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菌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腐乳是大众喜爱的发酵食品,腐乳发酵时微生物通过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的风味物质决定了腐乳的口感和品质。人工接种纯种毛霉生产的腐乳滋味平淡、香气不佳,研究人员欲从自然发酵的传统腐乳中筛选出新的毛霉菌株改良腐乳风味。
1.从自然发酵的腐乳中获取菌株用于培养毛霉菌落,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将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培养皿用75%酒精消毒
C.腐乳取样后紫外灯照射灭菌
D.接种后适宜在室温下培养
2.将原人工接种发酵工艺所用的毛霉菌株编号为M1,筛选所得的3种菌株分别编号M2、M3、M4,将M1、M2、M3、M4的毛霉孢子以1:1的比例两两混合,接种于豆腐小块表面,分别以接种单一毛霉孢子的豆腐为对照,培养后测定各豆腐毛坯蛋白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如图所示(柱状图上的误差线,“I”代表数据的波动范围)。根据下图数据,最优的毛霉菌株组合是(       

      

A.M1M2B.M2M3C.M3M4D.M1M3
3.根据以上研究,研究者想通过改造M4菌株形成新的单菌株毛霉发酵工艺,下图为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

   

关于图中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下列错误的是(       
A.预期的A指活力更高的蛋白酶或脂肪酶
B.获得A的基本策略是定点突变,
C.获取目的基因时可采用PCR技术
D.预期产品一定具备预期的蛋白质功能
2024-05-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生物试卷
2 . 筛选产纤维素酶菌需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中混入刚果红后会呈现红色。若细菌能产纤维素酶,培养后就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不变红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 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1)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培养基除纤维素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纤维素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差异

形成透明圈是经常被用来检测成功筛选微生物的实验方法。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 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
   
(3)图中的培养基是________
A.含琼脂的固体培养基
B.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
C.含琼脂的通用培养基
D.不含琼脂的通用培养基
(4)图中甲菌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图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5)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分装前,需要____,并进行____________灭菌。
(6)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______(选填“25 ℃”“50 ℃”或“80 ℃”)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_____培养。
(7)挑取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环使用前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D.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传统发酵技术大大丰富了食物的品种,充分体现了劳动人们的智慧。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等都是传统发酵技术中的重要菌种。
(8)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9)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可将含较多抗生素的牛奶制作成含有抗生素的酸奶
B.在糖源不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利用乙醇在氧气充足条件下生产醋酸
C.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需时间基本相同
D.果酒发酵瓶内留有一定空间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10)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2023-10-2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发酵乳糖产生乳酸.其产酸力是乳酸菌的重要特性。研究表明产酸力与菌株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相关,该酶基因位于质粒上,乳糖代谢由质粒控制。通过诱变可以获得乳糖代谢障碍突变体。突变的部位和数量影响对乳糖的利用能力。研究人员以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B-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或亚硝基胍进行诱变选育获得高产酸的乳酸菌。
乳酸菌乳糖发酵能力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脱脂乳液体培养基),通过凝乳速度快慢来判断,凝乳速度越快,发酵乳糖能力越强;二、接种于含ONPG(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的平面培养基上,培养基中出现β-半乳糖苷酶,会显黄色。
1.下列关于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B-3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原核生物B.属于厌氧微生物
C.控制性状的基因均位于DNA上D.β-半乳糖苷酶是其胞内酶
2.下列关于利用紫外线进行人工诱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变异频率,诱变前需要对出发菌株进行涂布分离
B.在紫外灯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验菌种与紫外灯距离越大,诱变所需时间越短
C.人工诱变引起菌种发生定向变异,故可快速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
D.诱变引发突变的基因数量可通过提取菌种的DNA借助PCR技术进行分析
3.下列关于诱变育种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灭菌后调整培养基pH至中性偏碱
B.对菌种产酸能力的测定还可利用添加了CaCO3的固体平面培养基
C.含ONPG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D.对培养基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有条件的可采用干热灭菌法效果更佳
4.为确定实验所用紫外线强度与处理时间,需先进行紫外线处理与菌种死亡率的关系的预实验。下列关于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用的培养基需要添加亚硝基胍B.需设置不同紫外线强度的处理组
C.各组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均应相同D.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算菌种的致死率
5.对所获得的高产酸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是菌株应用于发酵工程前的必须过程。下列关于菌株遗传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突变基因的质粒拷贝数改变是引起产酸能力改变的原因之一
B.实验过程需要对菌种进行多次传代培养
C.含ONPG的培养基上菌落直径与黄色圈直径比值小说明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强或数量多
D.培养时需在摇床上进行振荡培养,以确保培养液中有较高的溶解氧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其主要步骤是:先从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并接种在已粉碎的作物秸秆堆中培养一段时间,再用清水淋洗秸秆堆,在装有淋洗液的瓶中接种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关于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选择在木材厂周围采集土样
B.需配制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前应排尽锅内冷空气
D.采用涂布法将目标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中保存
2.关于酵母菌的乙醇发酵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淋洗液可作为培养酵母菌的天然培养基
B.乙醇发酵过程中需始终拧紧瓶盖以防止杂菌污染
C.乙醇发酵过程中丙酮酸被【H】直接还原为乙醇
D.发酵液中的乙醇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宣传正确佩戴口罩可降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风险,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置于距正确佩戴口罩的实验者口部前方50cm处,然后对着培养基讲话1min或咳嗽2次,再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无需接种无菌水来培育检测
B.实验者对培养基进行处理后,放入2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
C.实验中还应设置不戴口罩直接讲话或咳嗽进行实验对照
D.培养结束后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6 . (一)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日常检测是很重要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大肠杆菌所用的LB培养基一般用________法灭菌。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用_________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2)将稀释后的水样分别用玻璃刮刀_______到LB固体培养基,_______于恒温培养箱,在_____℃条件进行培养。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3)下图表示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B.步骤②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后划线        

C.步骤③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


(二)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脱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克隆鼠。流程如下:

(1)从黑鼠体内获得一部分组织细胞,经过___________消化,使其分散成单个的细胞,然后放入____________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细胞保持生长、分裂(繁殖)乃至___________和有规律的衰老、死亡等生命活动现象。
(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二倍体细胞大多具有异倍体核型

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细胞克隆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来源于单个细胞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往往遗传性状不均一


(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_________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克隆鼠的遗传物质来自图中______鼠。为了提高成功率,代孕母鼠需进行激素处理,使其________________
2017-04-04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考试生物试卷
2011·江苏·二模
7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实验操作中有3处错误
B.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灭菌处理
C.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进行稀释
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求平均值
2019-01-30更新 | 2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
8 . 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下图是某同学分离和培养土壤中微生物的部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土壤中的微生物时,除考虑各种营养条件外,还需要控制的培养条件有_____(至少写两点)等。接种前应该先检测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的具体方法是_____
(2)图示中用平板划线法接种的操作顺序是A→B→_____;以上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_____(用字母表示),该操作的正确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利用平板划线法来分离样品中的目的菌时,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目的是_____。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019-04-1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诊生物试题
9 . 发酵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工业生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落的大小、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肉眼可见的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B.筛选出高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种后可直接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
C.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常用作微生物饲料等
D.在生产酸奶时采用巴氏消毒法,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但基本不破坏营养成分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
10 . AM真菌能促进根瘤菌(Rh)刺激根的局部膨大形成根瘤。为研究AM真菌促进Rh形成根瘤的机制,研究人员分别取经AM+Rh、AM+Rh和AM+Rh处理的大豆根系分泌物(+代表有,-代表无),灭菌后装满毛细管,将毛细管束放入含有根瘤菌菌液的试管中(毛细管下端管口不封闭,与根瘤菌菌液连通),实验装置如图1(此培养条件下根瘤菌能生存但并不增殖)。每隔两天取出毛细管,用无菌水冲洗其外壁,打碎研磨冲洗定容后进行活菌计数,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瘤菌与AM真菌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大豆根系分泌物进行灭菌处理
C.取一定量的毛细管研磨液用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计数
D.AM真菌与根瘤菌共同存在时,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的吸引作用更强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