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从体外转录的或从细菌中提取到的RNA会刺激人体DC细胞产生IL-12(能引发炎症的细胞因子),人体通过免疫反应消除这些RNA。最近,关于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开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mRNA疫苗成为可能。新冠病毒的结构见图,mRNA疫苗制备和发挥作用的部分流程如下:确定关键S蛋白编码序列→合成mRNA→注入人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激活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
B.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DC细胞会识别、吞噬、处理mRNA并释放IL-12
C.核苷碱基修饰后的mRNA疫苗可直接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D.有效的mRNA疫苗会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主动免疫
2024-04-23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2 . 肿瘤细胞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逃避T细胞的攻击,即“免疫逃逸”。为探究泛素化酶USP2(USP2基因表达产物)对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___细胞介导的___(选用“体液/细胞”作答)免疫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
(2)研究人员构建了USP2基因不同程度过表达的小鼠结肠癌细胞和敲除USP2的高表达PD—L1的小鼠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肿瘤细胞膜上PD—L1蛋白的量,结果如图1所示。

   

癌细胞中USP2基因表达量与其膜表面的PD—LI的含量成___(选用“正/负/不”作答)相关。结合PD—L1的功能推测,USP2基因过量表达可以___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将四种小鼠结肠癌细胞(①野生型、②USP2敲除型、③过表达鼠源PD—L1型和④USP2敲除+过表达鼠源PD—L1型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在小鼠右侧腋下、成瘤,观察并测量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若曲线b为接种①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a为接种___(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d为接种___(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
2024-04-23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模拟生物试题
3 . 甲型流感病毒(IAV)导致的肺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婴幼儿感染IAV后易发展为重症。回答下列问题。
(1)在IAV感染引发的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胞的信号是___________。在IAV感染引发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婴幼儿感染AV后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这是其发展为重症的原因之一。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针对上述疾病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K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如下。
a.取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磷酸奥司他韦组和K组。
b.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等量IAV滴鼻感染。感染当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四天。
c.第5天每组取10只小鼠并解剖,检测并统计肺组织的病毒量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
d.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观察并统计感染后2周内动物的死亡情况。
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组别

病毒量(个/ml)

IL-6(pg/ml)

TNF-α(pg/ml)

死亡率(%)

1

正常组

0

18000

220

0

2

模型组

2.0×108

21000

530

90

3

磷酸奥司他韦组

l.l×108

17500

210

15

4

K组

1.3×108

12000

310

35

注:IL-6和TNF-α是两种典型炎症细胞因子。
①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填序号)。步骤b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灌胃处理是:__________
②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③炎症细胞因子可通过NF-KB等信号通路实现免疫调节功能。NF-KB蛋白和TAK1蛋白磷酸化水平提高是NF-KB信号通路活化的标志。研究表明,与磷酸奥司他韦相比,化合物K能通过影响NF-K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请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_(备选材料:健康小鼠和肺炎模型小鼠。)
4 . 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基本操作治疗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攻击肿瘤细胞的细胞准确来说是____________T细胞,与自然的T细胞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肿瘤细胞、病原体、花粉等都能作为____________激活人体自身免疫应答而被消灭,但部分肿瘤细胞仍然能逃脱并发展成肿瘤,这是机体免疫____________(填“防御”“自稳”或“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的表现。
(3)在进行细胞疗法时,需要从病人自身体内采集T细胞而不能使用其他人的T细胞,这是因为不同人的T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不同。
(4)的关键点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在T细胞上嵌合肿瘤细胞抗原受体,即把T细胞改造成细胞,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T细胞内成功表达。
5 . 过敏性鼻炎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环境变应原引起的鼻黏膜慢性炎症。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DC)可以通过有效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来引起免疫耐受,也能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和活化来引起免疫耐受,从而减轻上呼吸道炎症反应,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初始T细胞指未受抗原刺激的原始T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注:PD-L1为表面抗原分化㧀,tDCs为耐受型树突状细胞,IL-10、IL-21、TGFβ、IL-35、IDO 等均为细胞因子。
(1)人体在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_________(填“会出现”或“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一般来说,浆细胞的产生需要双信号,结合过敏反应来看,这两个信号分别是_________
(2)初始T细胞可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其中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结合上图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初始T细胞分化出三种调节性T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丙酸氟替卡松与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是两种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两者均通过降低IL-4 的含量,提高 IFN-γ(一种干扰素)的含量来达到治疗效果,安慰剂是一种“模拟药物”,除不含药物的有效成分外,其余物理特性与药物相同。某小组拟对两者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请写出探究思路:_________
6 .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核苷酸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他们研究发现树突细胞会把体外环境转录的mRNA识别为外源物质触发一系列防御反应清除外源RNA,而哺乳动物细胞的tRNA、rRNA等RNA上因有丰富的伪尿苷修饰能躲过免疫系统的攻击。该发现促使开发出有效的抗COVID-19mRNA疫苗,如图是mRNA疫苗作用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血液、汗水和眼泪中存在RNA酶,这种酶可以迅速分解细胞外的RNA,这种免疫方式称为____。外源RNA突破了这些防线成功侵入细胞时,树突状细胞会被激活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进而消灭它们。细胞因子和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根据题意,为避免mRNA疫苗中的外源mRNA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科学家的做法是____
(3)mRNA疫苗用脂质包裹后注入人体,通过____方式进入细胞,表达出病毒S蛋白后诱导特异性免疫。据图分析,B细胞活化过程需要的条件是_____。mRNA疫苗既可以产生体液免疫又可以产生_____免疫,过程⑤、⑥还会产生_____细胞。
(4)mRNA疫苗崛起有望成为癌症新“克星”,癌症疫苗的总体思路是让人的免疫系统可以精准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你认为癌症mRNA疫苗表达的抗原蛋白有哪些特点:____。(答出1点即可)
7 .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与记忆性包括三个事件:①淋巴细胞对“非已”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分裂产生数量巨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事件①中,B细胞激活需要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结合和抗原直接刺激
B.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
C.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均可杀灭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D.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不仅参与事件①,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发挥作用
8 . 2023年,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韦斯曼二人因在mRNA疫苗研究上的突破性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图是某mRNA疫苗作用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MHCⅠ是一种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能够呈递源自各种病原体的外源抗原。
A.mRNA疫苗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mRNA疫苗在机体细胞中与细胞基因组整合的风险较低
C.mRNA疫苗翻译产生的病毒S蛋白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D.图中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MHCⅠ均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9 . 将人源蛋白质TGFβ-1注入兔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和纯化兔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检测人体组织内的TGFβ~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入兔体内的人源蛋白质TGFβ-1相当于抗原
B.兔被注射TGFβ-1后,其体内会产生体液免疫
C.该特异性抗体由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
D.该抗体能和人的TGFβ-1特异性结合
10 . 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内(异种移植)或是解决全球器官紧缺的办法之一。研究团队对猪肾内皮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改造后,得到了3种工程细胞和可提供异种移植肾源的供体猪。具体流程及部分测量数据如图示。

(1)研究证实供体猪的3个聚糖抗原基因(3KO)会引致人类、猴等受体的组织不相容。若以未经改造的猪肾作为异体肾源进行器官移植,受体动物的_____细胞和抗体都有可能对供体器官产生特异性攻击效应,导致出现_____现象。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敲除肾内皮细胞的3KO,该技术需人工设计一种“向导”RNA,其部分序列与3KO遵循_____原则结合,并引导Cas9蛋白断裂DNA双链,从而敲除3KO。
(2)研究表明7个人类基因(7TG)可增加不同物种之间的兼容性。获取7TG的方法有_____(答出一种即可)。
(3)为验证敲除3KO、插入7TG对异体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者将三组细胞与受体猴血清共孵育,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测量裂解细胞数如图示。据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

(4)供体猪器官常携带多种病毒,其中部分病毒潜在人畜传播风险。例如已有实验证明PERV(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可以整合到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基因组中。试分析若给人进行异种移植,PERV的基因可能通过供体猪器官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途径_______________。因此,为确保安全,对已构建好的3KO.7TG.细胞需要进行灭活PERV处理,且在临床试行前须在动物模型中测试。
(5)从3KO.7TG.RI.细胞通过④过程构建供体猪所利用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有_________(至少答出一种)
2024-03-16更新 | 4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