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5 道试题
1 .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主要贡献为mRNA疫苗技术的开发。某病毒(X)外被囊膜,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种蛋白质,图甲表示其增殖过程。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人体内靶向递送,mRNA疫苗递送到胞内后需要完成内体逃逸,并避免胞内免疫,才能发挥作用,具体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识别作用有关,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B.结合图甲中X病毒的增殖过程,可以研制抑制病毒RNA复制的药物来治疗X病毒感染
C.图乙中,与抗原蛋白合成及分泌相关的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X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以及LNP中的mRNA疫苗进入靶细胞,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但不消耗能量
2024-04-11更新 | 3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生物试题
2 .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核苷酸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他们研究发现树突细胞会把体外环境转录的mRNA识别为外源物质触发一系列防御反应清除外源RNA,而哺乳动物细胞的tRNA、rRNA等RNA上因有丰富的伪尿苷修饰能躲过免疫系统的攻击。该发现促使开发出有效的抗COVID-19mRNA疫苗,如图是mRNA疫苗作用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血液、汗水和眼泪中存在RNA酶,这种酶可以迅速分解细胞外的RNA,这种免疫方式称为____。外源RNA突破了这些防线成功侵入细胞时,树突状细胞会被激活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进而消灭它们。细胞因子和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根据题意,为避免mRNA疫苗中的外源mRNA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科学家的做法是____
(3)mRNA疫苗用脂质包裹后注入人体,通过____方式进入细胞,表达出病毒S蛋白后诱导特异性免疫。据图分析,B细胞活化过程需要的条件是_____。mRNA疫苗既可以产生体液免疫又可以产生_____免疫,过程⑤、⑥还会产生_____细胞。
(4)mRNA疫苗崛起有望成为癌症新“克星”,癌症疫苗的总体思路是让人的免疫系统可以精准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你认为癌症mRNA疫苗表达的抗原蛋白有哪些特点:____。(答出1点即可)
3 .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无细胞壁、能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是造成肺炎、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也可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MP感染发病机制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免疫学发病机制,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表为科研工作者对肺炎支原体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的IgG和IgM两种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结果。

组别

IgG

IgM

肺炎支原体患者

7.61±2.56

1.36±0.37

健康者

7.50±2.52

1.12±0.33

P

0.570

0.000

注: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MP与人体细胞属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主要区别是MP无
A.细胞膜B.核糖体C.叶绿体D.核膜

(2)支原体肺炎患者常出现高热症状,在体温上升期时患者可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骨骼肌战栗②肾上腺素分泌量下降③甲状腺素分泌量上升④胰岛素分泌量上升⑤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图所示肺炎支原体(MP)可破坏了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从而破坏了人体免疫的第_______(一/二/三)道防线。
(4)据表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被作为判断病情及其发展重要依据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IgG/IgM)。原因是_______
A.健康者与患者都有该免疫球蛋白
B.健康者与患者都无该免疫球蛋白
C.与健康者相比,患者体内该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
D.与健康者相比,患者体内该免疫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
(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也会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过程,以下细胞或物质可能参与此过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B淋巴细胞②T淋巴细胞③抗原呈递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⑤细胞毒性T细胞⑥浆细胞⑦细胞因子⑧ 抗体
(6)MP作为抗原与机体心、肺、脑、肝、肾、平滑肌等存在着共同抗原,因而能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请结合图、表以及所学知识,简述MP感染后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的机制。________
(7)目前,MP疫苗还在研发中,请结合题意和已学知识,请在以下方案中选出MP疫苗研制的可行性方案 ________。(编号选填)
①P1蛋白制作成疫苗②灭活或减毒的支原体作为疫苗③编码P1蛋白的基因制作成疫苗④将能与神经氨酸受体结合的药物制作成疫苗
4 . 《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名为“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免疫应答”的文章,开拓了神经免疫学新方向。这类免疫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CRH神经元激活可导致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最终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说明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2)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去甲肾上腺素可作为______(填“激素”或“神经递质”),与T细胞上受体结合,在此过程中T细胞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
(3)图中所示的免疫方式为_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据图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去除脾神经的小鼠在接种疫苗后,浆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5 . 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可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实现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新策略进行探究。
(1)肿瘤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____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含有肿瘤抗原),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呈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____肿瘤细胞。
(2)S蛋白在DC中可从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发挥作用。
①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WT)和S基因敲除鼠(SKO)来源的DC培养在含有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更换为不含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后,检测DC胞内凋亡小体数目,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____
②进一步检测发现S KO来源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____,证实S蛋白促进DC抗原呈递过程。
(3)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升高,TGF-β作为信息可提高细胞中糖基化酶活性。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肿瘤通过TGF-β使肿瘤组织中的DC胞内S蛋白糖基化水平提高从而使其活性下降,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从选项中选择)以验证上述机制。
对照组:WT鼠注射一定量M肿瘤细胞构建荷瘤小鼠
实验组:____鼠注射与对照组等量M肿瘤细胞构建荷瘤小鼠
检测指标:____
a.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
b.DC的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
c.DC中S蛋白糖基化水平
d.DC表面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
(4)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____,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清除肿瘤细胞能力。
6 . 甲流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其表面存在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2种糖蛋白,血凝素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而神经氨酸酶促进病毒的包膜(类脂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V进入细胞的方式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不同,IAV通过____方式整体进入细胞,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____进入细胞。
(2)甲流病毒进入机体后,能被____等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细胞。当IAV进入宿主细胞后,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将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病原体,该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需要____等参与。
(3)图中IAV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早期蛋白和晚期蛋白的场所是____。早期蛋白质的功能主要与____的合成有关。
(4)研究者通过体外实验统计不同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过程如下表。请补充完成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易感细胞的培养从犬肾脏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一种上皮样细胞,对流感病毒易感。
获取抗体提取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体内的抗体(分别为D63、D21)和①____体内的抗体作为对照抗体,分别配制成0.08、0.26、0.79、2.37、7.11、21.3、64、192μg/mL溶液。
分组将培养的易感细胞随机分成②____组,每组设3个重复实验。
实验处理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再感染易感细胞。
实验结果的检测检测③____
实验结果记录和处理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④____
7 . 新冠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目前中国已经上市的疫苗中有重组蛋白疫苗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等。科研人员选择了SARS-CoV-2的S蛋白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制备了重组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得到含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的S蛋白基因序列,若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S蛋白基因,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该方法的实质是进行_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人工合成部分核苷酸片段,合成的该片段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答两点);若合成的该部分核苷酸片段过短,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
(2)获得足够量的S蛋白基因后须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如图2是相关的质粒,要保证S蛋白基因的正确表达,需选用_______________和HindⅢ酶进行切割,且不破坏标记基因。
(3)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腺病毒中原有与复制相关的基因剔除,替换为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与重组蛋白疫苗相比,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对新冠肺炎的预防效果更好,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8 . 细胞诱导衰老后,能激活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用衰老的癌细胞研制癌症疫苗,利用小鼠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癌细胞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发挥免疫预防作用
B.探究衰老癌细胞是否可作为癌症疫苗,接种衰老癌细胞的同时应进行癌细胞移植
C.衰老癌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
D.接种癌症疫苗可阻止健康小鼠细胞发生癌变
9 . NF-κB信号通路是神经、激素和免疫调节的枢纽(如图所示),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NF-κB信号转导通路长期激活会极大诱发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诱发炎症反应。
(1)细胞因子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从免疫系统的组成看,它属于_____。
A.抗原B.免疫细胞
C.抗体D.免疫活性物质

(2)据图分析,细胞因子和受体结合,经NF-κB促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这一途径中存在___。
A.协同作用B.正反馈调节
C.拮抗作用D.负反馈调节

(3)大部分细胞因子来自T细胞,T细胞在机体内执行___。
A.体液免疫B.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4)T细胞在免疫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免疫治疗中利用抗体靶向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该疗法直接阻断了体内的___。
A.抗原呈递过程
B.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
C.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D.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5)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NF-KB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炎作用。但是大量使用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易导致机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其次,NF-kB信号转导通路还参与激素调节,同时该信号转导通路又受到GABA(y-氨基丁酸)的调控(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更难兴奋)。
(6)GABA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可能出现的现象有____。
A.释放神经递质B.氯离子大量内流
C.膜电位发生改变D.钠离子大量内流

(7)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被神经元质膜上的GAT转运体回收并降解。若GAT转运体活性降低,可能导致____。
A.嗜睡症B.肌张力减弱
C.多动症D.癫痫(细胞异常兴奋)

(8)据图判定,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
(9)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糖水平,需要预先制备标准曲线如下图.若测定某人的血清样品得到吸光度为0.568,则下列计算样品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

A.将吸光度直接代入标准曲线的方程进行计算
B.重新制作标准曲线,再代入测定的吸光度进行计算
C.将该样品稀释后,重新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再进行计算
D.将标准曲线据图外延至测定的吸光度后,再进行计算

(10)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描述合理的____。
A.IKK抑制剂有利于降血糖
B.SIRT抑制剂有利于降血糖
C.γ-氨基丁酸可能具有降血糖效应
D.图中的细胞因子存在诱发糖尿病的风险
10 . 免疫耐受指的是免疫系统不再对一些特异性的抗原产生细胞免疫或者体液免疫。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发现三组中只有甲组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检测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组大鼠在肝移植后出现免疫耐受
B.据图分析可知,IL-2可抑制甲组大鼠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免疫排斥涉及的细胞免疫过程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发挥作用
D.免疫细胞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2024-04-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