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粪便)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广东某地桑基鱼塘中的能量流动简图。
   
①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为______
②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蚕沙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代表了____________
(2)家蚕是三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已知B-b、D-d两对等位基因均在Z染色体上,胚胎只有在B、D均存在时才可以正常发育。利用甲与普通雌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①甲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98.6,少量雌蚕成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2023-11-1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图一花萼山森林生态系统部分成分示意图(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3 . 下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它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
(5)图三中有较多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其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是图一中所不包含的生物成分。通过对三幅图的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能量是通过___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4 .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的①~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和B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虚线内的成分和B共同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老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种原因导致蛇的数量减少,则老鹰的数量在短期内会_______________,草原物种的丰富度会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请写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蕴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
2023-02-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北某山区由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为寻求有效的环保之路,科研人员在该地区进行相关研究,将某区域平分为两组,一组实施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另一组仍为原有利用模式。十年后,对两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测定,获得图一所示结果。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组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两个地区中___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图一中代表未作处理组生物量的是___________(选填“S1”或“S2”)。
(2)该地区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演替。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利用率。
(3)据图二分析,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碳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要认识该阳坡群落,首先要分析___________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0.124

0.125

0.148

丁香

0.124

1

0.734

0.761

油松

0.125

0.734

1

0.884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2022-08-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为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B.①②过程中的生物可以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若图中为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变化,则化学能与热能的差值是该生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②过程中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为CO2中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
2022-08-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我国公布了国内的碳中和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按照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下图是我国的碳的迁移变化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碳循环具有循环性和________的特点。
(2)加快构建碳达峰就是让大气中的CO2达到最大值,CO2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CO2的去路主要有________;实现碳中和就是让________保持相等,做到CO2的零排放。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上图能否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③⑤⑧均有细胞呼吸过程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