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土著人培育出了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玉米籽粒的品种一黄色、白色、紫色等,并且赋予每种颜色不同的审美和宗教价值。例如,一些部落认为有斑点的玉米籽粒是力量和活力的象征。玉米籽粒的颜色如褐色、斑点等的遗传是不稳定的。
(1)种子中的胚乳是由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极核形成的。玉米籽粒的颜色与胚乳最外层糊粉层的颜色有关。极核的形成过程如下:

   

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穗授粉,所得到籽粒胚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2)玉米的第9号染色体上有两对与糊粉层颜色有关的等位基因,CI对C呈显性、Bz对bz呈显性,其中Bz促进糊粉层发育为紫色,bzbz纯合子则促进糊粉层发育为褐色,但CI抑制糊粉层颜色的发生,糊粉层表现为无色。麦克林托克选择CCbzbz的母本与CICIBzBz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
①理论上F1代籽粒的颜色为___________色。
②实际的杂交结果中,大部分籽粒的确如此,但同时还发现有一些籽粒在此颜色的背景上出现了褐色斑点。麦克林托克猜想这些杂合体中,在胚乳发育的某个时期CI基因连同___________一起发生了丢失,导致有些细胞群能够制造褐色色素:如果在胚乳发育早期就发生了丢失,褐色色斑的面积会___________(“较大”、“较小”)。
③麦克林托克提出了关于有关基因丢失机制的解释:9号染色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基因Ds,它是染色体发生断裂的位点,断裂后的CI所在染色体片段丢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

   

综上所述,CCbzbz(不含Ds)的母本与CICIBzBzDsDs的父本杂交所得F1代中,发育为褐色细胞群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变异。
(3)麦克林托克随后又发现单独的Ds并不能直接诱导染色体断裂,而是需要另一个因子的帮助,即Ac。Ac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只有在Ac存在的前体条件下,Ds才能发生断裂。更深入的研究发生,Ds不仅能诱导染色体断裂,而且能够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切离,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
①Ds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涉及____________键的水解与重建。
②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为基因型CCCBzbzbzDs的胚乳,其糊粉层发育为全褐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麦克林托克用Ac/Ds双因子系统(转座元件)解释了玉米9号染色体的遗传不稳定性。在玉米中转座元件是普遍存在的,转座元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它们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或引起____________,因此这些元件有着非常重要的遗传意义。
2024-06-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三模生物试题
2 . 真核细胞转座子有逆转录转座子和 DNA 转座子之分,可在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该过程依托转座酶将转座子两端特定序列进行切割,再将其插入到DNA分子的特定位点中,具体机制如下图①和②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座酶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均可破坏磷酸二酯键
B.转座引起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DNA转座子只改变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总数保持不变
D.逆转录转座子通常存在于外显子等不易于转录的区域
3 . 对某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大部分细胞核型正常,有少数细胞含47条染色体,其中6号染色体有3条,且2条成环状,染色体成环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核型异常最可能是其母亲减数分裂产生了异常配子导致
B.该患者出现核型异常细胞是因为发生了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变异
C.染色体核型异常细胞中含有的端粒数目比正常细胞多2个
D.含环状染色体的细胞数目越多且环越大对患者危害越大
4 . 果蝇的翻翅(Cy)对正常翅(+)为显性,星状眼(S)对正常眼(+)压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都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大片段颠倒可抑制整条2号染色体重组,如图1所示,这样的果蝇品系被称为“平衡致死系”,基因型为+S/Cy+。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分析,翻翅基因Cy与星状眼基因S的位置关系是___,翻翅基因Cy与正常翅基因+的区别是___
(2)2号染色体有一个大片段颠倒,这种变异属于___。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S/Cy+)产生的正常卵子的基因型为___,平衡致死系的雌雄果蝇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
(3)利用平衡致死系可以检测果蝇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类型(如显性、隐性、是否致死等)。科研工作者利用该系统检测诱变处理后的雄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过程如图2。他们将待检测的雄果蝇与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交配得F1,F1最多有___种基因型的个体(考虑突变基因)。

(4)在F1中选取翻翅(Cy+/++)雄果蝇,再与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单对交配,分别饲养,杂交得到F2。每一对杂交所产生的F2中有___种基因型的个体能存活。
(5)在F2中选取翻翅(Cy+/++)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3,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F3中野生型纯合体:翻翅杂合体=___,则说明待测定的雄果蝇的第2号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②若F3___,则说明要测定的第2号染色体上有隐性致死突变基因。
③若F3中除翻翅果蝇外,还有占比约为___的突变型,则说明测定的第2号染色体上有隐性不致死突变基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源自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已知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基因A、a和B、b的控制。现有一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果蝇品系甲,用其进行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2表现型及比例
IF1品系甲暗红眼:白眼=1:1
品系甲F1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3:7:7:43
(1)上述杂交结果表明基因A、a和基因B、b很可能位于___染色体上(均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且位置关系为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杂交组合I、Ⅱ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很可能是___,其中发生这种变化的性母细胞比例为___
(3)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I时,发现极少数组合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Ⅱ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变。据此推测极少数组合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的原因最可能是极少数F1雄蝇产生的___
(4)已知野生型果蝇及品系甲均为SD+基因纯合子,研究人员发现上述极少数F1雄蝇(雄蝇T)的一个SD+基因突变为SD基因,SD基因编码G蛋白,G蛋白可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导致精子不育。进一步用射线照射雄蝇T,得到一只如图所示的变异雄蝇X,其中序列R/r是染色体上一段与精子不育现象有关的DNA序列,SD基因编码的G蛋白可与序列r相互作用,使含有序列r的精细胞发育异常并死亡。
   
①雄蝇X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
②SD基因与A、a和B、b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最可能为___
③将雄蝇X与品系甲雌蝇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
2023-10-21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阶段性抽测一生物试题
6 . 某二倍体哺乳动物(2n=6)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该动物体细胞最多有6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体
C.该动物体内基因a与a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7 . 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如图中6种异常精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和6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了基因重组
B.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断裂
C.3的形成原因是同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易位
D.2、4发生的变异可能会改变染色体上DNA的碱基数量
2023-09-1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生暑期自主学习调查生物试题
8 . 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杂种优势的成功利用,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基因组相对复杂,小麦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较为滞后。作为雌雄同花、自花传粉的作物,培育出雄性不育株作为母本,是实现杂交种高效制种的关键。目前已经探索获得不同的杂交小麦生产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Z杂交小麦生产体系中,雄性不育突变基因(ms)位于小麦5号染色体上,雄性育性基因(Ms)和标记基因(Hp)位于黑麦5R号染色体上。X系和Y系分别导入了2条和1条黑麦5R染色体,如下图所示。标记基因Hp在开花时会表现为穗下节多毛性状,可用以区分X系、Y系和Z系。
   
①在野生小麦的染色体中_____(填“有”或“无”)5R的同源染色体,MS与ms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②3系中,_____只能做母本,可与野生型小麦杂交获得杂交种。
③X系与Z系杂交可获得_____系,Y系与Z系杂交可获得_____系。
④XYZ体系最终未能成功应用于大田生产,一方面是由于_____,另一方面,小麦开花期时间较短,在开花期有限的时间内_____
(2)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中,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ms1g/ms1g,种子呈白粒,保持系则在此基础上插入一条长穗偃麦草的4E号染色体(携带有蓝粒基因Ba和育性恢复基因ThMs),故而种子呈现浅蓝粒(若含2个Ba基因,则种子为深蓝粒)。
①理论上保持系自交,子代浅蓝粒所占比例为_____
②实际上浅蓝粒保持系自交结实,分离出约64%的白粒、32%的浅蓝粒和4%的深蓝粒。推测其原因为_____
③在保持系自交的后代中还出现了少量的蓝粒雄性不育植株和白粒雄性可育植株,这是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_____所致。
2023-07-31更新 | 3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9 . 豌豆的红花、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部分片段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如下图所示。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研究还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配子不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该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此变异
B.该植株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BB、Bb、B、b四种卵细胞
C.以该植株为父本与正常植株杂交,子代中含缺失染色体的概率为2/5
D.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5:1
10 .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而羽毛的显色必须要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存在,基因型aa的鸡表现为白色羽。现用纯合白色羽鸡为母本,纯合全色羽鸡为父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家鸡羽毛颜色有关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亲本中白色羽和全色羽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3)F2中芦花羽公鸡的基因型有_____种,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_____种。若将F1中芦花羽公鸡和F2白色羽母鸡自由交配,则所得后代中公鸡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4)已知芦花羽雏鸡的绒羽上有黄色头斑。若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可从F2中选择基因型为_____(2分,写出一种组合即可)的个体进行杂交。
(5)用纯合的全色羽公鸡与经X射线处理过的纯合芦花羽母鸡进行杂交,总能在其后代中发现全色羽公鸡。该种公鸡的出现可能是母本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母本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基因B(不含B或b基因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新个体)。为判断该公鸡的产生原因,有同学选择让其与上图亲本中的白色羽母鸡进行杂交。①若全色羽公鸡的出现是母本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子代性状分离比为_____
②若全色羽公鸡的出现是母本染色体缺失B基因导致的,则子代中芦花羽鸡的比例为_____
2023-07-05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