 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图2中个体Ⅱ-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4种配子
A.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
B.Ⅲ-2为痴呆患者可能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
C.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
8 .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W染色体除雌性决定作用外未发现其他基因。蚕卵的圆形和椭圆形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该性状的遗传存在母性效应,即子代总是表现母本基因型决定的性状。正常蚕幼虫体表不透明,由显性基因Os控制,油蚕幼虫体表透明,由隐性基因os控制。请回答问题:

(1)图1杂交实验中,的基因型有_____种,对中的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图2杂交实验中,的基因型为_____
(2)雄蚕由于食桑量少、出丝率高、丝质优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为了在幼蚕阶段就能区分蚕的性别,实现蚕农只饲养雄蚕的愿望,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研究。
①家蚕有斑纹和无斑纹由2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利用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具体过程如图3。

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有_____中染色体异常的有斑纹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图中的_____杂交,留下体色表现为_____的子代幼蚕饲养。
②M、N是位于家蚕Z染色体上不同位点的两个基因,其突变基因m、n为致死基因,m和n纯合时均表现为胚胎期致死。研究人员利用普通无斑纹雄蚕培育出雄蚕甲,用甲与普通无斑纹雌蚕杂交,后代中只有雄蚕幼虫能存活。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标注出M、m、N、n基因的相对位置。___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表明,os基因能遮蔽m基因的致死效应。研究人员将基因os和基因A移接到W染色体上,培育出基因型为的有斑纹雌蚕乙,甲和乙共同组成了家蚕平衡致死体系。甲和乙杂交可以实现该体系自稳,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用遗传图解进行作答(写到即可)。_______________
2024-01-26更新 | 62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9 . 下表是几种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名称和相关染色体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名称

相关情况

先天愚型综合征

21号染色多一条

Patau综合征

13号染色体多一条

Turner综合征

X染色体缺失一条(XO)

A.猫叫综合征与Criduchat综合征的病因是相同的
B.Patau综合征都是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I时13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C.Turner综合征属于X染色体缺失导致的伴性遗传病
D.表中所示的三种遗传病均可通过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10 . 科研人员对果蝇眼睛的颜色和形状等性状进行了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科研人员在野生型果蝇群体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的形成和遗传机制,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研究。
(1)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进行杂交,F1均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亮红眼=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亮红眼基因的形成属于________突变,但还不足以判断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还需补充相关数据,如可以统计F2中亮红眼果蝇群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亮红眼基因(e)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眼色突变型还有朱红眼、朱砂眼和猩红眼等类型,朱红眼(a)、朱砂眼(b)和猩红眼(d)三个基因分别位于Ⅱ号、X和Ⅲ号染色体上,为判断上述突变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根据实验一的杂交结果,亮红眼基因(e)和朱红眼基因(a)位于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F2的突变型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二的杂交结果,F2中突变型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③根据实验三的杂交结果,可推测亮红眼基因与猩红眼基因是发生在染色体________(“同一”或“不同”)位点上的基因突变。
II.下图甲是科研人员发现的雌果蝇眼形的遗传机制。

(3)由图甲分析可知,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成棒眼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X 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d,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乙所示。基因型为XdBX dB、X dBY时胚胎致死。若棒眼雌果蝇(XdBX 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 bY)杂交,F1果蝇中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致死胚胎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3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